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梵澄,原名琥,谱名诗荃,字季海,湖南长沙人,其祖、父辈为读书人,他为家中季子,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塾教育,后又接触多种西学知识。值北伐战争高潮时,他考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2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1929年8月,赴德留学,入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修艺术史专业,研究美术史并练习木刻。1932年8月,因父病重回国,寄寓上海。在鲁迅的推荐下,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时有《泥沙杂拾》出版。1934年,在鲁迅的建议和支持下,翻译并出版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朝霞》、《快乐的知识》、《尼采自传》和《歌德论自著之浮士德》,成为我国最早的富有成就的尼采研究者。抗战爆发以后,就教于中央艺专,辗转于滇渝等地。1940年,赴重庆中央图书馆编辑《图书月刊》,并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徐梵澄也是印度精神哲学大师“圣哲”室利阿罗频多思想和著作的研究者和传播者。1954年,即作《室利阿罗频多事略》(同年10月出版于香港)。1959年译出其重要著作《综合瑜伽论》第一、二、三部,由该学院出版,流布东南亚和欧美诸地。1973年,又译出《赫那克莱妥斯》,名为《玄理参同》,附以疏释。1984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其译著《神圣人生论》。1987年,又出版《瑜伽论》(即《综合瑜伽论》第四部)。1991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周天集》。徐梵澄辑译的另一成就,是室利阿罗频多学院法国院母密那氏有关瑜伽等问题的答问和释义,共六辑,题为《母亲的话》,其中四辑已由该院于1958年出版。徐梵澄还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和宗教的卓越的学者,曾出版多种英文著作,我们所知道的有:《孔学古微》(1966年)、《小学菁华》(1976年)、《周子通书》(1978年)、《肇论》(1985年)、《唯识菁华》(1990年)等等。徐梵澄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介绍亦有深刻与独到之处。1988年,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子臆解》,即是根据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老子》帛书二种,斟酌其它诸本完成的,该书文字、句读均有异于寻常者。在思想内容上,参以《周易》及先秦古说和古、近印度与西方哲学家的见解,疏释疑难,寓以新意,抽发理隐,大畅玄风。1994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其专著《陆王学术》,亦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