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成製造業廠商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上專業製造與綜合理財會計資料的合理離析,提出在專業製造及綜合理財下諸經營變數的計算觀念及計算式。本文也因此而大致奠定過去筆者在從事新儒學經營變數四象五行各種解析時的會計測量基礎。本文另指出,現在利息淨額及租金淨額的計算觀念在成本構成中是不合理的。
1、緒言
對於製造業廠商,勞動與資金一向是其經營的最基本投入,既不重複亦不遺漏。它們間呈現一種新儒學陰陽兩儀的互動。其中,勞動投入是動因,可以把機器設備及原材物燃料等其他生產因素操作起來,故主「動」,為人類生產活動中的陽儀;資金投入是條件,可用資金雇用勞動並採購機器設備及原材物燃料等其他生產因素,從而藉助經營者的經營能力把生產活動組織起來,故主「靜」,為陰儀(註1)。
而製造業廠商的專業經營,以提高生產力及市場競爭能力為訴求,故主動與衝刺,為經營理念之陽儀;其可含綜合經營的綜合理財,側重風險的分散及市場的兼銷以力求財務收益等的穩健(註2),故主靜並求穩定,為經營理念之陰儀(註3)。其實,投入行動(主動)與經營理念(主靜)也是一種新儒學陰陽兩儀的互動(註4)。人類的生產活動,如利用投入行動面的陰陽兩儀及經營理念面的陰陽兩儀,還可順利編組成可用於從事生產活動計量分析之四象(註5)。
將勞動投入行動面之陽儀與專業經營理念面之陽儀相結合,其所取之象符合於實質經濟事物的實際發展狀況,實實在在,皆非虛,是為實象。將勞動投入行動面之陽儀與綜合理財理念面之陰儀相結合,因製造業廠商的綜合理財活動本身所需投入的勞動比例常非常微小,故其所取之象是虛假之象,並不完全符合實質經濟事物發展的實情,很有可能因此發展成泡沫經濟,同時也很有可能因此變成是產業空洞化的根源;此種假象,一般實無此象,但可以假而為義。此乃就綜合理財以分散風險之旨意而言,風險存在於尚未實現的未來,故確實為虛。以勞動投入之「實」追求綜合理財之「虛」,因而其所構成之象,確實是為假象。
若將資金投入行動面之陰儀,與綜合理財理念面之陰儀相結合,是為用象。關於商品勞務在人類經濟活動中之「實」,貨幣金錢在其中之「虛」,筆者已有論述[1994]。一般來說,業主權益之資金投入是人類在貨幣經濟時代各種投資活動的源頭,可用以雇用勞動並推動生產活動,而後方才能引導出舉借資金(註6)及過路資金(註7)的配合,故生產活動的業主權益資金投入是最基本而虛性的投入,是一種無用之用的投入(註8)。將業主權益投入之虛,著力於綜合理財以分散風險之虛,確實是無用之大用,所以用象所取之象,是虛中之虛。不過,用象與假象相同,亦很有可能因此發展成泡沫經濟(註9)。
若將資金投入行動面之陰儀,與專業經營理念面之陽儀相結合,是為義象。因為「舍(置,依靠)無(虛)」以為體,人類經濟的生產活動容易落空,可能因而導致泡沫經濟或產業空洞化,故業主權益資金投入之「虛」,仍需與著力於專業經營以提高生產力之「實」掛鉤,以求其所安,以求其所宜,這也是義之本意。所以義象所取之象,是虛中之實。
以上,就是本文將用以展開推論及解剖的新儒學四象結構。筆者已用其完成了多篇論文[1995,
1996a,b,c,d,e,f, 1997, 1998a,b]。因為本文在後續的推論解剖中,專業經營及綜合理財兩個經營理念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故第二節就先讓我們先來看看何謂專業經營?何謂綜合理財?(註10)
2、專業經營與綜合理財
專業經營指任何廠商均有自己的專業方向,製造業廠商專門生產一定的成品或零組件,或者完成成品製造過程中的某些工藝作業,以提高生產力;服務業廠商等的勞務提供,自亦不例外。自產業革命後,隨著大機器代替手工器具的廣泛使用,生產作業分工愈來愈細,專業化日趨發展,體力生產力也日益提高。美國在二十世紀初就出現了以拖拉機、汽車和機床等為對象的專業化廠商。1920年代末起,產品專業廠已過渡為主機廠或組裝廠,即這樣子的廠商主要只承擔這種產品的裝配和完成少量的工藝加工及關鍵零組件的製造,即可完成結構複雜的產品之最後製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零組件專業化和工藝專業化大致也已基本定型。其後,續有輔助性生產和服務性生產再分化出來的專業性廠商。
一般來說,專業經營具有較好的經濟效果,可集中同類產品,組織大量生產,採用專業設備和工藝,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各有專長,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管理水準,有利於發展新產品,提高品質,並降低成本。專業經營也便於實行產品和零組件的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便於新技術、新工藝和高生產力設備的採用,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並提高企業管理和職工技術的水準。專業化(speciali-zation)這一名詞,其實最早是由Adam
Smith提出,並指出它與分工合作同是產業及廠商促進經濟效益的法寶。
本文所講的專業化是指以製造業廠商為分析對象的專業製造,不是指廠商內部員工分工後的專業化工作。因為廠商是具有獨立行為能力的經濟個體,廠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註11),所以通常理應不存在廠商內員工間由於專業化所引起的各項協調問題。這些協調問題即使存在,廠商亦應設法化解。由於本文的專業化製造以廠商為分析對象,廠商內員工個人工作單調化,可能導致對產品整體貢獻降低,也可能降低工作滿足,或過份強調專業化會使勞動操作趨於僵硬,缺乏彈性,最後可能使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下降,這些可能發生的現象在好的廠商內應該都能有適當的對策予以因應並自行化解。
其實,男耕女織早已是過去農村社會中之男女專業化分工。元時薩都刺的桃源行即指出:「男耕女織作生業,版籍(版圖與戶籍)不是秦家民。」秦家民之語意大致源自秦始皇之暴政。蓋秦始皇秉性剛戾,從政以刑殺為威,誹謗者族誅,偶語者棄市,焚書坑儒,世稱浩劫。秦始皇更恐天下叛己,乃收聚天下兵器於咸陽,銷為鐘鐻(鐘鼓之柎叫鐻),鑄為金人;又盛營宮闕,窮極奢侈,橫征苛役,民不聊生,世有暴秦之稱。
中共於改革開放後農村在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經營的專業戶(specialized
households),其成效亦已是大家有目共睹。其後,又有農業企業專業化、地區專業化、和農藝專業化的持續發展。所以,所謂的專業經營,其利益並不限於製造業,也影響到一級、二級、及三級所有的產業。不過,本文只選定製造業廠商來從事深入的解剖。
而所謂綜合理財就是一般財務管理上所講用以分散風險提高報酬的資產組合選擇(portfolio
selection)(註12),包含市場兼銷的綜合經營,此資產組合可以涵蓋廠商資產負債表上資產面所有的資產科目,並適當包含其租用借用或出租出借的固定資產。隨著台灣經濟及金融市場之進展,廠商除了其專業製造的例行專注投資之外,整個社會尚存在著各種型態的投資機會可供分散風險提高報酬,例如兼銷不同於本廠商生產品的活動,兼售本廠商買進的原材物燃料,出租本廠商用不到的固定資產,善用本廠商多餘資金對其他廠商的轉投資,或在貨幣市場及資本市場上從事長短期票證券的投資等。
資產組合選擇方法(portfolio selection approach)是關於社會投資大眾或廠商等經濟個體,在多樣化的各種資產中如何進行選擇以分散風險提高報酬的一種財務理論及理財方法。J.
