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音乐、音律源远流长,《吕氏春秋o仲夏记o古乐》开宗明义指出:"乐所由来者尚也"。尚者,曩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伏羲氏时期,已经有了五十弦的瑟,"瑟,《世本》云:疱羲氏作五十弦。"(杜佑《通典》)"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o古乐》)葛天氏在伏羲到神农氏时期。又说黄帝令伶伦作律,已有十二律的记载。并传说在帝舜时代已有"六律、五声、八音","八音克谐"。(《书o虞书o益稷》及《舜典》)但这些都还是传说居多,不十分可靠。然而根据可靠材料,音律到周代已经很发达了,在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时期已由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但五声音阶仍是中国音乐的主流,而五声音阶、十二律,旋相为宫,一直流传至今,它的生命力说明了它的科学性。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已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至战国后期出现了《乐记》这样的音乐美学专著,反映了中国音乐日趋成熟,建立起较有系统的音乐理论。中国的音乐思想具有下列三个特点:一是认为音乐来自自然。二是音律离不开"易",强调阴阳二气相错、相和。三是音乐必须为人和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功利观念,因此在中国的古史书--二十五史中都有《乐志》或《律历志》记述音律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天文、历算、人事的关系。然而这些方面始终离不开"易"的精神。
古代的五声音阶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E、G、A五个音阶。而中国是最早采用"三分损益法"来计算音律的方法。《管子o地员篇》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的;"凡将起五音,几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生商。有三分而复干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注:《管子》有的篇章为后人羼入,但《地员篇》应是管仲所作,因其三分损益法只计算了五声,而《吕氏春秋》计算了十二律,较管子详细,应该说《吕览》是在《地员篇》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三分损益法,在公元前7世纪管子时已产生。)其产生程序的计算过程如表。而三分损一(2/3)所发之音高纯五度,三分益一(4/3)所发之音比原长所发之音低纯四度。而宫声的律数所以为81,据说是用长九寸,内圆九分(一说三分),可容八十一颗黑黍米(体积1立方分)的竹管所发出的声音而得出的。后来东汉京房改为用弦长定音律的长度,更趋准确。中国古代五音阶,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计算相符,也接近于现代科学计算的音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代认为五声又与五行、五方、四时密切相关。在《汉书o律历志》中把官、商、角、徵、羽与土、金、木、火、水,东、南、西、北、中,春、夏、秋、冬联系起来,所谓宫为土声,居中央,与四方、四时相应;角为木声,居东方,时序为春;徽为火声,居南方,时序为夏;商为金声,居西方,时序为秋;羽为水声,居北方,时序为冬。
中国古代的七声音阶
中国古代的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微、徽、羽、变宫,也即现代音乐中的C、D、E、F、G、A、B。在周朝已有七声音阶和十二律。公元前6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问乐官伶州鸠什么是七声音阶,什么是十二律。伶州鸠在回答问题中,历举了宫、商、角、变微、微、羽、变宫的阶名,并且说明了各音阶与十二律的关系;又将七声音阶的出现推前到周武王代纣的时候(公元前1O66年)。
何谓"八音"
关于八音,《古文尚书o舜典》:"八音克谐",《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吕氏春秋o古乐》记载:颛顼"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高诱注:"八风,八卦之风",都提到了八音。八音有两种含义:一为用八类乐器演奏出与五声、十二律相谐的音乐,一为八音反映了八卦卦气,与八卦紧相吻合。把八音、八风与后天八卦方位图相结合,形成音律的生成体系(详见十二律、六十律有关内容)。所谓八音即:一金,指钟、搏、铃等金属乐器所发的音;二石,指磬类乐器所发的声音;三丝,指瑟、琴、筝、筑等乐器所发的声音;四竹,指萧、箎、管、籥等乐器所发的声音;五匏,指笙、竿等所发的声音;六土,指塌、击等陶土乐器所发的声音;七革,指鼗、鼙等鼓类乐器所发的声音;八木,指柷敔等木制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何谓"八风"
所谓八风,《吕氏春秋o有始览o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日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史记o律书》作条风),东方曰滔风(震气所生。一曰明庶风)东南曰熏风(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淮南子o坠形训》作景风),南方曰巨风(离气所生。一曰凯风,《史记o律书》作景风),西南曰凄风(坤气所生。一曰凉风),西方曰飂风(兑气所生。一曰阎阖),西北曰厉风(乾气所生。一曰不周风,《淮南子o坠形训》作丽风),北方曰寒风(坎气所生。一曰广莫风)。"与八音相配,匏音生于艮,方位东北;竹音生于震,方位东方;本音生于巽,方位东南;丝音生于离,方位南方;土音生于坤,方位西南;金音生于兑,方位西方;石音生于乾,方位西北;革音生于坎,方位北方。这样,八音与八卦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与《后天八卦方位图》相吻合。同时八音、八风又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又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样就把八音、八风、八方、四季、八节与八卦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图式。从自然界来说,就是风调雨顺,万物滋养;从人事来说,就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政通人和。在总体上构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乐章,天地人相和谐的图式。
中国音律的基础
中国音律主要是采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称十二律吕或律吕。关于五声和律吕的产生、演算,及其相互关系都贯穿着《周易》的精神,成为它们的理论根据。换句话说,古代的音律学说是以《周易》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