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含五音,六声共计三十音。物有阴阳,声也有之。是故倍三十而得六十纳音。天干为音地支为声,声发于内而音出于外,言其用者故谓之纳音。
六十干支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子、丁丑涧下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子、己丑霹雳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子、辛丑壁上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子、癸丑桑枯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壬申、癸酉金锋金
甲寅、乙卯大溪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甲戍、乙亥山头火
丙寅、丁卯炉中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寅、己卯城头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戊戍、己亥平地木
庚寅、辛卯松柏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庚戍、辛亥钗钏金
壬寅、癸卯金箔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壬戍、癸亥大海水
一之一得一、一之二得二、一之三得三、一之四得四、一之五得五、……、一之九得九
二之一得二、二之二得四、二之三得六、二之四得八、二之五得零、……、二之九得八
三之一得三、三之二得六、三之三得九、三之四得二、三之五得五、……、三之九得七
四之一得四、四之二得八、四之三得二、四之四得六、四之五得零、……、四之九得六
五之一得五、五之二得零、五之三得五、五之四得零、五之五得五、……、五之九得五
六之一得六、六之二得二、六之三得八、六之四得四、六之五得零、……、六之九得四
七之一得七、七之二得四、七之三得一、七之四得八、七之五得五、……、七之九得三
八之一得八、八之二得六、八之三得四、八之四得二、八之五得零、……、八之九得二
九之一得九、九之二得八、九之三得七、九之四得六、九之五得五、……、九之九得一
总其数为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年之日数。
正向之合有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五合零。
反向之合有一合九、二合八、三合七、四合六、五合零。
物秉天地而生,纳音五行得干支而成。所谓“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先天顺之,后天逆之。是故天干为甲己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地支为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乾亥为天之门,巽巳为地之户。物生之门死之户也,
声之音有五,音之声有六。子丑天阳之声,午未天阴之数。寅卯人阳之声,申酉人阴之数,辰巳地阳之声,戌亥地阴之数。兼三才而二之,分阴分阳。
天阳(阴)之声其数七(子九加丑八等于十七,去十得七,余仿之)和角音其数七(甲九加已八)得四,和徵音其数三(丙七加丁六)得零,和宫音其数四(戊五加己九)得一,和商音其数五(庚八加辛七)得二,和羽音其数一(壬六加癸五)得八。
人阳(阴)之声其数三和角音其数七得零,和徵音其数三得六,和宫音其数四得七,和商音其数五得八,和羽音其数一得四。
地阳(阴)之声其数九和角音其数七得六,和徵音其数三得二,和宫音其数四得三,和商音其数五得四,和羽音其数一得零。
天阳(阴)之五音数为四、零、一、二、八,以九去之各得五、九、八、七、一。 人阳(阴)之五音数为零、六、七、八、四,以九去之各得九、三、二、一、五。 地阳(阴)之五音数为六、二、三、四、零,以九去之各得三、七、六、五、九。
何以九数去之?盖其得数为逆而取之,以九数去之而归之于顺也。
干为天之象,支为地之象,而纳音则为人之象也。水无火则冰,火无水则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干支交配而纳音生矣。天地之五行(古河图)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土为五数,体也。顺行下生纳音五行为一六木、二七土、三八火、四九水、五为金,取其用也。
甲子(午)、乙丑(未)、壬寅(申)、癸卯(酉)、庚辰(戌)、辛巳(亥)其数均为五故纳音为金,
丙子(午)、丁丑(未)、甲寅(申)、乙卯(酉)、壬辰(戌)、癸巳(亥)其数均为九故纳音为水,
戊子(午)、已丑(未)、丙寅(申)、丁卯(酉)、甲辰(戌)、乙巳(亥)其数为八为三故纳音为火,
庚子(午)、辛丑(未)、戊寅(申)、己卯(酉)、丙辰(戌)、丁巳(亥)其数为七为二故纳音为土,
壬子(午)、癸丑(未)、庚寅(申)、辛卯(酉)、戊辰(戌)、己巳(亥)其数为一为六故纳音为木。
纳音五行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又阳支为阳,阴支为阴。
纳音一为木、二为土、三为火、四为水、五为金,逆之则有金、水、火、土、木之顺序,每三行一顾,迭而流转。
夫黄帝时,有大桡奉命“采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于是……”,想必纳音五行由来已古。今有甲子乙丑海中金……壬戌癸亥大海水者,乃后人参干支之旺衰以象之,统观其名之俗疑为术士所为,非纳音五行之本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