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疑问者”的探讨::
有幸在本网站上看到一位E-mail地址为shang_yan@ynmail.com的同道朋友,“关于《周易》预测”等一系列疑问征答的文章,不免想参与探讨一下。因为作为已经有近十年接触易经预测的人,依然对所实践了十年的研究对象抱怀疑之态,确实有些出人意外。或许文章作者是为了能得到更深层的研究与指导,故意而为之,以达抛砖引玉,或是为了“诱”出明师(不一定是名师)指点之目的。不过我想,如果真是明师的话,恐怕是根本不会出来作答的,因为真“明理”的人知道:天下是没有“理”可言的。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作为一名易经爱好者,达不到“明理”的境地,才想说几句;由于水平确实不高,也不可能用易经的预测方法,测出文章作者的真实想法,只能凭常规思维来探讨一下。因为文章使用了各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推理归纳法得出的疑问,不仅仅是作者本身的疑问,实际上,长久以来,一直也被反对易经预测,视易经预测为封建迷信之人,作为攻击易经预测的武器。如果本文存在用辞不当,过于尖锐的话,请对方理解,原谅!本文对事不对人。
与文章作者十分相似,我也是在大约十年前接触到易经,也是在现代科学的教育下成长的,也是不轻易相信接受没有“科学”理论支持的理论体系。然而与之不同的是:当所应用的体系,能够实实在在,在实践中体现出它标明的价值时,我就会尊重事实,依事实而去探索,就会依事实去承认它内在的价值。这是“科学”,也是“现代科学”探知自然奥秘最起码的态度。只可惜的是:现今众多人士,自认为是科学的,唯物的,然而,历经实践求证的并不多,无非是跟在某些权威人士(即专业之“名人”,难说真的是“明人”)后面人云亦云罢了。如果自身已经面对实实在在的事实,仍然不是去探究其内在的价值与规律,而是非要运用现成的理论、逻辑去怀疑它,否定它,究竟是所标榜的“现代科学”体系有问题呢,还是那些打着“现代科学”旗号的人有问题呢?真理不是辩出来的,也不是什么权势、权威指定的。它是从实践体验中感悟到的,是宇宙自然从生到灭就已经存在的。只有人类不断去掉对宇宙自然无知的份儿,哪有让宇宙自然顺从人类的份儿?其实,既成的理论与逻辑,会使人思维定性僵化,面对自己未知的世界往往弄巧成拙,欺人自欺的。就如文章作者的思维推理,在“现代科学”的教育下形成了思维模式,想以之为标准,放之四海为准绳。不免充满了狭隘与机械。也难怪其本人十年仍有所“迷”了。文章作者把自己定位在“现代科学”武装的高度,其实,这高度究竟有多高,能说清宇宙奥秘有多少,委实应该探讨一下。
将探索宇宙自然规律,认识自然,服务人类的行为,冠以“科学”之名词,其历史不过几百年,引入中国的历史更短。“科学”一词不存在时,人类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活动早已存在。那么,久远以来人类这些活动也应该归于“科学”之列,成为“科学”家族中的一部分。纵然“科学”之名无比高贵,需要古往今来的学科研究,都要臣伏于它,入不了“现代科学”之正宗,也应该列为“古代科学”。只要自然不灭,人类不灭,这种活动就不会停止,那又会有“未来科学”。“现代科学”可以成为“未来科学”的基础,但绝不可能是“未来科学”的全部;“现代科学”是“古代科学”的发展,但绝不可能完全取代“古代科学”。这种用时空划分的科学,其本身就划定了自身存在的适应范围,其局限性也就不言而喻。纵使抛弃所谓“现代”、“古代”与“未来”的限定,用纯粹的“科学”一词来代替人类无以纶比的智慧,也无法说明,“科学”本身就是“万能的上帝”。至今,科学的发现与发明,与浩翰的宇宙奥秘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纵使“现代科学”多么发达,出现多少伟大的科学家,出现多少令人自豪的伟大发现与发明,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令人信服地解释北纬30度“魔鬼三角洲”;解释佛教释加牟尼佛等历代众多修行人物,身后留下的“舍利”。科学本身的使命,是探知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未知。从其与生俱来的这个“天性”中,已经注定它有“无知”的一面。不承认自身的“无知”,反而夜郎自大,天下老子第一,“科学”本身的科学性又在哪里呢?科学给自己定下的原则规章和历史史命,又如何遵守完成呢?莫非“科学”也沾染了当今社会中某些腐败官僚习气,“拉大旗,作虎皮”?“打着红旗反红旗”?
