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最奇特最美丽的客家土楼

--闽西永定县振成楼建筑结构的“河洛文化”探析

石石皮 东方喆


      

  见惯了我们潮汕地区的诸如“四点金”、“下山虎”、“百鸟朝凤”(大大小小的祠堂)等等古老建筑物,现在对这里的民建已经不足为奇,神往的是客家的“围龙屋”和“土楼”。终于有了机会前往土楼聚集地福建永定土楼探个究竟。福建永定土楼之多(境内大小土楼有二万多座,有圆型、方型、八角型、椭圆型等)形成规模尉为大观,叹为观止,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而最为奇特最为美丽的是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振成楼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7′、北纬24°40′、海拔358米。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占地5000平方米,全楼(内外楼)1厅、2井、3门、4梯、8单元、内外楼共有208房间(为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的)。198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曾经同北京的天坛模型一起在美国洛杉机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被认为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由于好奇在而有了研究振成楼的冲动乃至行动。本人治易日久,略懂一些易理,以所学来探析一下以河洛文化(太极八卦)建造的振成楼--仅仅是从建筑结构方面。
 
一、振成楼的建筑结构特点
  
   据导游讲解、考察现场和查阅有关资料,振成楼遵循太极八卦建筑,结构特点奇特鲜明。外观形状独特而内部结构更是奇特。外环属于圆形建筑,如“天上落下的飞碟”,如“地上冒出的大蘑菇”,但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振成楼外侧还有耳房、学堂和花园,远看就如一顶旧官帽。主体是以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楼分内外2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二环楼格局。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外环楼墙是当地取材的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每10公分厚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墙厚1.2米,楼高16米,按八卦方位设计,乾巽艮坤卦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坎震兑离卦方位为住房。 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有四层,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并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即每层48间,每卦设一楼梯,即配4付楼梯,作为一单元,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卦与卦之间设有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有拱门,开则全楼相通,合为整体;关则各卦自成独立院落,互不干扰。楼中楼是二层建筑的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柱脚、木刻门面,有琉璃瓦当和窗户,二楼走廊栏杆是铸铁铸成有梅兰菊竹为图案的栏杆,紧连着全楼中的中心大厅——楼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场所,作议事厅、宴客厅,并可兼做戏台。楼上观戏台上中间比两旁高6寸,中间为客人座位、两旁为主人座位。 内圈中轴线后座为大厅,4根直径约70厘米、高近7米的圆石柱挺立厅前,擎起长9米、方约40厘米的石柱,支撑着四棱锥形的屋顶。据说厅内可容纳16张八仙桌的宾客同时用膳,还可兼作舞台,天井和内圈的上下层走廊能容纳数百人观看表演。站在厅前中心点上,可以看见左右的水井和侧门,而两口井恰好位于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鱼眼上(最奇的是两口井水面高低差2米,水温差2度)。全楼1厅、2井、3门、4梯、8单元、内外楼共有208房间,形成了乾巽艮坤坎震兑离八卦(九宫图)的对称布局,井然有序,建筑结构奇特。
 
二、振成楼遵循河洛文化(太极八卦)建造的文化背景
  
   首先,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是植根于洛河流域和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河洛文化的历史源头,属于炎黄文化的范围。具体而言,河洛文化的源头主要是黄帝系统的文化。中原文化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的主流。“河洛文化”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代名词,是华夏正统文化的泛指--河洛文化就是一种华夏正统文化。 

   其次,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河图洛书,古代有所谓河洛之学,这是指《周易》研究中的一个流派。《周易》研究有两个流派,一个是象数派,象数派是以万物的形象以及抽象的数字来解释《周易》,表述它的宇宙观、社会观、历史观。象数派研究《周易》在汉代最盛行,恐怕汉代的学者研究易经,基本上都是象数派。一个是义理派,义理派是从哲学理论上、哲学思想上来解释《周易》,其代表人物就是王弼。北宋初年,从象数派中间分化出了一个新的派别,就是图书派。从陈抟、邵雍、种放、刘牧到周敦颐、朱熹就是所谓图书派,并出现了“龙马负图”、“神龟背书”这样一个说法。相传,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其背有旋毛如星点,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称作龙图(河图)。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其背有裂纹,前九,后一,左三,左七,中五;前右二,前左四,后右六,后左八。其纹如字(洛书)。因此,《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再次,河洛文化以发明太极八卦与河图洛书为发端。在此简略的说一说伏羲先天八卦(太极图)、文王后天八卦和河图洛书。

