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春天的童话


-----对中华医学的思考


顾兆熊

  面对生命:
  我们有太多的理智,我们有太多的忧伤,我们有太多的无奈。
小草告诉我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梅花告诉我们: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是诗人赋予了花草以生命,还是花草赋予诗人以灵感,千年绝唱的奥秘在哪里-----生命的共鸣。
  面对生命: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生命,生命的形式是暂时的,生命却是永存的。
  中医告诉我们: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
心为火 为赤色 喜苦味 忌大喜
肝为木 为青色 喜酸味 忌大怒
脾为土 为黄色 喜甘淡味 忌思虑
肺为金 为白色 喜辛味 忌悲忧
肾为水 为黑色 喜咸味 忌惊恐
  五脏的形、色、情感都跃然纸上,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五脏的人格化。
  克隆技术告诉人们:一个细胞是一个人的全息,可以繁衍一个人,一个人的细胞包括此人的身材相貌,也包括个性的软件,一个细胞一个独立的人格。
  同时克隆技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细胞不仅仅是显微镜下一个动态的圆。克隆牛,一个细胞竟是一头活生生的牛,反过来一头牛竟会蕴藏在一个细胞内,那么,我们推论,细胞是数轴上的0点,克隆牛是0的正数。0中的牛的信息,我们把它看成负数,负数的牛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特征?
  进一步推论,牛就是一个细胞,人就是一个细胞,一个充满灵性的细胞,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太极图,我们诊病、用药,就是对这个细胞诊病、用药。把握这一点,我们就能做到四两拨千斤。我们将会做到用药最多不超过九味,用量不超过九克,这是中医的全息医疗。全息医疗是一种本质医疗,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大革命,只有刷新我们的思维,我们才会有飞跃的发展。
  当然,这些会使常规思维的人感到困惑,但当我们能进入到特异思维的时候,就昭然若揭了。
  现代的西方技术与中华古老的医理殊途同归。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在这里汇合了。这预示着人类认识宇宙将出现一个新的辉煌。
  中药告诉我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君臣佐使。中药也应该是人格化,万物皆有情。这一点,人们难以接受,尤其是中医。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药是草,草是药。在诗人笔下,鲜花芳草千般情意。在西医眼里一堆枯草而已。在中医眼里,枯草有药性。性是什么?性是不死的,是药的生命力表现出来的个性。这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导出来的结论。那么,我们何不大胆地再往前推进一步,中药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中医强调“道地药材”,黄莲、川芎、附子是四川的为佳,这是一个误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逆向思考,一方水土有一方病。再辩证一下,有矛就有盾,一方病必有一方药。构成了一方水土的太极图。
  比如东方属木,东方必多肝胆病,那么东方的薄荷比西方的薄荷治东方的肝胆病更有效。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四川的黄莲、川芎与四川盆地的气候潮湿,山中多瘴气有关。它的盾产生了它的好矛。四川的潮湿与东方的潮湿质地是不一样的。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地理环境的因素,绝对是不正确的。以夷制夷,以本地之药制本地之病,应该是最有效的。
  中医的君臣佐使,在他坐诊的时候,就开始了。医生为君,为君者,首先神定心清,符合君的风范。病人为臣,为臣者首先要有恭敬之心,这样就达成了天地相交。
  《伤寒论》中的一百多个方子,是以桂枝为君,别的药为臣。君臣是以药性来定的,也是药自然形成的关系,药的配伍主要看君臣关系的和谐,同种药性不同的药,由于个性的差异配伍得不和谐,互相有矛盾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好人与好人未必能相处好,好人与坏人未必相处不好。其实好与坏是别人的一种评判,一种认识。药与病同是人的认识与评判。好人与坏人自我感觉都是好人。药与病之间就是凭着自身人格化的感觉而相生相克的。现在的中医还是一种封建的家长制搞的包办婚姻,有搞好的,也有的搞坏的。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
  法无定法,药无定性,所谓的药无定性有两层含义。
  一、时代不同药亦不同。我们的中药学,对药性的认定绝大部份是几百年前的定论,那个时候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空气中的氧含量与现在大不相同。中国人以六十年为一花甲,六十年为一转,也就是说六十年天地间会有一次较大的变化。世间一切都在不停地变,所以药的效用也在变。
  二、药也有因人而异的特点,同一种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疗效,药的归径也不一样,尤其男性与女性更有区别。男性以气为主,女性以血为主,药有地域性,但能达到真心用药,它的地域性也就没有了。
  这是什么问题?是学医者不刻苦?是传统者的保守?还是我们没有能真正懂得中医的奥秘?
  《黄帝内经》已经揭示了中医的全部奥秘。俗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籍与语言无法表示人的全部思想。学习的真正含义是完全进入作者的境界,研究医圣的医案。进入医圣的境界,这不是靠想当然,是要不断地进入,不断地感悟。“医者意也”,诊断用药如书法家写字,必须用心灵来创作,这才是中医的境界,医是智慧之学,“智者知天的人”代表中国文化的书法、太极拳、中医、绘画,它的精髓就是两个字“神韵”,中医的神韵在那里?找到了中医的神韵,把握了中医的神韵,中医就征服了世界。
  遵循着别人的脚步是一条习惯的道路,只能庸庸碌碌。
  病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病有太多的埋怨,太多的愤恨,病来源于我们不合理的欲望。所谓七情伤身是指过分的心理负担,过分的饮食,过分的性欲,干扰了五脏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五脏之间的矛盾。