Tobin認為,各種資產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實性的實物資產,包括各種土地房屋、機器設備、原材物料、和消費財等;二是虛性的金融資產,包括國家發行的貨幣、國庫券、公債,和工商企業、銀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發行的股票、債券、票券、保險單、儲蓄存款、活期存款等。
J. Tobin曾考察了個人和各種組織,怎樣對持有各種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和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權衡比較,並選擇較優而可用以持有的各種資產之組合。而政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甚至於更廣泛的金融市場政策,都將影響個人和各個組織的資產選擇,並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進而影響實際經濟領域的消費、儲蓄、投資、和進出口等,最終並決定著總體經濟的運行及其業績。由於存量型的資產負債表(主靜)及流量型的損益表(主動),亦存在著陰陽兩儀的良性互動對待,故本文的綜合理財並不只以涵蓋廠商資產負債表上資產面所有的資產科目為已足,並適當包括其租用借用或出租出借的固定資產,尚融入廠商損益表上所有對應的損益科目。
至於要如何將專業製造與綜合理財的經營成效,在新儒學(註13)四象的結構下,自製造業廠商的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之會計資訊中分別離析出來,則是本文以下各節特別關心之主題,也是本文之旨趣。本文就利用民國85年製造業工商普查資料中的抽樣調查檔再來闡釋此一課題。
3、專業製造經營成效的離析
依據民國85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的製造業抽樣調查表(本表亦適用於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水電燃氣業)可知,專業製造的經營項目包括製造、修配、及代客加工,故在營業收入中其專業製造收入可以定義為(註14):
專業製造收入=產品銷售收入(全年內外銷銷售減銷貨退回與折讓)+修配收入(註15)+加工費收入(註16)。
這些專業製造收入,依權責發生制,除包括全年各項實際收入外,尚包括應收未收款項,但不包括預收款項(註17)。適用加值型營業稅的單位,這些收入亦不含銷項稅額。其中,產品銷售收入等於內外銷價值的合計數;修配指修配機械、電機、飛機、船舶、鐵路車輛等而言,但不包含汽車、機車、電器、農具等修理廠(行);代客加工指由顧客提供50%以上主要原材物料,而由本企業加以製造者;若原材物料係由本企業自己購進,而顧客僅提供式樣規格者,仍歸製造。
為了實現這些權責發生制的專業製造收入,廠商在營業支出中必須投入下列各項成本:
1. 原材物燃料成本=原材物料耗用總值(含包裝材料費,亦含進口稅捐及儲運費的全年進料加期初存料減期末存料)–外銷原材物料已收退稅及應收未收退稅+生產用水費(註18)+生產用燃料耗用總值(含自備發電機所耗用的燃料費,但不包括全年運輸設備耗用油料費)(註19)+生產用電力費(註20)。
2. 託外費=託外加工費(係指委託他廠加工所支付的費用,但不包括本企業自行提供的原材物料價值)+包裝費(係指託外包裝費,不包括本企業自行包裝所購用的包裝材料費)。
3. 成品外購成本=全年成品購入成本(係指因生產不足或其他原因,而向同業購入所生產的相同產品的價值,但不包括原材物燃料出售及兼銷商品的進貨成本)
4. 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製成品及在製品年初存貨–製成品及在製品年底存貨。
5. 勞動成本=薪資支出(包括本薪、房租津貼、水電費津貼、伙食費津貼、交通費津貼、工作獎金、績效獎金、業績獎金、全勤獎金、加班費、非按月獎金、夜點費、誤餐費、支付年底已離職者的薪資、及其他津貼等;惟不包括退休金及提存、撫卹金、資遣費、勞工保險費、其他保險費、全民健保費、及其他福利補助費;但另包括支付家庭包工工資、民營獨資或合夥組織的資本主及其家屬在本企業全年提用的現金及物品折值總額)+退休及撫卹金資遣費(包括支付員工的退休金,按期撥付的退休金準備、積欠工資準備、資遣費等)+福利支出(含雇主支付員工及眷屬保險費,包括教育、婚喪、生育、傷殘等補助費、員工生日禮品費、職工福利提存、員工公勞保費、全民健保費、及人壽保險費、董監事等人員車馬費等)。
6. 租金成本=租金支出(含土地、營業場所、廠房租金等)。
7. 稅捐支出=貨物稅–外銷貨物稅已收退稅及應收未收退稅+不含所得稅及進口稅的稅捐及規費(包括營業稅內不含加值型營業稅的應納稅額、印花稅、燃料稅、牌照稅、房屋稅、地價稅、土地改良稅、空氣污染防制費、及規費等;但適用加值型營業稅的單位,其可扣減的進項稅額不可計入成本支出,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的應納稅額亦不可計入稅捐支出)。
8. 折舊成本=各項折舊+各項耗竭及攤提。
9. 移轉支出=對民間移轉支出及呆帳損失(包括各種呆帳、救濟、賠償、獎學金、贈與、罰款及違約金等,這些支出有的與專業經營有關,有的與廠商社會責任有關,將其置於專業經營成本似比置於綜合理財下非專業經營成本來得妥當)+對政府移轉支出(包括勞軍、捐獻、罰款等支出,理由同上)。
10.管銷費用=外銷損失+文具用品及書報雜誌費+差旅費+運費支出(已包括在進貨成本中的運費不重複列入)+郵電費+修繕費(不包括屬於資本支出的大修費用,本企業自行保養修理的人事費不重複列入)+廣告費+一般水電瓦斯費(指非直接生產用的水、電及瓦斯費)+運輸設備耗用油料費+產物保險費(含運輸設備意外險,但不包括由雇主負擔的員工健保及公(勞)保保險費)+交際費(包含會議、宴客、招待費用)+佣金支出(包含推銷、寄銷、介紹或中介及採購各項材料或資產而支付的佣金)+棧儲費(指委託倉儲業代為存儲貨物所支付的費用)+報關支出(包括公證費、理貨費)+匯兌及銀行手續費+託外清潔費(指將環境衛生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委託他企業代為清潔或處理所支付的費用)+其他服務費(包含會費及律師、會計師、代書等服務費,這些支出與專業經營的關係比較密切)+其他營業費用。
11.利息成本=利息支出(指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等,這種利息等與專業經營的關係比較密切,且就製造業廠商來說,借錢來作為綜合理財下非專業經營的資金來源,實違反綜合理財降低風險的基本精神)。
上面十一項專業製造成本(註21),大致指為產生專業製造收入全年應支付的一切成本,包括應付未付款項,但不包括預付與暫付款項及專業製造經營上的資本支出,如購置土地或機械設備、新建工程、大修機械等費用。此外,上面十一項成本可能包括除專業製造收入外因純綜合理財收入(註22)而發生的一些零星成本。通常,一方面因欠缺純綜合理財收入引起的成本資料(因難以分離),一方面因純綜合理財收入引起的成本,除兼銷商品銷售成本及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明確外,與上面十一項專業製造成本中適合比較的各項目相較,常甚微小,所以我們大致可假設上面十一項成本即為專業製造收入所引起的成本。
由於專業製造的產品銷售收入中有來自成品外購及存貨減少的貢獻,但這種成品外購及存貨減少的貢獻並非當年度該廠商生產的貢獻,在計算專業製造生產總額時應予扣除,於是(註23):
專業製造生產總額=專業製造收入–成品外購成本–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若我們進一步定義:
專業製造中間耗用=原材物燃料成本+託外費+管銷費用。
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在生產總額中扣除中間耗用的附加價值為:
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專業製造生產總額–專業製造中間耗用。
因而,其作為剩餘項目的利潤的計算成果為:
專業製造利潤=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利息成本。(註24)
上述專業製造的生產總額、中間耗用、附加價值、及利潤等的計算成果,就是在損益表會計資訊中可以大致合理地離析出來的專業製造經營成效資訊(註25)。
4、專業製造基本投入的離析
為了創化專業製造經營的附加價值等,首先必須有以員工人數計算的勞動投入。這些員工包括主管及監督人員(如總經理、副理、廠長等)、專門技術人員(如工程師、技術員等)、助理專業人員(如國貿人員、業務員、推銷員、售貨員、採購員等)、事務工作人員(如會計、財務、庶務人員等)、服務工作人員(如廚師、警衛、工友等)、技術工(如領班、車床工、縫紉工、紡織工、普通工(含學徒)、司機等)、非技術工及體力工(如線上生產操作工、捆工、搬運工等)。而由常雇員工的全年薪資及年底在職人數,可以約略計算出其平均薪資為:
常雇員工平均薪資=廠商常雇員工全年薪資(非第3節勞動成本中的薪資支出)/其年底常雇員工在職人數
則廠商從業員工的員工人數常雇當量為(註26):
員工人數常雇當量=[(常雇員工全年薪資+臨時員工全年薪資+自營作業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全年設算薪資+支付家庭包工工資)/常雇員工全年薪資]×常雇員工年底在職人數
上面的專業製造經營之勞動投入,可能包括因純綜合理財而投入的零星勞動,但因難以分離,故均一律視為專業製造經營之勞動投入。這種勞動投入,當然也因之是包含專業製造經營的綜合理財之一切勞動投入。
其次,為了創化上述的附加價值等,必須有直接用以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機械電機投入及以固定資產計算的資本投入。一般來說,固定資產中的土地(指房屋基地、其他營建用地、及休閒場所用地,但不包括投資用土地)不提列折舊,不涉及資產的使用成本,又常因資產重估而增值,而且就專業製造經營來說,土地僅提供廠商活動的空間,與廠商生產力的提升大致無關;此外,固定資產中的未完工程及在途設備,也尚未投入生產;所以在專業製造經營的固定資產之資本投入中,土地(註27)、未完工程、及在途設備均以剔除較為適當。於是可以計算出專業製造的機械電機及固定資產投入分別為:
專業製造機械電機投入=自有機械及電機設備(包括生產機械設備、自動化設備、防治污染設備等,如工作母機、數值控制機)減累計折舊後淨值+機械及電機設備租用借用價值-機械及電機設備出租出借價值
自有固定資產小計=自有土地+自有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包括附著於建築物且不可搬動的設備,如電梯、水電設備、照明設備等;若廠商採取產銷合一作法,自需營業辦公場所;若廠商間採取產銷分工作法,製造業廠商亦需營業辦公場所,只是規模較小而已;故此處營業辦公場所歸入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減累計折舊後淨值(下同)+自有宿舍淨值+自有其他營建(指道路、橋樑、溝渠、圍牆、車棚、停車場、水塔、水井、路燈、運動場、花園等)淨值+自有運輸設備(指各式卡車、貨車、汽車、機車、搬運車、貨櫃、船舶、其他運輸設備等)淨值+自有機械及電機設備淨值+自有什項設備(指辦公桌椅、保險箱、櫥櫃、電話、冷氣機、電腦設備、及其他生財器具等)淨值+未完工程+在途設備
專業製造中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價值合計=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租用借用價值(含基地價值且按市價估計現值(註28),下同)+宿舍租用借用價值+其他營建租用借用價值+運輸設備租用借用價值+機械及電機設備租用借用價值+什項設備租用借用價值+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租用借用價值(註29)
綜合理財中出租出借固定資產價值合計=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出租出借價值(亦含基地價值,且以扣除累計折舊後的淨額填寫,下同)+宿舍出租出借價值+其他營建出租出借價值+運輸設備出租出借價值+機械及電機設備出租出借價值+什項設備出租出借價值+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
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自有固定資產小計-自有土地-未完工程-在途設備+專業製造中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價值合計-綜合理財中出租出借固定資產價值合計+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因自有土地已自自有固定資產小計中減去,故此筆土地亦宜自綜合理財中加回以便沖掉)
第三,為了創化上述的附加價值等,必須有包含存貨(製成品)及存料(原材物料、燃料、及在製品)的流動資產及商譽、商標權、專利權等的無形資產,因而以實際運用資產概念計算的資本投入,為:
專業製造實際運用資產投入=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原材物料、燃料、在製品、及製成品之存貨及存料(註30)+無形資產(通常商譽、商標權、專利權等與專業經營關係較為密切)
一般來說,為了創化上述的附加價值等,其資本投入的最後基礎仍是業主權益,為:
業主權益=實收資本額(指公司組織的實收股本,非公司組織的投入自有資本)+各項公積(包括股票溢價、捐贈、固定資產重估增值等資本公積、法定公積、及特別公積)+累積盈虧(包括以往諸年所提存的未分配累積盈餘及未彌補的累積虧損,但不含本年盈虧)+本年稅前盈虧
若令:
A=薪資支出
B=勞動成本
C=員工人數常雇當量,用於折算勞動投入
D=專業製造利潤
F=專業製造附加價值
H=專業製造生產總額
J=專業製造機械電機投入
K1=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
L1=專業製造實際運用資產投入
M=業主權益
因為員工勞動投入C所追求的是薪資報酬(即薪資支出A),所以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實象因果鏈條,可以寫成(註31):
(實象)
式中各經營比例的意義是,(A/C)為平均薪資,(A/B)為員工福利結構比,(B/F)為專業製造勞動份率,(F/H)為專業製造附加價值率,(H/J)為專業製造機械電機總生產力,(J/K1)為專業製造機電資產比,(K1/L1)為專業製造固定比例,(L1/C)為專業製造每人實際資產(註32)。
同理,因為業主權益資本投入M所追求的是利潤D,所以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義象因果鏈條,可以寫成(註33):
(義象)
式中,經營比例(D/M)為專業製造業主報酬率,(D/F)為專業製造利潤份率,(L1/M)為專業製造下的融資比例(註34)。
5、綜合理財經營成效的離析
首先,完整的綜合理財生產毛額除上節的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外,尚包括:
綜合理財生產毛額(註35)=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其他營業費用已作減項)+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註36)+兼銷商品銷售收入(係指兼營買賣或代銷不同於本企業生產的各種商品的銷售收入)-兼銷商品銷售成本+出售原材物燃料(原為供生產用的原材物燃料)收入-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其他營業收入(包括出售較大宗的下腳、廢料、廢品等銷售收入)+租金收入(指土地、房屋及各種設備等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淨收益(指從事短期及長期投資所獲得的淨收益,包括購入其他公司股票所獲得的股息股利收入及證券投資淨收益)+出售資產淨盈餘(指出售資產的售價超過帳面淨值的淨收益)+其他非營業收入(包括權利金收入、佣金收入、商品盤盈、兌換盈益、賠償收入及其他非營業收入等)-災害損失(指因遭受火災、水災、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而發生的損失)-其他非營業支出(包括兌換損失、商品盤損及停工停電等損失)。(註37)
因而,其對應的盈餘為(註38):
綜合理財盈餘=綜合理財生產毛額-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利息成本。
上述綜合理財生產毛額及盈餘的計算成果,就是在損益表會計資訊中可以離析出來且涵蓋面最為完整的綜合理財經營成效資訊(註39)。
其次,若廠商的利息收入等於零,則利息成本同時作為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及綜合理財生產毛額的組成項目,自是順理成章。若廠商的利息收入大於零,而且此利息收入完全為來自廠商從銀行借錢的交易性餘額所產生者或補償性餘額(compensating
balances)[Van Horne,pp.381-82,458]回存以享受銀行所提供的服務或獲取銀行貸款所產生者,則此利息收入似應自利息成本中減去,以得真正的利息淨成本。此種利息淨成本似乎才是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及綜合理財生產毛額真正的組成項目。不過,這種利息收入若與利息支出相比較,通常甚為微小,甚至可予以忽略。