   伏羲通过河洛交会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创造出太极和八卦。太极图中“黑白两部分”正好是一个圆等分为两半,“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清人胡渭在《易图明辩》认为:“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薄之: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奇;坤正北全黑,是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天定位,故与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伏羲先天八卦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四卦乾、兑、离、震组成s太极图的上半部,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运行,表示天体本身旋向;巽、坎、艮、坤四卦组成太极图s的下半部,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推进,表示地球感受之气场旋向。上下部构成的s太极图旋形转向——太极图运作的动态模式。而文王后天八卦是坎、坤、震、巽、乾、兑、艮、离。这里很有必要说说伏羲八卦方位和文王卦方位。伏羲八卦方位:1乾(南),2兑(东南),3离(东),4震(东北),5巽(西南),6坎(西),7艮(西北),8坤(北)(此为先天数);文王八卦方位:1坎(北),2坤(西南),3震(东),4巽(东南),5中,6乾(西北),7兑(西),8艮(东北),9离(南)(此为后天数)。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后天八卦是坎离定南北,震兑定东西。对于伏羲方位,即先天方位,《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宋人绘出一幅先天八卦方位图,解释了《说卦传》的这段话: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艮、兑、巽、艮为阴,所以以乾1,兑2,离3,震4为顺,象征天左旋;以巽5,坎6,艮7,坤8为逆,象征阴阳相错,并按以上顺序画出了中间的太极图S曲线,以之表示阴阳消长的旋转运动。文王方位即是后天方位。《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离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兑,正秋也…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宋人画图以释明:乾卦被置于西北方向(原因是周族崛起于西北,周人以西方为上,于是便把乾坤二卦都移到了西方。乾坤在八卦中居于领先地位,没有乾坤,其他六卦也就没有。因此,乾坤两卦是最重要的)。离卦为火,象征炎热,故以之表示南方;坎为水,象征寒冷,故以之表示北方;震为雷,春日雷作于东,故以之表示东方;兑为悦,夕阳无限好,令人喜悦,故以之表示西方;艮为山,为万物所成终结之处,黑夜将尽,黎明即至,故以之表示东北方。文王后天方位建立了新的方位学,它从另一角度——从自然界的信息和能量角度来确定方位。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和公转,公转一年十二个月,这样太阳给地球的能量和信息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变化,东方得天气之先。一年十二个月分四时八方,与八卦的关系:震卦为东方,春二月之令,太阳东升,普照万物生长之期。巽卦为东南方,三、四月之令,太阳已经升起,照耀万物而鲜明。离卦为南方,五月之令,正是太阳当空,明显地看到万物生长的情况。坤卦为西南方,六、七月之令,坤为地,养育万物,物之成熟之时。兑卦为西方,八月之令,正是果实累累,喜庆丰收之时。乾卦为西北方,九、十月之令,秋冬相交,太阳西沉,明与暗,阴与阳发生争斗之时。坎为北方,十一月之令,坎为水,不停止地流动,是劳苦之义。太阳在这一方位,完全沉没,万物劳累,应该休息之时。艮为东北方,十二月、正月之令,正是冬春之交,黑暗即将过去,光明立刻来临,万物到此,既是一天的完结,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之时。

