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

老子故里今犹在


  涡阳太清宫(俗称中太清宫,又称天静宫),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道教之祖庭。它座落在涡阳城北的闸北镇郑店(正殿的谐音)行政村,距县城中心约五公里。此宫南临涡河和武家河(古之谷水),距武家河入涡处二华里,北枕龙山之峰,三面环水,环境清幽,风水极佳。东汉陈相边韶在《老子铭》中称此处“其土地郁略高敞,宜生有德君子焉。”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 165年),始称老子庙。盖因桓帝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老子故里建庙立词,祀奉老子。并命陈相边韶撰《老子铭》碑。此后,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隋开皇元年(581年),都奉敕修建过,庙的规模渐大。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崇之极,屡加册封,并尊此庙为祖庙,大兴土木,隆重兴建。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太宗贞观六年 (627年)、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曾相继于此营建宫阙殿宇,其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不逊于帝王之都。玄宗天宝二年(74年)钦封此宫为太清宫。唐未却毁于兵火,几成废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年)至天禧二年(101年)间奉敕重建,庙貌比唐时有加。翰林学士盛度撰碑。靖康之乱中,先遭兵劫,后遭火患,宫观面目全非。金代虽屡加修建,与唐宋盛时相比,规模差之甚远。元世祖以来,道教再度兴盛,此宫得之新建,并根据道教教义易名为天静宫。至顺三年再次大规模敕建,天静宫重现昔日宏观。翰林学士张起严为此撰文立碑,碑文载入多种典籍方志。明正德崇祉年间和清康熙八年均进行过装修。时至乾嘉年间,尚称殿宇弘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清末战乱频仍,殿宇日趋颓废,始有“烧丹灶冷余荒草,问礼堂空剩石牛”之叹。

  自1991年以来,安徽省文物部门对古太清宫遗址进行3次发掘,发现了宋代大型道观遗址和一千多件文物,收集了20多块元代以来敕建和重建太清宫的碑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论证。1999年新版《辞海》把“老子的故里在涡阳”列入辞条。近年涡阳县先后接受海外捐款3000万元,重建了原太清宫的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两庑、道士舍、迎仙桥、钟楼、鼓楼等,又重现了东方第一道观的风采。因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新建的“老君殿”比孔府的“大成殿”还高出10厘米。

 2004年11月29日,农历10月18日,文胜老师寻访老子“出生地”。
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