  面对疾病,我们有太多的理智,我们有太多的忧伤,我们有太多的无奈。
  在治疗上,西医与中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处理方法,实际上也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医看到的是炎症,是坏死,用消炎、切除、机械的化学的方法来处理,没有东方的人情味。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矛盾冲突,但也会带来更大的后遗症。
  我们来看一下,胃病的医疗历程:
  第一代是消炎药,第二代是胃动力药,第三代是肠胃动力药,第四代?第五代……整个越俎代疱。
  药的本质是帮助生命,现在发展到支撑生命,甚至危害生命,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现在还有一个怪圈,越是治不好的病,新药越多,专家越多,越多的药,越多的专家,也就有越多的病人,也就越治不了。就象苏美的军备竞赛,越赛越来劲,现在苏美不对抗了,竞赛也就不存在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待病也是如此,越是对着干,病的抗药性越强,不如来个迂回战术,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和太极拳一样,一强必有一弱,化其强,击其弱。
  病就是矛盾。矛盾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矛盾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矛就没有盾,没有男就没有女,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死就没有生……在这个意义上病是永远的,矛盾是永远的,人类要彻底解决病是不客观的。肺结核曾是威胁人类生存的绝症。现在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绝症,癌症将会攻克,其它的绝症又会出现。人类又会陷入新的矛盾中。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疾病,这是大自然的七情伤身。
  中医采用的系统工程,综合治理的方针。
  如肝病,调动肾的能量来补充它,五行上是水生木,给肝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来调整内部的能量。
  肝本来是健康的,用数学的方式用符号来表示一个阴阳平衡的太极图。一个外部条件的加入,使肝的空间急骤变化,象变天的乌云。本来正常的细胞变得不正常了。正常与不正常,病与非病,就看它在不在一个常态下,常态就是太极图中的S沟的位置,治病就是让它恢复常态,用一句绕口的话:病是病,也不是病,也不是不是病。正常状态变得不正常是病,不正常状态恢复了正常就不是病。好人做坏事,好人就是坏人,坏人改造好了,坏人也就是好人。好人与坏人在一个人身上同时体现,病与非病也在一个部位同时体现,强行地给它一个界定,强行地给它纠正,就象人要战胜大自然一样愚蠢,现在人类已尝到了大自然惩罚的味道,人对疾病也有点无可奈何了。
  当我们认识五脏的人格化,中药的人格化,疾病的人格化后,再探讨治疗的新思路。
  郭志辰博士提出:用药如用兵,以和为贵的新思维充分地把病与药人格化,并成功地得到应用。
  从世界范围,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从人际关系,我们要友谊,不要敌对。
  自古用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治病也是同理,以和为贵,治心为上。以和为贵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人民内部的矛盾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不能一棍子打死。用药就是调解矛盾。百病皆由心生,百病皆由心治,生与治,一对矛盾,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矛盾,就是沟通,就是转化。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
  中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关键在于“合”字。让我们重新来感悟一下天人合一。
  宇宙本无病,人本无病。
  人与宇宙本是统一的,阳光下的人们应该是健康的,人有病,人与宇宙不合了,天寒哮喘病就会发作,阴天关节病就会痛。人有病是心病,人有病是自找的。“百病皆由心生”:是人不符合本无病的实质。心病反映到生理,生理的病反映出心理,病既是生理的,也是心里的。当医生坐诊时,真正能意识到生理与心理并存的客观存在,我们的中医就迈了一个新台阶。
  人是宇宙的产物,药是宇宙的产物,人与药合,就是治病。
  宇宙本无病,人本无病,立足于这个基点,我们不妨来一个中医的歌德巴赫猜想。
  癌症病人,是细胞正常的生化,转成恶性的裂变。人体本无病,变成了有病,人体的自我封闭,拒绝了宇宙的影响,从临床上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病变的部份,而忽视了患者僵板的背部,背部是连接宇宙的通道,继而再打开头部的通道,人的根是在虚空之中,这里强调了天与人之间的实际运作。
  对与人体本身,我们不妨暂时丢掉癌症的观点,人体是小宇宙,我们的运作应注意人体内部的风调雨顺。风即流动性,即细胞的运行,即肝。雨即津液,即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再进一步展开我们的思维:
  骨裂是医生看好的?还是自己长好的。
  药与医生仅是一个引子,起引导作用的,主要作用的是人本身。
  穿过药与病的表象,药性与人性是医疗的本质,只要两性相溶,就会产生新的物质,也就形成新的能量,打破旧的物质状态,应该看到人与生俱来对有形物质的依赖,利用药性的物质性,使患者取相认同,产生共鸣。
  品透人性、品透药性的医生,只要一坐诊,两性已产生作用。
  继续品透人性,品透药性,归根到底,只有灵性,真正把握灵性,世界就无药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药了,这对人的心灵有更高的要求,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人类真正共产主义的实现。
  病是什么?
  病对人类是一种启示,一种警告。病是人类无言的老师。人通过对病的不断研究,不断地认识自己,这是东方式的智慧,东方人必须重新认识中医。
  宇宙本无病,人本无病。病是冰,健康是水,把冰还原于水,就是治病的全部意义。
  病的回归,这才是人类唯一的绿色通道。
  中国人爱讲赤子之心,赤子----小孩子,让我们回归到童年时代,归复赤子之心,走进充满生命的童话世界,这是中医中药的回归大自然,抛掉我们太多的理智,太多的忧伤,太多的无奈,走进二十一世纪。


1998年4月16日

fcboy@263.net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