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探究

易经与生活

学易百科

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

        ::
因材施教 赋教于乐::

               ──对普及易占教育的思索

由于易占活动尚未与现代科学接轨,不能获得社会的公开认可,有关教育只好以地下或半地下方式进行。于是各种面授、函授学习班蜂拥而至,其效果如何?参加过的读者最有发言权。

笔者曾按一份通讯录电话与学员联系,其绝大多数回答,已失去对周易预测的兴趣,要知道这些人,当初对周易预测的热情都非常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就笔者而言,初次读到《周易与预测学》时,其感受无疑如同发现新大陆般激动,然而这座神秘殿堂的大门是如此难进,于是将希望寄托于函授,汇款半年之后终于盼来了教材,却是寥寥数页手写的图表,且许多地方根本无法看清,到现在仍想不通,这位化名“冷静”的老师,当初怎么会有如此不冷静的态度?值得庆幸的是因祸得福,从此不再轻信各种宣传,但在摸索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为了给后来者以前车之鉴,结合目前很不成熟的易占教育,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诸位专家同道批评指正。

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培养

一个企业的兴衰,取决于它的人才群体结构;一项事业的成败,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献身于此的各种人才。然而,任何人才都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就象一棵可为栋梁的大树,是在不断浇灌、修枝中逐步长成,易占人才也是如此。

树木品种千万种,有的以观赏为主,需要有优美的造形;有的以果实为主,需要枝杈的茂密;有的以树干为主,需要笔直参天。悬崖边弯曲的劲松,显示着对生的执着追求;密林中空心的大树,为其他伙伴遮挡着狂风……

易占的方法很多,所依赖的思维模式有别,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易占领域进行研习,会事半功倍,否则其效果相反。就象有人自己写不出文学大作,却能对别人的文学作品评论得头头是道,对指导他人的文学创造大有益处,易占领域也应有意识发现培养这种人才,不要以外行不能评论内行而拒之门外,要知道经常有“当事者迷”之类的事情发生。因此,建立包容各种易占领域的正规易学院非常必要,在基础理论学习之后,通过一定方式了解每位学员的特长与爱好,从而使他们进入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领域学习,就象现在综合大学中,可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甚至专业一样。在此之前,建议全国各函授(面授、易刊)组织或个人,加强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易学事业大局为重,相互推荐各种有培养前途的易学人才,同时将学习班分出等级,高层次的学习班不应以交纳学费之高为标志,而应以培养真正人才为宗旨,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

赋教于乐、着眼大众参与

如果把易学事业看成是一条大船,广大的爱好支持者则为行船必需的水,各种易学人才则是船员,船造得再好、驾船人技术再高,水浅开不动大船,易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

就象求测者的求测心理千差万别一样,产生学习易占或了解一下《周易》的动机,每个人也各不相同。因此,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方式对待:给一份函授简章让其参加,或给一期易刊让他订阅,其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位求者的特殊心理,使他尽快感到有所收益,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教育难题。

要满足更多人的求学心理,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笔者以为可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一是书刊,建议诸位易学专家学者们,从理论性极强的大著编写中、从繁忙的预测及交际活动中,抽出一定时间多写点带有趣味性的易学科普文章。二是函、面授,建议将函授教材分等级编写,尽量做到循行渐进、通俗趣味,认真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根据学员的接受情况和求学心理,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建议欲为人师者抽时间多学点教育心理学,根据面授时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改授课计划和表述方式,使面授效果逐步趋于最佳。三是易占服务,无论是企业风水还是个人预测,其实际服务过程中的言谈话语,是宣传教育的最佳时机与媒介,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他确信这一事物确实存在之时,若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将其中道理讲出来,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壮大,都把教育作为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易学事业要发展壮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也要从教育抓起,笔者愿与有志于此的诸位专家学者们一道,共同为此项事业献策献力!

 

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banner.gif (1192 bytes)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