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探究

易经与生活

学易百科

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

     ::
灾害信息预测的全息性探讨(节选)::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一直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年科学家,近年来他在运用古文化结合现代科技预测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博得有关专家们的好评。此文从全息论出发,客观地探索了宇宙间自然信息的异常和正常现象,分析了产生灾害的随机性和规律性;紧紧抓住天地人的信息本质和全息映射规律,画龙点睛地描述了信息特征的自然机理;在运用专业背景知识、中国天干地支纪历、周易八卦和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及其它相关的信息预测。全文结合详细的实例予以论述,证明其信息预测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预测方面,为周易预测学的应用开拓出了一个广阔新领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密切结合之巨大效应。由于本刊篇幅所限,在此只对本文作节选性介绍。

几千年来,在最有影响的《黄帝内经》、《周易》和《山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巨著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不朽的主题。古代先哲们往往根据天体的运行规律推断出地球的气候变化,并反演出社会政治的人文形态特征;根据气候的异常和正常现象,诊断出生物生命的疾病发生和流行趋势;根据生物生命产生的客观环境标志演绎出一生的大致运程。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形象的定性理论模式和技术方法。经数千年的归纳、整理和加工,已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些理论和方法在近代科学上没有被广泛地应用和探索,仅仅停留甚至局限在卜巫、占卦算命上,尤其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他们获取钱财的唯一手段后,被披上神秘的封建外衣,引起许多善良人们的误解与不满。既是象曾经为研究地表形态、地貌特征、地表与地下水分布和流向以及风向规律等环境问题。做出贡献的风水理论也被世俗所蔑视。当今正是改革开放、百花争艳的大好时代,也是对这些古老科学正本清源、澄清事实、剔去糟粕、去粗存精的天赐良机。作为地球科学领域,此时正应是全面迅速地改造其现有思维模式的时候,将现代信息科学、数理模型和技术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模式、独特技巧结合起来,并拓展延伸至天地人领域,创造出具有本学科特有的地球信息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

……信息的全息特征表明,宇宙、地球、生物和生命在整体运动和相互运动中产生非线性动力学映射。这种感应规律和全息映射方式,在中华民族祖先那里被称之为“天人感应”,宇宙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物质能量传递转换时,尽管由于整体能量守恒大部分能量得到了继承,但也有极少部分能量在转化为其它形态结构时而被耗散掉了,地球上的各种灾害,正是这种被耗散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当地球内外各种能量作用时,其强度和容积超过了自身的承受极限时,一部分能量就要寻找突破口释放出来。起初这种释放过程是缓慢的,尽管形态各异,但在时空中已经产生了映射,使其自然界发生异常现象,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可能受着某种内在规律性的制约。因此,抓住了这些异常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有了信息预测的初步依据,从而进行形象的定性预测。(以下只选文中其中两个小方面,对此作一简明介绍棗编者)。

 

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