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4-1 |
 |
图4-2 |
 |
图4-3 |
乾 |
兑 |
离 |
震 |
巽 |
坎 |
艮 |
坤 |
天 |
泽 |
火 |
雷 |
风 |
水 |
山 |
地 |
|
表4-1 |
八象模型做成了,但却发现了与原理论有重大的矛盾:
1.伏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基点是阴、阳,天为阳,天象必是阳盛,也就是说奇数标定的1、3、5、7各象应该阳盛于阴;反之地为阴,地象必为阴盛。也就是说偶数标定的2、4、6、8各象应该阴盛于阳。但在这个模型中却乱了套,含有两条阴线(+Z-Y-X)的『艮』象位于天上(见图4-1),而含有两条阳线的『兑』象(-Z+Y+X)却去了地下(见图4-2)。
2.更重要的危险在于『乾』的位置。原认为整个天空都是庇佑他的,没料到天空四象亦有尊卑之分。其它三天象都仅有二阳,唯有『乾』具有三阳,令人吃惊的是『乾』不在自己王位的正中顶上,偏去了东南方的天空。莫非天意警示他要下台让位于东南方?
伏义当然心有不甘,既时投入大量心血去作了调查,并得出了结论:模型符合现实,天地的确是倾斜了。他的结论来自于观天地察全局。
1.俯则观法于地:以伏羲所处的社会为中心看到的是:东南地区地势低洼,诸多沼泽湖泊。而西北一带地势高耸,多高山峻岭。与图4-1的情况相符。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居栖的这块地倾斜了,地的中心偏向西北,于是乎西北的地翘了上去,而东南的地陷了下去
2.仰则观象于天:群星密集于西北,象征着天之中心永不移位的北极星也在北方。正说明我们头顶的天偏向了东南,而位于天上天的群星自然看上去就偏向了西北。(关于天上还有天的概念也由此而生。)
但怎样自圆其说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呢?恰恰在这关键之时共工造反了。(注)
伏羲派妻子女娲去平定了共工的叛乱,并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把天地倾斜罪魁祸首之名加在共工的头上:是共工把天的支柱撞断了,致使天地倾斜,星斗转移,水灾连年。这也就是两个有名的神话故事的起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注:关于共工究竟与谁争帝,众说纷纭,唯不见有说与伏羲争帝之说。但共工怒触不周山及女娲继而炼石补天的神话却几乎众口一致,这说明了共工与女娲是同一时代的人;女娲是伏义的妻子,在今时的考古中亦多有论证,并有图腾画像佐证。可见我关于共工造反之推论并非瞎编生造。伏羲要共工承当『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肇事者的责任,必然要把他与自己争帝的事实掩盖起来。
新旧理论得到了统一,伏羲认定了模型适合于进一步研究合新的占卜术,遂顺从天意确定艮为阴,兑为阳。并开始为八象定属性,也就是给八象定下象征性的含义。
乾为天、坤为地是基石;艮为山、兑为泽也己得到证实,尚有四象如下:
『离』西南方的天空,每天骄阳似火的方位,太阳在西天下山,传说西方有个地方叫隅谷是太阳的家(*),所以西南必定炎热;属〔火〕。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隅谷...
『震』西南大陆内地,现代考古有很多证据显示,中国西南方的苗族奉伏义女娲为祖先,也就是说伏羲极可能是苗族移民,对于祖居的原始森林地带诸多雷雨,林木常遭雷击起火的状况了如指掌。故定下属〔雷〕。
『坎』东北方乃中原大地,黄河横贯,河水滚滚不绝奔向东北,取属〔水〕。
『巽』平原之上风高日朗,空气通爽,今人心竟舒畅,故属〔风〕。
至此,八象的属性确定(见表4-1)
伏羲带领部族子民,经过长途(或长期)的迁移跋涉,来到洛水一带,是为了什么?必是为了要寻找一块适宜生存繁殖的好地方。在这次因模型而起的调查中,他终于找到了一块要风得风,要水得水的风水宝地──中原。黄河之滨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春风乍起,万象更新。于是伏羲再次带领自己的部族逐渐向中原迁移,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遂成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历史证明了伏羲是远古至今最伟大的风水师,他所看的不是一房一室、一山一水,而是从西南到中原几近中华半壁江山的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