   至于河图和洛书?河图是“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为友而居乎东,四与九为道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居乎中”。洛书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其实河图说的就是伏羲先天八卦,洛书所说的就是文王后天八卦:1坎(北),2坤(西南),3震(东),4巽(东南),5中,6乾(西北),7兑(西),8艮(东北),9离(南)。河图的数字排列,揭示的是顺时针的左旋阳性气场,而洛书则揭示了逆时针右旋阴性气场,同时还包括了顺时针左旋阳性气场和阴阳交会的既有顺,又有逆的“∞”字气场。这就是说,太极是一种原生之物,由于天体运动的作用,而分阴阳,而分天地。有阴阳就有两仪,两仪就是天和地,就是太极图(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为阴。阴阳相互交相环抱,交合为用,阴阳如环无端,圆融运动。有阴阳就有昼夜,就有四季之分。这就是两仪生四象,是阴阳相重,阴阳交合而至。如一阳爻与一阳爻相重为太阳;阳爻与阴爻交合为少阴;阴爻与阳爻交合为少阳;阴爻与阴爻相重为太阴。纯阳为太阳,纯阴为太阴。一阴在一阳之上为少阴;一阳在一阴之上为少阳。四象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时)。四象生八卦,实际上还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阳仪之爻分别与太阳,少阴,少阳,太阴相重而成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四卦。阴仪之爻分别与太阳,少阴,少阳,太阴相重而成为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四卦。所以乾卦为一、兑卦为二,离卦为三,震卦为四,巽卦为五,坎卦为六,艮卦为七,坤卦为八。这就是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八方,就是八节。河图和洛书的出现首先体现在数字(点的排列)上,并以此来认识宇宙时空。河图“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为友而居乎东,四与九为道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居乎中”。对于上述数字的排列,《系辞上传》作了如此说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河图与十天干的排列数是相同的,其中甲丙戊庚壬五阳数,正是天数二十有五,乙丁已辛癸五阴数,正是地数三十,两数相合也是五十有五。天地之数五行,虽合出五行和方位与天干化有出入,但化合的方法与天干相同,如天地数一六合水,而甲已合化土等。因此河图的天地数与十天干是相同的。河图中的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天数一、三、五、七、九为阳,象征天道;地数二、四、六、八、十为阴,象征地道 。这样宇宙包容其中了。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不仅是八卦的大衍之数,也是合为五行之数,即是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这样天地万物分属五行就出来了。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配九宫图为“坎一宫(北)、坤二宫(西南)、震三宫(东)、巽四宫(东南)、中五宫、乾六宫(西北)、兑七宫(西)、艮八宫(东北)、离九宫(南)”。洛书(九宫图)三个数字(无论横、直、斜)之和都是十五,横、直、斜三个数字三与五中的“三”,应该是代表“天、地、人三元”,“五”应该是代表五行和五侯。十五应该是代表“一气统三元,一元统一侯”。三横、三直和二斜之和是八,横、直、斜都是三,三八是二十四,这是全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因此洛书(九宫图)的数字,可看出它包括天地人三者在内的“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思想。

   第四,居住于福建江西广东的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自称是“中原士族,三代遗民”,是中华民族的正宗、嫡系,因此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人就相对自觉地不断强化着自身崇尚华夏正统和崇尚正义的“崇正”精神。谢重光在《河洛文化与客家人》一文中说:“汉族南方各支系都追根于中原,而以客家人的中原情结最为深厚牢固。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两端:一是在汉族南方诸系中,客家是最后形成的,其先民离开中原最迟,对中原和中原文化的记忆也最为深刻鲜明;二是客家人常常处于弱势族群的地位,在与相邻民族的竞争中,唯有中原文化是他们用以增强自身凝聚力、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此特点,因而在漫长而艰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客家人就相对自觉地不断强化着自身崇尚华夏正统和崇尚正义的崇正精神。”“南迁汉人从中原和江淮一带初到赣闽粤等地的广袤山区,要处好与土著民族的关系,要改造落后的环境,其根本的优势就是自身承载着的华夏优秀文化。……这样,他们就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取得了主动的地位,他们携来的华夏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成了各民族各族群相互融合而成的客家民系的共同观念,崇正也就成为客家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客家人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总之是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更妙的是林鸿超从小聪明好学,一生从事研究、精通“易经”,与叔伯兄弟合资,并亲自按古代“易经”、“八卦”来设计、建造了结构独特的振成楼。振成楼以河洛文化(太极八卦)建筑而形成独特的结构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综上所述,河洛文化(太极八卦)是振成楼建筑一个大文化背景。
  