若廠商的長期負債加業主權益加自發性的流動負債之和,大於固定資產加恆常性流動資產之和[徐羅鄭,p.691;Van
Horne,p.446],則隨著短期融資需求的起伏波動,有時廠商會有多餘的短期資金可用於投資有價票券等,因此而產生利息收入報酬或投資收益報酬。不過,此時這種利息收入若與利息支出相比較,通常仍甚為微小。若廠商的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相比較,不再微小,則此種利息收入主要是來自廠商多餘資金善用的利息報酬及因綜合理財分散風險所提升的利息報酬。因而,不論利息收入大小,將利息收入視為一種有別於專業製造的財產收入,並納入綜合理財生產毛額中予以簡化處理,似乎尚無不可。
由於利息支出雖是專業製造生產毛額的一個組成要項,但卻是一種非營業支出,利息收入則是一種非營業收入,兩者都屬非營業收支,故一個人很容易將利息收入自利息支出中扣除,以得利息淨支出(註40)。但是當一個廠商的利息淨支出為負值時,一個人很難解釋其在專業製造中的附加價值意義,所以上述利息收入不宜自利息支出中扣除。而盈餘為權責發生制下適當考量損益表收入減成本之後的最後剩餘項目。故一般,似乎只能將利息收入併入上述的生產毛額中計算。
第三,若廠商的租金收入等於零,則租金成本作為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及綜合理財生產毛額的組成項目,亦是順理成章。若廠商的租金收入大於零,而且作為出租人的該廠商不負責出租資產的維修保養責任,則此時的租金收入大致是一種純粹的財產收入。由於租金支出是一種營業支出,租金收入則是一種非營業收入,所以租金收入更不宜從租金支出中扣除(註41)。而盈餘為權責發生制下適當考量損益表收入減成本之後的最後剩餘項目。故一般,似乎頂多也只能將租金收入併入上述的生產毛額中計算。
不過,若作為出租人的該廠商須負責出租資產的維修保養責任,例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出租電腦及辦公影印機這類主要設備的同時,也出租轎車和卡車,並約定出租人有維修和保養出租設備的責任,且與出租資產有關的稅金和保險費支出一般亦由出租人承擔[徐羅鄭,p.621],這種營業性較強而非金融性的租賃通常應歸屬於服務業(註42),似乎不是在製造業廠商正常營業的探討範圍內。不過,若製造業廠商出租資產要負維修保養等責任,因此而發生的費用大致也不會像營業性租賃時的維修保養費那麼大。由於製造業廠商出租資產且因此種出租資產而引起的維修保養費用通常比較微小,所以此資訊雖混合於廠商的各項營業支出資訊中,但要將此資訊特別自各項營業支出資訊中分離,似乎亦無必要。於是,本文仍能繼續簡化假定,此時的租金收入大致也是一種純粹的財產收入。
本文上面註40及註41檢討行政院主計處在其工商普查報告中,誤將利息收入自利息費用中扣除,以及誤將租金收入自租金費用中扣除,然後兩者均再以淨額表達的作法,是不當的。雖然會計學之學理,從未堅持收入與費用應分開列示。但由於二十世紀後半葉綜合理財的迅速發展,如今似乎已到此種利息支出、利息收入、租金支出、及租金收入應合理分開列示的時候了。
第四,在上面計算綜合理財生產毛額時,投資損失已做為減項減掉,投資收益已做為加項加上,因而計算式中出現的是投資淨收益。為何在計算綜合理財生產毛額時須以投資淨收益處理?此乃投資的純綜合理財特性所致。不像利息成本與資本租賃租金成本常是融通專業製造不足的資金所發生的成本。非營業收支中的投資損失與投資收益常更與專業製造無關,只能依其純綜合理財特性用投資淨收益予以處理。
投資損失與利息成本表面上同是與營業無關的非營業支出,投資收入與利息收入表面上則同是與專業製造營業無關的非營業收入,但利息成本可用利息成本的單項形式包容於專業製造附加價值及綜合理財生產毛額之中,投資損失卻難以用脫離盈餘(註43)的單項形式像利息成本一樣包容於上述專業製造附加價值或綜合理財生產毛額之中。這是它們間處理之意義不得不發生差別之所在。
同理,在計算上面生產毛額時,出售資產盈餘已做為加項加上,出售資產損失已做為減項減掉,因而計算式中出現的是出售資產淨盈餘。出售資產淨盈餘或淨損失,均只在出售該項資產時出現一次,不像損益表上其他科目的流量性並年年出現。不過,出售資產的純綜合理財特性卻像上面的投資一樣明顯,通常與專業製造無關,故只能依其純綜合理財特性用出售資產淨盈餘予以處理。
此外,兼銷商品銷售盈餘(收入-成本)、出售原材物燃料盈餘(收入-成本)、其他營業收入、其他非營業收入及支出,主要為純綜合理財時的經營性流量資料,依其純綜合理財特性,自始即應在計算綜合理財生產毛額時予以處理。
在上面實現成權責後的各種收入中,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及其他財產收入,可視為是種與企業專業製造經營可完全分離的財產收入。另一方面,若生產毛額中只計出售資產盈餘、投資收益、及其他非營業收入,而不採用淨盈餘、淨收益等淨額觀念,顯然綜合理財生產毛額將被過度誇大。而且,話說回來,若出售資產淨盈餘、投資淨收益、及其他非營業淨收入為負值,像兼銷商品銷售淨收入及出售原材物燃料淨收入等為負值時一樣,均消融於綜合理財盈餘的計算過程中,並沒有呈現出像利息淨成本及租金淨成本的直接計算值為負時經濟意義難以詮釋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損益表盈餘是收益減去成本之後的剩餘項目,其負值在生產毛額中的意義都是可以理解的。上面綜合理財盈餘的負值計算值及第三節專業製造利潤的負值計算值,亦同。
不過,綜合理財的利益嚴格說應分成三個部份:
1. 專業製造的利益。
2. 非用於專業製造經營的自有財產(包括已被出售的原材物燃料之存貨資產),其財產收入之利益。
3. 包含兼銷商品綜合經營的綜合理財分散風險的利益。這一項最難從專業製造的利益及非用於專業製造經營的自有財產收入之利益中切割出來。
因而,綜合理財的利益,包含上面三項的利益。
至於綜合理財盈餘是否大於專業製造利潤,則要看(兼銷商品銷售淨盈餘+出售原材物燃料淨盈餘+其他營業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資淨收益+出售資產淨盈餘+其他非營業淨收入+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災害損失(註44))是否大於零而定。綜合理財生產毛額是否大於專業製造附加價值,亦然。
最值得注意者,本文損益表各經營變數的資訊離析至此,均已滿足既不重複又不遺漏之科學測量要件。
6、綜合理財基本投入的離析
為了創化綜合理財經營的生產毛額等,除了第四節的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外,土地在台灣地區亦是綜合理財的一個重要對象。於是可以計算出綜合理財的固定資產投入為:
綜合理財固定資產投入=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專業製造中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價值合計(註45)+自有土地(土地出租出借價值已包含在內,不必另列)+綜合理財中出租出借固定資產價值合計-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需減去以避免重複計算)(註46)
至於「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因已包含於上述的自有土地中,故不必加回,以免發生重複計算。
為了創化上述的生產毛額等,又必須包含與專業製造經營無關的其他資產淨額,這種其他資產淨額已將在過路資產及過路負債(註47)間可以沖銷的過路性降低到等於零的程度,所以以實際運用資產計算的資本投入變成:
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資產=現金及金融機構存款(包括庫存現金、匯撥中的現金、週轉金、及在各種金融機構的存款)+應收帳款及票據(已扣除備抵呆帳)+有價證券(指購入已公開上市隨時可以變現的公債、公司債、商業票券、股票等,但已扣除備抵有價證券跌價損失)+其他流動資產(包括用品盤存、短期投資、預付款項、暫付款、股東及同業往來等)
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負債=應付款項(包括應付票據、應付帳款、應付薪工、應付費用、應付稅捐、應付股利等)+其他流動負債(包括預收貨款、預收收益、其他預收款、股東及同業往來、暫收款、代收款、與在一年內到期應即償還的長期借款等(註48))
