周一良

   周一良,安徽东至人。1913年生。在家塾读书十年,1930年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次年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大历史系,1935年毕业,毕业论文题目为《大日本史之史学》。此后读研究院一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一年。1939年赴美,194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博士论文题为《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先后受知于邓之诚、洪业、法籍俄裔叶理绥诸先生,尤其服膺陈寅恪先生。1944—46年任哈佛大学日文教员,回国后历任燕大国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兼副主任、主任。1986年离休。历年所教课程,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通史(唐以前)、日本史、亚洲史、中国历史文选、佛典翻译文学、初级及高级日语。

  周一良中外语言条件较好,家庭文化环境优越,以中人略上之资质而勤奋努力,兴趣广泛,涉猎方面较多,他谦虚而又不无自豪地引用西方谚语说,自己是“各个行业的小伙计,没有一行是老师傅”。解放前有关魏晋南北朝史、佛教史以及敦煌文献的论著,结集为《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解放后服从需要,放弃以往一些研究领域,开始讲授亚洲史,编写提纲和教材,培养青年教师。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以十年浩劫,50年代以后学术成就甚少,只和吴于廑同志合编了《世界通史》4卷本,在大学教学中起过有益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重理就业,完成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和《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翻译了日本新井白石的《折焚柴记》;与老伴邓懿合作,翻译了美国霍尔著《日本史》。1997年春获得日本第十五次山片蟠桃奖。1998年出版了自传《毕竟是书生》。1996年患帕金森症,1997、98年左右腿连续骨折,长期卧病,但自觉残而废、老而未衰,虽右手不能握管,在有生之年仍然想再搞一些翻译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