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數一般都歸為統計學,但,悟德卻認為它是邏輯學,而統計只是運用與延伸的過程,如果是統計學,那在快速變遷的二十一世紀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的!換言之,統計只能替枝節找一些短暫的證據或者其所以而已!至於那「形而上或其所以然」就非得從那「理」處下手不可!因此,悟德認為命運既然是吾人慣性行為的延伸,如果只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對吾人命運的提昇是沒多大幫助的。
紫微斗數於一九七○年代末期在台灣出現,也曾經風光一時的流行於市井街坊。而如今在台灣問津此道的人,卻大大的不如往昔,此何故?悟德以為,這或許是一切追求速度與功利的時代現象,尤其對如今的新新人類而言,更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過於複雜又難於掌握重點罷!
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易學難精的說法。這也是近年來那簡單的十二星座學能夠風行的原因,但以悟德的瞭解,那十二星座如再加上太陽的位置以及五行星以後,其複雜的程度是不下於紫微斗數的。
以悟德涉獵易理哲學近三十載的體悟來看,其實任何一種術數都有其盲點,亦可以說是由每個研究者的差別性,與不同的時空因緣以及對象所產生,因此,從單一的角度來切入就免不了會碰到死角問題。所以,很多的此中頂尖高手,為何皆以兩種不同的術數來綜合運用,就是這種緣故。同樣的紫微斗數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而表達方式也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改變(但其中有個不變的理,而會變的只是表達方式),此猶如今日的科技,肯定是無法完全適用於明日之時空環境的。
另外在紫微斗數全書中也的確有很多未闡明的部份!在此舉部份賦文來作為引伸,斗數太微賦云:斗數至玄至微,理旨難明,雖設問於各篇之中,猶言有未盡之,至如星之分野,各有所屬,禍福深淺,壽夭賢愚,貧淫正直,各有所司,不可一概而論議。其星分佈一十二垣,數定乎三十六位,入廟為奇,失度為需,大抵以生命為福德之本,加以根源為窮通之資。星有同纏,數有分訂,須明其生剋之要
而其中:其星分佈一十二垣,數定乎三十六位,星有同纏,數有分訂,須明其生剋之要等數句,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以悟德的解讀是如此的:分佈在十二宮中的同宮星曜之間,甚至於對宮以及三合宮位的星曜(12乘3),不但有互動的力量,還隱藏有「數」的作用,也就是說,具有最重要“理”的部份。由此,可知紫微斗數看似複雜,但事實上也可以「數」的角度,來濃縮為兩或三個模式的。
此重大發現從何而來?請聽悟德細細說來!悟德在二十幾年前開始研究紫微斗數,到最後也同樣的跟大多數的斗數同好一樣的陷入死胡同。然後在某種機緣下轉而從一友人學習九宮姓名學,而學習姓名學其實也只是學到基礎而已...........。而真正突破與重新詮釋姓名學也是近十年的事,由於悟德多年來一直皆有打坐習慣,尤其在十幾年前自從拜了無形先師後,更是茅塞頓開,開始以兩種術數來綜合參照研究,才發現紫微斗數內中確實有數,而此『數』就是河洛理數(此姓名數理之基本,是取八卦九宮之後天象為體,再以數字的代表象徵與五行生剋現象為用,與正統的河洛理數之以卦象為用不同),也是紫微斗數未闡明的部份(五行原本就可轉換為數,但由於斗數星曜繁多很難掌握與運用)。而姓名學以數理的角度帶入後,不但可以與紫微斗數交集,還可以破解紫微斗數重點難抓與易學難精的缺點,另一方面還印證到吾人姓名不但不是後天的,還具有深層的意識,也可以說是先天基因的存在。
另一創新是現代化的解讀,紫微斗數發明於距今千年的宋朝,昔日的尺度已非時空環境,臻無絕對是與非的如今,所可比擬,解讀的角度確實有必要作通盤的調整,而數理學的現代用語正好可以派上大用。不過紫微斗數的格局與系統性卻是不可否決的,另外還有四化與流年大運的運用,以及細膩處就不是姓名學所可以替代的(以悟德所知,姓名學雖延伸出很多的流派,但其系統至今仍不完整)。因此,可以說紫微斗數簡單複雜化,數理姓名學複雜簡單化,兩種術數綜合起來運用,正好能達到互補的作用,甚至於還可使斗數的運用,達到卷之收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的境界。
亦可說,悟德首創以姓名數字的理論,轉換成人人易懂,又能深入淺出的大自然現象或模式,然後再以其邏輯性來帶入斗數與一切的人事物(在商場如戰場與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其運用的靈敏與深度,絕對可媲美那“孫子兵法”,甚至於.....),此亦即一次元的切入法或金字塔透視法,這也是本“禪式紫微斗數”之名的由來,以“禪”字來說,為單與示旁所組成,顧名思義就可作單獨、獨一無二或獨立、中間以及那中性的表示來解;此“中間”似乎是由相對的“兩邊”所產生或在其間,而這“兩邊”雖然也有︰善惡、因果、天地、陰陽、上下、左右、男女……等等無窮的表達角度與方式,但在運用時一切還是以中性為導向。
換言之,悟德是以姓名與諧音的含意,以及姓名學架構的數字之五行生剋與相激的現象或模式,也就是“理”(此就誠如“易經”之繫辭,乃文王統觀全體之象而來︰以易之首卦“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義類】夫子統取全卦之象論之曰︰卦之兩象皆天,今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循環無間,天行之不息,惟其至健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天德之剛,而以自強不息。),套入斗數當成用神,給予流行多年,依舊眾說紛紜與莫衷一是的斗數,指出一條新路。另外一點重大突破就是大環境的看法,由於今日的科技與資訊發達,不僅僅人與人之間,甚至於國與國的關係,也密切到已進入地球村之際,因此,大環境的認識與切入,已是吾輩論命時重要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