綜合理財實際運用資產投入=專業製造實際運用資產投入-專業製造中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價值合計+自有土地+綜合理財中出租出借固定資產價值合計-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資產-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負債-其他負債(包括營業準備及負債準備、退休金負債、遞延貸項、保管款、存入保證金等)+基金及長期投資(包括各種特種基金及因業務目的而為長期性的投資)(註49)+其他資產(包括長期墊款、遞延資產、遞延費用、及存出保證金等)+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需與第五節同步處理)
=廠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總計-未完工程-在途設備-應付款項-其他流動負債-其他負債+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短期借款+長期負債+業主權益(註49)-未完工程-在途設備(本式係依資產負債表借方與貸方的平衡前提推演出來)+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為何綜合理財的實際運用資產投入要如此計算?就應收帳款及應付帳款來說,從社會觀點來看,它們是可以局部或全部互相沖掉的!例如,甲廠商十萬元的應收帳款是乙廠商十萬元的應付帳款;乙廠商十萬元的應收帳款是丙廠商十萬元的應付帳款;丙廠商十萬元的應收帳款是甲廠商十萬元的應付帳款;這些應收應付帳款在社會上繞一圈之後,是完全互相沖掉的(註50)!擴而大之,應收應付票據等應收付款項、其他流動資產負債、其他資產負債,若與應收應付帳款混合起來的情況,更可以局部或全部互相沖掉。因而,式中應付款項、其他流動負債、及其他負債三個減項的置入是需要的,以避免無端地虛增綜合理財的實際運用資產投入。
不過,民國八十五年製造業抽樣調查表將「在一年內到期應即償還的長期借款」歸入其他流動負債,而不歸入短期借款,似乎有欠允當。
同理,為了創化上述的生產毛額等,其資本投入的最後基礎仍是業主權益。若令:
E=綜合理財盈餘
G=綜合理財生產毛額
K2=綜合理財固定資產投入
L2=綜合理財實際運用資產投入
則由員工勞動投入手段至薪資報酬追求目的所構成的假象因果鏈條,可以寫成(註51):
(假象)
式中,經營比例(B/G)為綜合理財勞動份率,(G/K2)為綜合理財固定資產毛生產力,(K2/L2)為綜合理財固定比例,(L2/C)為綜合理財每人實際資產。在假象因果鏈條中,由於其綜合理財特性,故未將專業製造機械電機投入(J)予以置入。
從而,由業主權益資本投入手段至盈餘追求目的所構成的用象因果鏈條,可以寫成(註52):
(註53) (用象)
式中,經營比例(E/M)為綜合理財業主報酬率,(E/G)為綜合理財盈餘份率,(L2/M)為綜合理財融資比例。在用象因果鏈條中,亦由於其綜合理財特性,未將專業製造機械電機投入(J)予以置入(註54)。
不過,在業主權益中也可能發生互相持股或循環持股的現象。例如,甲廠商持有乙廠商一億元業主權益的股票,而乙廠商也持有甲廠商一億元業主權益的股票,這些股票型有價證券及業主權益在社會上互相持股之後,是完全相沖掉的!又如,丙廠商持有丁廠商一億元業主權益的股票,丁廠商持有戊廠商一億元業主權益的股票,戊廠商則持有丙廠商一億元業主權益的股票,這種循環持股從社會觀點上來看,亦是完全相沖掉的!但有時更加荒唐的是,這些廠商利用其持有的他廠股票,還可抵押借款再籌措到一些資金,擴大並虛張其市場泡沫聲勢。
若在同一廠商內,其股票型有價證券與業主權益有可以互相沖掉的現象存在,則在計算正確的業主權益M時,應將其對應的股票型有價證券放入,作為減項。但是此種可以互相沖掉的對應的股票型有價證券,有時其認定非常困難。不容否認,人類的金融市場發展,對溝通儲蓄到投資的管道,的確有其巨大的貢獻。但我們並不希望,這些可以互相沖掉的資產及業主權益現象,被不肖份子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來作為惑亂人心並從事非法吸金而在被揭穿前「似是合法,實為非法」的詐欺手段!
本文為了日後新儒學再分析(註55)的方便起見,只好先假設這些互相持股或循環持股的現象是不存在的。
7、結語
本文終於完成在新儒學四象結構下製造業廠商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裡專業製造與綜合理財會計資訊從基本投入至經營成效之合理離析,提出專業製造生產總額、中間耗用、附加價值、利潤、機械電機投入、固定資產投入、實際運用資產投入、綜合理財生產毛額、盈餘、固定資產投入、及實際運用資產投入等諸經營變數的計算觀念及計算式,完成新儒學理論與實務之最完善連結。並完成過路資產及過路負債最合理的沖銷。
由實假義用象的四個因果鏈條,本文也大致再奠定過去筆者從事新儒學經營變數四象五行各種解析的會計測量基礎。本文也對製造業廠商的財務報表從事極為深入的分析。雖然此會計實務面的解析,在坊間書籍及文章中,並不乏見,但本文的新儒學對其優秀的成份均加以吸納整理。
此外,本文也在檢討中(含註40及註41)指出,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報告第35卷製造業企業單位生產總額及其成本構成與生產毛額中,採用利息淨額及租金淨額的計算觀念,是不合理的。利息收入不應作為減項自利息成本中減去,以得利息淨額;租金收入亦不應作為減項自租金成本中減去,以得租金淨額;不論利息收入或租金收入均只適宜作為盈餘的構成項目,這才是正確的作法。
更有進者,本文第四節及第六節的四因果鏈條,均為不證自明的數學關係式。不只直觀此四因果鏈條之意涵,都存在此先後順序且環環相扣之線性因果關係,而且由筆者過去拙作的各種論證,它們更是一普遍性非常強的因果論述,有其真實性,有其新儒學包容性,有其新儒學再展開性。
註解
註 1:有人認為,本文以論說的方式闡述筆者之觀點,有別於平常理論的推演,亦有別於平常以實際的資料進行客觀的分析以佐證理論之推論。但本文論說的對象「會計資訊」卻是非常實在。Paul
Karl Feyerabend 即認為,對「實在」的論說,是推動科學實踐的科學觀和知識理想,有利於知識成長和科學進步[馮契,p.1283]。亦即,科學的研究工作並不限於狹窄的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還應包括與其密切相關的一切外延論說。其實,禮記學記所說的「知類通達」,此種辨別事物之類別並知其輕重同異,是常不在邏輯實證論範圍內的科學研究工作。
註 2:譬如兼銷商品就是一種綜合經營行為。而包含專業經營、兼銷商品、「專業經營外多餘土地、房屋、及各種設備的出租」、專業經營外多餘資金所從事短期及長期的投資、專業經營外多餘資產的出售等的合成體,就是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綜合理財(portfolio
management)行為。
註 3:廠商生產因素中動因與條件的動靜觀兩儀分類,就是一分為二的可分性邏輯,有其分析適當性。朱子語類卷六十七在說明「理一分殊」時,就認為「一分為二,節節如此」。更有進者,統一事物之分為兩個部份以及對它的互動著的部份之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這種在生產因素中的動因與條件,是一種排斥型的可分性。至於廠商綜合經營的綜合理財,不能離開廠商的整體性以求分散風險;而專業經營則可脫離廠商的整體性以追求生產力的提升;是故廠商經營理念中專業製造與綜合理財的一分為二具動靜觀的兩儀分類,也有其分析的適當性;不過它是綜合理財包容專業製造的一種包容型可分性,猶如孕婦與胎兒之兩儀互動關係。
註 4:投入行動是「行」,經營理念是「知」。明清之際王夫之的讀四書大全說卷四:「蓋云知行者,致知、力行之謂也。唯其為致知、力行,故功可得而分。…則由知而知所行,由行而行則知之,亦可云並進而有功。」事實上,行是知的基礎,同時知對行又有其指導作用。更早的明王守仁傳習錄上亦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會通)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近代孫文學說更指出,在現在科學發達的時代,不能合知行於一人之身,故:「不獨知者不必自行,行者不必自知,即同為一知一行,而以經濟學分工專職之理施之,亦有分知分行者也。」[方克立,pp.139-140,pp.448-449,p.451]。
註 5:易經繫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又說:「易有四象,所以示也。」適當的四象,所指為何物?據孔穎達疏,莊氏謂實象、假象、義象、及用象為四象[呂紹綱,pp.15-16]。但並不是所有兩種的陰陽兩儀都可以編組成有意義的四象。
註 6:一般所謂舉借資金,是指必須支付利息成本的長期負債及短期借款。
註 7:一般所謂過路資金,是指從社會會計的角度來看可以互相沖銷的資金,例如甲廠商一百萬元的應收帳款是乙廠商一百萬元的應付帳款,乙廠商一百萬元的應收帳款是丙廠商一百萬元的應付帳款,丙廠商一百萬元的應收帳款是甲廠商一百萬元的應付帳款,這些應收應付帳款在社會上繞一圈之後,是完全互相沖掉的,這種資金就叫做過路資金。
