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经》内容的整理
自从孔子删定《五经》以来,历代文人学子皆以其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依据。因为《五经》之中不仅给予人们信仰,而且给予人们指导。细读《五经》,撇开孔子的言论,就不难发现贯穿《五经》的是对上帝的信仰与崇拜,在此,上帝主宰一切,并无形象。殷人崇拜上帝,周人更是认识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而《易经》、《礼经》、《尚书》等也以对上帝的信仰、崇拜为中心。谈及《易经》为《五经》之源,是因其符号系统及内容的言简意赅,万物变化尽矣。然而《五经》,皆在说“易”,又何止《易经》尔。其实,其他体系完备的宗教,其经典细读起来皆在与《易经》说着同样的事情,即说着同样的模式系统,只不过别人用不同的文字而已。因此对传统文化实无必要狂妄和固步自封心态,理应持开放心态和不断进步之心态。当然根本之途是走实验科学之途。
二、两方面内容的互补
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主干是《诗经》和《易经》体系。发展到今天,可以归纳一下,在此笔者认为两套图系统可以细述之:其一为高度抽象又具体的无极-先天阴阳太极图-来知德太极图-无极的动态演化图系,反映了阴阳互相转化、相生相克、发展的统一的阶段反应模式。由此演化出纷纷复杂的《易经》体系;其二为周敦颐太极图系,补充说明了另一种抽象和具体的太极演化模式,展示了环型中心阴阳转化、运动以及五行顺生的体系演化图。其意义在于使《五经》体系更完善,在人们认识的理论指导上勿向他门去找寻。信仰者可以以一系为本,悉心研习,不断发展。
三、向上帝的回归
以上的内容皆以信仰上帝为核心,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信仰上帝的好处在于:
1、 可以使我们自保;
2、 可以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发展;
3、 可以使我们真正走上科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