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闻女士自幼与大师学画,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且非常知名的大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王令闻女士很有幸成为他的关门大弟子。王女士学画几十年山水画、写意画,但是王女士个人却更偏好人物画,尤以她的仕女画最享著名。早在她赴美之际,傅心畲曾为她提了一副字:“树石有迴波转丸之妙,仕女有幽间贞静之容。”王女士说:“我比较偏爱仕女画,因为画仕女画可以学很多历史同时不仅要会画人物,山水,花鸟,建筑都要学。”可见,王令闻女士对仕女画的钟爱程度之深。

  仕女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及审美价值来描绘封建社会中上层女性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它真正起始于战国,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而在唐、五代、宋时尤为突出。

  仕女画在人物塑造上也是从形体,动态, 面型,到面部表情等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描绘,突出了女性优美生动的体态,更表现了东方女性独有的神韵。它不同于山水、写意画的特点是以细腻精准的工笔取胜。仕女画在展现人物个性上,根据每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不同而造型各异。如:

  唐代画家所描绘的女性从纯粹的礼教、佛中物道题材中解放出来,扩大了“烈女、孝妇、贤 物博 妃、圣后”的伦理范畴,由此仕女画亦如唐朝的气象宏阔而达华中到如日中天的境界。

  五代时期,但中华由于政治混乱,人物画传达出的是一种徜华物恍迷离的心绪和含蓄阴柔之美。

  宋代已由唐代的丰腴富态变得更为接近生活中的形态,格调清新淡雅、静谧谐韵,反映出宋朝人民的心理更趋向于内向、敏感。

  元代在人物造型上,神情上更趋清古, 博中 蕴静纤弱;风格上追求古拙雅致,出物中现了笔简意赅的写意或兼工带写的形式。

  明代的仕女画,造型上大都纤细瘦弱,偏重临摹,注重笔墨情趣和文学内涵的表华博达,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

  清代,仕女画的造型更趋于柔博华弱媛婉、风姿绰约,以削肩、柳腰、瓜子脸为主流,题材中的表现较为广泛,同时也不排斥物中西画的优秀技法。

  仕女画在用墨笔迹上分两种,一种是工笔,而另一种则为写意,但是两者均要求意在笔先,也就是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要做到用笔必须笔笔先到,哪怕是写意都要有很扎实的工笔基础后才能做到意到。所以仕女画的特点就是多以工笔重彩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细线描绘为主,运用游丝描、铁线描等来勾画人物形象。并富于浓烈的装饰。仕女画在用笔条件上也是十分讲究的,用笔定要劲、老、活、松、圆、厚、毛、润、巧;忌病:板、刻、结、枯、弱。

  画人难画手,在整个人物的表情及姿态上,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仕女画的“手”也同样如此。王令闻女士常常要对着镜子揣摩神行走动时风带的摆动和两手的端法。头发也不容易画,要由浅而深、用烘、染的方法,使云髻看来蓬松、自然。王女士说:“山水画在构图上如稍有失误,可以添加一些草木来掩饰,仕女画则没有这种好处,一不对,人人都看得出来。人物身材有一定的比例,头是身子的七分之一,人物看来最匀称好看。”

                         这是王令闻女士仕女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