雖然筆者過去的研究[1985,1986]曾指出,一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在各個生產部門間並無互相依存及環路依存諸現象存在,但若將生產活動向前延伸至其基本投入活動,向後延伸至全社會的最終需要活動,則因此所構成的經濟活動周流,確實可使上述擴大後的應收應付帳款在社會上對沖掉!餘依此類推。
註 8:莊子人間世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認為植物被人採摘或砍伐是因其有用,而無用之木則可全其天年[方克立,p.67]。而以鈔票、硬幣、甚或存款為其表現形式的資金投入,一個人肚子餓了時不能直接吃它,天氣冷了時不能直接穿它,因而資金從其直接消費的層面來說,是「無用」的東西。但是,我們有了資金,可以用它來買一切東西。此種建立在對公權力發行通貨及維繫幣值信心的貨幣(資金)之交易媒介功能,就是莊子所講的一種典型之「無用之用」。
註 9:最近十年來日本所發生的泡沫經濟現象,尚難用西方經濟學的各種學理來加以詮釋,但筆者所發展出來的下文假象及用象兩因果鏈條已能用以處理並展開此種泡沫課題之一些有意義的推論。
註10:或許有人要問,為何筆者特別強調製造業會計資訊之剖析?服務業或高科技產業等也都有資金與勞力的組成要素?為何不同時去談它們?關於製造業與服務業會計資訊的差異,筆者未曾深入探討,尚不便表示意見。而高科技的製造業會計資訊,則已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過去,筆者利用四象會計資訊所從事的分析均是製造業資料[1995,
1996a, b, c, d, e, f, g, 1997a, b, 1998a, b],為了再從事有把握的論說,故先將推論範圍限制在製造業廠商的會計資訊內。
註11:廠商一般為私法人,非自然人,是國家以法律擬制且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者。私法人以私人事業為目的,由私法規定之,又分為公益法人與營利法人,廠商一般即為私營利法人。製造業廠商的會計資訊科目分類等,一般就是以此種廠商為私營利法人的觀點來加以設計,似乎尚欠缺從社會會計觀點的較詳實討論。
註12:處理資產選擇的資產選擇理論於1952年由H. Markowitz所提出[于宗先,pp.164-180]。
註13:有人認為本文會計資訊的使用目的,是為進行具包容性的新儒學分析,因而實有必要於文中對新儒學理論特有的分析觀點做一介紹。然由於本文篇幅受限,而且筆者有關新儒學的論述甚多[1994,
1995, 1996a,b,c,d,e,f,g, 1997a,b,c, 1998a,b, 1999],故難以充分贅述。不過,筆者仍將儘量加強其與現有會計知識之關聯。
註14:以製造、修配、或代客加工為最主要經營方式的廠商,似宜分別歸類。
註15:修配收入係指為顧客修配機械、電機、及大型運輸工具或更換零配件的服務收入。但汽車修理保養業、電器修理業、機踏車及自行車修理業均歸入三級產業中的個人服務業,不屬製造業的討論範圍。而農具修理廠似歸入其他器物修理業,其情況亦同。
註16:所謂代客加工係指由顧客提供50%以上主要原材物料,而由本企業加以製造者。若原材物料係由本企業自己購進,而顧客僅提供式樣規格者,不算代客加工。故本加工費收入就是向顧客收取的此種代客加工費收入。
註17:權責發生制亦稱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制。實施這種制度,有利於正確反映各期的費用水平和盈虧狀況。其實權責發生制與現金收付制亦為一種新儒學陰陽兩儀的對待
註18:此生產用水費不含一般營業及辦公用水費,亦即不含管銷費用中一般水電瓦斯費的用水費。
註 19:此生產用燃料耗用總值亦不包含一般營業辦公用瓦斯費。
註 20:此生產用電力費亦不包含一般營業及辦公用電費。
註21:本文以論說的方式闡述筆者之觀點,故無專節處理本文的分析過程與要剖析的會計資訊定義。有關各會計資訊的定義,請直接看製造業的抽樣調查表或參閱本文附錄一及附錄二,即能一目瞭然。以下同。
註 22:專業製造收入+純綜合理財收入=綜合理財收入。
註23:全年成品購入成本在同業廠商處已計算其產品銷售收入,將其減去,可以避免在專業製造的社會會計下,在廠商間專業製造生產總額的重複計算。
註24:由於專業製造利潤是一個剩餘項目,所以本處不需檢討借方與貸方的平衡課題。
註25:本文並無任何野心要突破或改變傳統會計的借貸複式簿記,具包容能力的新儒學只想吸納並援用西方傳統會計的優秀成份,將原已存在的會計收入與支出科目經加加減減後,得到本文所稱之會計測量基礎。以下同。
註26:若有常雇員工的年初及年底在職人數,使用其平均數來計算上面的常雇員工平均薪資及下面的員工人數常雇當量,則計算結果當能更加正確。以下所有類似的情況,亦同,均不再贅述。但為遷就工商普查製造業抽樣調查表的可取得資訊,本文各計算式只好如此列述。
註27: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種生產因素有時會被另一種更先進的生產因素所代替,但土地卻不會被其他生產因素所代替。其他生產因素有的可能做為被加工的對象,有的可能做為包裝材料,有的可能在於提供動力,有的可能在於記錄資訊及傳遞資訊,有的可能在於提高生產力。土地以外的其他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都逐漸磨損、陳舊,以至最終廢棄,但土地使用得當則可不斷改良,使生產力不斷提高。土地的重要性就在於,它是人類生存和生產不可缺少的自然基礎。人類只有把自己的勞動和土地結合起來,才能從事生產。不過,土地在農業和礦業以外的部門常只是立足點和場所,而在農業中則還是非常基本的生產因素。
註28:本處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宿舍、及其他營建的租用借用價值,均含基地價值,與上述的排除土地精神不一致。但遷就抽樣調查表的既有資訊,只好暫且用此種變通方式予以處理。而且這些租用借用價值通常伴隨著第三節租金成本中的租金支出,故予以列入。此外,下面這三種固定資產的出租出借價值,亦均含基地價值,同樣與上述的排除土地精神不一致,但由於基地與這三種固定資產的不可分割性,亦只好先以目前的既有資訊予以處理。
註29:這種土地的租用借用價值,亦伴隨著第三節租金成本中的租金支出,故予以列入。其理與註28相同。
註30:製成品中包括兼銷商品存貨,因未分離,故只好遷就既有資訊而作罷。而用品盤存則置於其他流動資產中,亦未分離,也只好遷就既有資訊而作罷。
註31:因每員工平均薪資支出的變異係數小於每員工平均勞動成本的變異係數[林國雄1995,
1996d],故等號左邊選薪資支出作為分子。此外,員工人數常雇當量=員工薪資總計×常雇員工人數小計÷常雇薪資小計。
註32:本文緒言已指出,將勞動投入行動面之陽儀與專業經營理念面之陽儀相結合,是為實象。C是以員工人數常雇當量折算的勞動投入,F是專業經營生產毛額,H是專業製造生產總額,J是專業製造機械電機投入,K1是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L1是專業製造實際運用資產投入,所以上式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是實象因果鏈條。
註33:本文緒言已指出,將資金投入行動面之陰儀,與專業經營理念面之陽儀相結合,是為義象。同理,下式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是義象因果鏈條。
註34:本節強調專業製造的基本投入,故專業製造實際運用資產投入L1等亦不需檢討借方與貸方的平衡課題。
註35:專業製造依據目前的工商普查習慣,可以同時有生產總額及附加價值的計算觀念。但專業製造的生產總額從社會會計的角度來看,在廠商間會發生本文第三節中間耗用的重複計算,故在綜合理財時此種生產總額的測量觀念不宜繼續延用。因而本節綜合理財的經營成效只從生產毛額談起。
註36:若製成品存貨現在在市場上賣不出去,將來在市場上也賣不出去,這些存貨的市場價值其實是等於零。換言之,並不能說企業因生產很多產品成為存貨,就說其綜合理財經營能力佳。故製成品年底存貨宜自綜合理財生產毛額的計算式中減去。同理,若已售出的製成品年初存貨,則宜加回。由於在製造業抽樣調查表中,製成品年底存貨及在製品年底存貨等未予完全分離,故本文只好先遷就既有資訊加回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註37:災害損失及其他非營業支出因常與專業製造活動無關,故不自第三節的專業製造生產總額中減去。但災害損失及其他非營業支出確實是廠商法人必須負擔的損失及支出,故在計算綜合理財生產毛額時應予減去。
註38:這裡的綜合理財盈餘剛好等於各項收入合計減各項支出合計,再加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其證明如下:
綜合理財盈餘
=綜合理財生產毛額-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利息成本