三、如何看振成楼遵循河洛文化(太极八卦)建造
  
   从上可以看出了,一个振成楼活生生就是一个太极图,就是太极八卦,就是河洛文化。

   首先,从外部形状来说,振成楼外环属于圆形建筑加上楼内的“两口井”(恰好位于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鱼眼上)就是一个大的太极图呀!“楼分内外2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二环楼格局”就是一个内外与大小的二元结构,就是一个“阴阳”也就是一个太极的结构了。外楼的坎震兑离乾巽艮坤——其实应该是:坎一宫(北)、坤二宫(西南)、震三宫(东)、巽四宫(东南)、中五宫、乾六宫(西北)、兑七宫(西)、艮八宫(东北)、离九宫(南)的顺次排列,就是八卦,即是文王后天八卦(洛书、九宫图)的方位。这是其一,其二是从立门的角度来说,振成楼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这应该是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洛书九宫图),即是“坎一宫(北)、坤二宫(西南)、震三宫(东)、巽四宫(东南)、中五宫、乾六宫(西北)、兑七宫(西)、艮八宫(东北)、离九宫(南)”,而文王后天八卦方位遵循是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原则,就是从自然界的信息和能量角度来确定方位——以顺时针运行方位与接受太阳日照能量来说的。前门是“巽卦”即是门立于东南方。“巽卦”作为前门,道理显而易见,东方乃至东南方是太阳初升乃至运行一段时间后所处的方位,“巽卦为东南方,三、四月之令,太阳已经升起,照耀万物而鲜明。”“巽卦”为东南方位,以“巽卦”作为前门,就是追求一种向阳的生气方位,一种生机勃发的方位,促使人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富有斗争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锐气。而“乾卦”为后门,“乾卦”为西北,“乾卦为西北方,九、十月之令,秋冬相交,太阳西沉,明与暗,阴与阳发生争斗之时。”是太阳西下日落的地方,是成熟收藏的地方,是一种坐享其成的地方,但也是一种缺乏生机的地方。再一个原因应该是从地理状况看,西北高东南低所谓“地倾东南”,西北是高原大山,东南是平原丘陵,又是面向海洋,夏季风是温暖湿润的,“巽卦”方位开大门,就是有好处,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气”方位呀!从有进有出的角度来说,对应方位就是“乾卦”方位,理所当然就是要讲究一个“出”字,是吗?或许“乾卦”开设为后门,是西北方位,或者有一个“怀旧”的情结--可以经常遥望西北可爱的故乡中原大地呢!因此,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一个从外向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从讲求成熟收藏追求稳定的道理来说,应该有其合理的方面。

   其次从内部结构来说,振成楼按八卦方位设计,乾巽艮坤卦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坎震兑离卦方位为住房,各配楼梯,概设门户,户闭自成院落,卦门开连成整体。坎震兑离卦方位(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正方位)作为住房;乾巽艮坤卦位(分别对应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四辅方位)为公共场所,而全楼中的中心大厅——楼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场所,则作议事厅、宴客厅,并可兼做戏台用,表现为传统的中原文化的中正思想,以及主辅相乘,主次有别的传统思维。正好印证了“客家人就相对自觉地不断强化着自身崇尚华夏正统和崇尚正义的崇正精神。”崇正精神体现在居住上,住房就是要在坎震兑离卦的东西南北四正方位上。其他的乾巽艮坤卦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四辅方位就是公共场所的所在了。这是其一,其二呢?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即是每卦有六爻,配以6间,一爻一间;每卦设一楼梯,作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梯的两边就是二个卦,4个楼梯就是2×4八卦了,一层楼就是6×8,即是每层48间。而整个外楼48间×4层加上内楼的16间(?),不就是208间么?其三,内楼加上外楼的四层楼就是五层,是否蕴含一个“五行”,五又是一个“生数”——生生不息的意思!内楼二层加上外楼的四层楼共六层,就是一个卦的六爻,六是一个“成数”——成功辉煌的意义!振成楼就是有振兴而成功的意思!

   振成楼楼内有一厅(太极)、内外二楼(二元阴阳结构),二井(阴阳两极,代表日月)、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为天、地、人三才)、外楼四梯、四层楼(代表四季)、内外楼六层(六爻,代表六六大顺)和八个单元(八卦)。《易经·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振成楼的建筑结构就是这样以太极八卦(河洛文化)来建造的,当然振成楼的建筑结构蕴含的就是“天人合一”和谐与发展的思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