一个人研究判断事物的出发点,不全面,不正确,其得出的结论就可想而知了。纵使运用所谓完整、系统、科学的逻辑推理,也只不过是自己把自己圈定在狭隘的范围内,颠来倒去,自己糊弄自己。其结果,除了作茧自缚,成为“现代迷信”外,是不可能有什么科学而言的。所幸的是,易经预测,以及众多其它预测方法,从其产生以来的几千年中,并没有因为哪位权势,哪位权威的反对就消亡,反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权势、权威进了尘封的历史档案。
说文章作者的逻辑思维与推理“科学”,也只是本文的一个假设。其实满篇都存在自相矛盾,以偏概全的错误。作者承认了《梅花易数》、“纳甲预测”衍生于《周易》,却又疑惑它们的理论来源;如果作者并非疑惑《梅花易数》、“纳甲预测”的理论来源,而是疑惑《周易》的理论来源,那实再让人怀疑文章作者是否研究过《周易》,真的象其本人表白的一样:“决非属于一个事务不作研究,便胡乱怀疑一通的人”。
文章作者假设的实验,充其量是做了一个“瞎子摸象”的实验。这种“瞎子摸象”的实验,在“现代科学”中很常见,不足为奇。因为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当然也包括很多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成为方方面面的专家行家,不仅不现实,也绝对不可能,因此只能用“科普”的方法,把“科学”这头大象牵到众多“科盲”、“文盲”面前,让他们去摸,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伟大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就如同用“谈恋爱”解释“相对论”一样,能让“科盲”、“文盲”认知的“相对论”难以逃出“谈恋爱”的感觉了。如果想引导“科盲”、“文盲”们错误认同一个事物,这个方法不是同样很有效吗?门捷列夫在梦中得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并没有谁会说其荒唐,反而成为科学的重大发现;阿基米德在浴盆中发现了“浮力定律”,并没有谁会介意他赤身裸体冲向外面,大喊大叫。对真正的伟大发明来讲,即使出现千奇百怪的认识与现象,它并不妨碍伟大发明的应用,并不妨碍伟大发明的真正价值。有这样一个故事:国外一个电机维修专家,某日被一个工厂请去修理一台十分复杂的机器。他到了机器旁,这儿摸摸,那儿碰碰,一分钟的功夫,就在电机外壳的一个位置上划上一条线,告诉老板,打开划线的位置,减少几圈该位置的线圈铜线就行了。老板一试,果然成功了。老板问专家要多少修理费。专家说:一万美金。老板大吃一惊,问:就划一条线,收一万美金,未免太过分了。专家回答:划线收一美金,知道在哪里划线,收九千九百九十九美金。价值不在形式,而在形式之外。这不仅让人想起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这种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讲究实际的作风,才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为什么那些自诩为“科学”、“唯物”的人,不好好学习思考一下呢?
天下没有错误的事理,只有错误的人心;科学发明中没有错误的导弹,只有错误的北约;伟大的人物中,没有错误的孔圣人,只有错误的时代。如果文章作者真想弄清心中的迷惑,还是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心境是否开阔了,一但有一天,心境开阔了,也就自知自明了,何需名师与高手呢,文章作者自己得出的《梅花易数》、“纳甲预测”是“满纸胡言”,就真的是“满纸胡言”了。否则的话,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学习这些“满纸胡言”。(海南 伊川yichuan@21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