=〔專業製造生產總額+兼銷商品銷售收入+出售原材物燃料收入+其他營業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出售資產盈餘-出售資產損失)+其他非營業收入-災害損失-其他非營業支出〕-原材物燃料成本-託外費-管銷費用-兼銷商品銷售成本-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利息成本+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專業製造收入-成品外購及存貨減少成本+兼銷商品銷售收入+出售原材物燃料收入+其他營業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出售資產盈餘-出售資產損失)+其他非營業收入〕-原材物燃料成本-託外費-兼銷商品銷售成本-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管銷費用-利息成本-災害損失-其他非營業支出+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產品銷售收入+修配收入+加工費收入+兼銷商品銷售收入+出售原材物燃料收入+其他營業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出售資產盈餘+其他非營業收入〕-原材物燃料成本-託外費-成品外購及存貨減少成本-兼銷商品銷售成本-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勞動成本-租金成本-稅捐支出-折舊成本-移轉支出-管銷費用-利息成本-出售資產損失-投資損失-災害損失-其他非營業支出+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各項收入合計-各項支出合計+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損益表本年稅前盈餘+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這也說明,就綜合理財來說,本文盈餘的定義涉及整個損益表,除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的加回考量外,有其完整性,既不重複,也不遺漏。由於綜合理財盈餘中的「各項收入合計-各項支出合計」即損益表的本年盈虧,也即是資產負債表的本年稅前盈虧,所以借方與貸方一定平衡。
註39:會計學為一有關資訊的學問,其中包含資料的測量與分析。不同的資訊使用目的,成就不同之會計學。但其中會計表達時的借方與貸方是一種陰陽兩儀的對待,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ting)與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ting)也是一種兩儀對待,收益與成本亦是一種兩儀對待。會計分析之方法與內容,隨著本文的新儒學分析目的,做適時而恰當的調整,確實有其必要。
註40:例如,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報告第35卷製造業企業單位生產總額及其成本構成與生產毛額中,即採用利息淨額的計算觀念[pp.180-187]。這是不合理的。
註41:但是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報告第35卷製造業企業單位生產總額及其成本構成與生產毛額中,卻採用租金淨額的計算觀念[pp.180-187]。這也是不合理的。
註42:依據民國80年8月行政院主計處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在工商服務業(非製造業)中的租賃業即列有機械設備租賃業、運輸工具設備租賃業、及物品租賃業。上面舉例的IBM,不屬於不動產經紀業中的不動產租賃業,但屬於租賃業中的電腦及周邊設備租賃業及汽車租賃業。
註43:綜合理財時本文使用「盈餘」及「生產毛額」,專業製造時本文使用「利潤」及「附加價值」。所用名詞不同,只是為了便於區別。
註44:像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台灣地區的集集大地震,許多製造業廠商所遭受的災害損失可能非常龐大。
註45:若此合計不予減去,則從綜合理財的社會會計角度來說,此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在承租人處計算了一次基本投入,在出租人處又計算了一次,勢必重複,故須予以減去,只在出租人處計算其基本投入,有別於在專業製造時只在承租人處計算其基本投入。此外,此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其實是出租人的綜合理財對象,並非承租人的綜合理財對象。
更有進者,租金支出對承租人來說是一種附加價值的組成份子,租金收入對出租人來說是收入,出租人的生產毛額尚須從收入中減去中間成本才能算出,故根本不會有重複計算的現象發生。若出租人不為廠商而為自然人,更不會有廠商間的重複計算發生。
註46:同理,固定資產中的未完工程及在途設備,也尚未投入綜合理財,所以在綜合理財的固定資產之資本投入中,均以未予加回較為適宜。不過,未完工程及在途設備將來在投入專業製造或綜合理財時,會使得專業製造固定資產投入或綜合理財固定資產投入發生巨幅的躍遷。
註47:本文過路資產或過路負債兩會計資訊名詞,是不普遍的用法;但就本文的剖析目的來說,用之則較能傳神。
註48:「在一年內到期應即償還的長期借款」應改列在「短期借款」才合理,但因民國八十五年製造業抽樣調查表已如此設計,係列在「其他流動負債」中,故遷就既有資訊,本文只好先以此種方式予以處理。
註49:若有廠商間交叉持股或循環持股的現象發生並存在,這常是泡沫經濟發生的一個根源。
註50:不過,甲、乙、丙三廠商的債權債務關係在法律上是非常明確的,任一廠商的應付帳款如果付不出來,本身立即就會面臨極大的財務危機。
註51:本文緒言已指出,將勞動投入行動面之陽儀與綜合理財理念面之陰儀相結合,是為假象。C是以員工人數常雇當量折算的勞動投入,G是綜合理財生產毛額,K2是綜合理財固定資產投入,L2是綜合理財實際運用資產投入,所以下式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是假象因果鏈條。
註52:本文緒言已指出,將資金投入行動面之陰儀,與綜合理財理念面之陰儀相結合,是為用象。同理,下式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所構成的是用象因果鏈條。
註53:本文推論及四個因果鏈條的列示,與當代西方會計及管理觀點頗為契合,此乃新儒學的分析旨在吸納西方社會科學的優秀成份。但實象、假象、義象、及用象則為中國特有觀念的應用,並可因而從事許多發揮,迄目前筆者已完成的發揮請詳拙作[1995,
1996a, b,c,d,e,f,g, 1997a,b,c, 1998a,b, 1999]。
註54:Bela Gold於1971年提出管理控制比率及網狀圖的分析觀念,其管理控制比率就是日後許多人評估企業經營績效最常用的指標[Gold;Warner,pp.792-800]。不過,Bela
Gold的分析較欠缺由投入手段至追求目的之因果鏈條闡述,使得其管理控制比率的應用顯得有點龐雜而比較欠缺簡潔的條理。此外,筆者已將Bela
Gold的管理控制比率改稱為「經營比例」。本文以新儒學四象結構重新審視廠商會計資訊,故對經營成效的定義自與一般文獻探討經營績效所使用的定義有所不同。筆者所提出的四個四象因果鏈條,經過四年來的應用[1995,
1996a,b,c,d,e,f,g, 1997a,b,c, 1998a,b, 1999],已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可用於分析縮小經營比例離散範圍的力源,談論規則與權威的新儒學陰陽兩儀對待,談論義利之辨,談論從為富不仁至捨生取義的道德場,確立五行所附著的經營變數,驗證五行生剋的理論,討論致中和之力,落實吉凶禍福的數理分析等。
註55:為何筆者提出四象五行的結構剖析製造業的會計資訊?相較於自歐美引進的一般分析方式,其優點為何?如何利用四象五行概念去分析會計資訊?它所分析的會計資訊對公司內部或外部人士提供何種更優良或更精確的資訊?其對管理決策的價值何在?其管理涵義為何?除筆者已發表的各研究成果外,的確仍有許多研究值得再繼續深入進行。
參考文獻
1. 于宗先(1989),貨幣與金融.國際經濟學,經濟學百科全書第五編,聯經出版,1-469頁,民國78年4月。
2. 方克立(1994),中國哲學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802頁,民國83年5月。
3. 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80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第3卷台灣地區製造業,1-571頁,民國82年12月;第35卷台灣地區抽樣調查,工業部門,1-290頁,民國82年12月;第37卷普查制度與作業方法,1-546頁,民國82年6月。
4. 呂紹綱(1992),周易辭典,吉林大學出版社,1-1393頁,民國81年4月。
5. 林國雄(1985),「中韓產業系統及結構的比較」,交大管理學報,5卷1期,新竹,19-51頁,民國74年12月。
6. 林國雄(1986),「中日韓產業系統的比較」,交大管理學報,6卷1期,新竹,71-95頁,民國75年12月。
7. 林國雄(1994),「金錢價值的兩儀論」,先秦史暨巴蜀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德陽,1-26頁,民國83年8月;首屆國際董仲舒學術思想研討會,河北景縣,民國83年9月;交大管理學報,15卷1期,59-76頁,民國84年6月;羑里易學,1卷8輯,94-102頁,民國85年1月。
8. 林國雄(1995),「製造業普查資料之解析,因果鏈條及新儒學經濟思想的運用」,交大管理學報,15卷2期,39-69頁,民國84年12月;孔學研究,2輯,國際文化公司,昆明,395-430頁,民國85年1月。
9. 林國雄(1996a),「新儒學經濟思想的四象解析,以機械業為例」,第一屆企業發展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新竹,A4之1-22頁,民國85年4月。
10. 林國雄(1996b),「新儒學四象五行之混析與義利之辨,以機械業為例」,船山學刊,1996年第1期,224-243頁,民國85年4月;亞太管理評論,2卷2期,41-58頁,民國86年12月。
11. 林國雄(1996c),「從為富不仁至捨生取義的道德場,以食品業為例」,交大管理學報,16卷1期,105-121頁,民國85年6月。
12. 林國雄(1996d),「新儒學經濟思想的五行解說」,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管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3-24頁,民國85年6月。
13. 林國雄(1996f),「經營變數五行生剋迴歸之理論解析與驗證,以機械業為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學術討論會系列七,1-28頁,民國85年7月;第13回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漢城,282-312頁,民國85年11月;華夏文化之管理實務,1997華夏文化與現代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328-341頁,民國86年12月;大易集述,巴蜀書社,成都,308-333頁,民國87年10月。
14. 林國雄(1996g),「經營變數五行生剋相關係數的邏輯涵義,以機械業為例」,交大管理學報,16卷2期,69-91頁,民國85年12月。
15. 林國雄(1997a),「論就業與投資市場致中和之力,以食品業為例」,華夏文化之管理理念,1997華夏文化與現代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1-163頁,民國86年12月。
16. 林國雄(1997b),「吉凶禍福的數理解析初探,以食品業為例」,交大管理學報,17卷2期,新竹,81-97頁,民國86年7月;哲學論叢,1998增刊,北京,30-33頁,民國87年9月。
17. 林國雄(1997c),新儒學經濟與管理,慈惠堂叢書第一冊,1-515頁,民國86年2月。
18. 林國雄(1998a),「經營變數五行相生致中和之力,以食品業為例」,中華管理評論,2卷1期,1-12頁,民國87年11月。
19. 林國雄(1999),新儒學產業發展,慈惠堂叢書第五冊至第八冊,1-2235頁,民國88年3月至6月。
20. 徐守德、羅容恒、鄭義合譯(1996),現代財務管理,Eugene E.
Brigham原著第七版,華泰書局,1-919頁,民國85年2月。
21. 馮契(1992),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2085頁,民國81年10月。
22. Gold, Bela (1971), Explorations in Managerial
Economics:Pro-ductivity, Costs, Technology and Growth,
London:Macmillan, 1971.
23. Lin,Kuo-Hsiung (1996e), “Mixed Analysis
on Neo-Confucian Economics via Ssu-Hsiang(四象) and Wu-Hsing(五行)
Together with Discrimination between I(義) and Li(利), A
Case Study 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ong kong, pp.653-657, July 1996.
24. Lin,Kuo-Hsiung (1998b), “Jyh-Chung-Ho(致中和)Forces
of Wu-Hsing(五行)Shiang-Sheng(相生)in Business Variables,
A Case Study of Food Supplies Manufactu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edited by Gu Jifa,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pp.240-244,
August 1998.
25. Van Horne, James C.(1995),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10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pp.1-858, 1995.
26. Warner, Malcolm (1996),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Vol. 1-6, Routledge,
pp.1-5523.
附錄一 民國85年製造業抽樣調查損益表
壹、營業支出小計(42)
一、原材物燃料成本
1.原材物料耗用總值
2.外銷原材物料已收退稅及應收未收退稅(減項)
3.生產用水費
4.生產用燃料耗用總值
5.生產用電力費
二、託外費
6.託外加工費
7.包裝費
三、成品外購成本
9.全年成品購入成本
四、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減少成本
8.製成品及在製品年初存貨
10.製成品及在製品年底存貨(減項)
五、兼銷商品銷售成本(11)
六、出售原材物燃料成本(12)
七、勞動成本
13.薪資支出
14.退休及撫卹金、資遣費
15.福利支出
八、租金成本
16.租金支出
九、稅捐支出
17.貨物稅
18.外銷貨物稅已收退稅及應收未收退稅(減項)
19.不含所得稅及進口稅的稅捐及規費
十、折舊成本
20.各項折舊
21.各項耗竭及攤提
十一、移轉支出
22.對民間移轉支出及呆帳損失
23.對政府移轉支出
十二、管銷費用
24.外銷損失
25.文具用品及書報雜誌費
26.差旅費
27.運費支出
28.郵電費
29.修繕費
30.廣告費
31.一般水電瓦斯費
32.運輸設備耗用油料費
33.產物保險費
34.交際費
35.佣金支出
36.棧儲費
37.報關支出
38.匯兌及銀行手續費
39.託外清潔費
40.其他服務費
41.其他營業費用
貳、非營業支出小計(48)
一、利息成本
43.利息支出
二、純綜合理財支出
44.出售資產損失
45.投資損失
46.災害損失
47.其他非營業支出
參、各項支出合計(49=42+48)
肆、營業收入小計(7)
一、專業製造收入
1.產品銷售收入
2.修配收入
3.加工費收入
二、兼銷商品銷售收入(4)
三、出售原材物燃料收入(5)
四、其他營業收入(6)
伍、非營業收入小計(13)
一、租金收入(8)
二、利息收入(9)
三、純綜合理財收入
10.投資收益
11.出售資產盈餘
12.其他非營業收入
陸、各項收入合計(14=7+13)
柒、本年稅前盈虧
附錄二 民國85年製造業抽樣調查資產負債表
壹、資產總計(淨額)(33)
一、流動資產小計(9)
1.原材物料存料
2.燃料存料
3.在製品存貨
4.製成品存貨
(以上四科目合稱原材物料、燃料、在製品、及製成品之存貨及存料)
5.現金及金融機構存款
6.應收帳款及票據
7.有價證券
8.其他流動資產
(除其他流動資產中的用品盤存外,上面四科目從社會會計的角度來看常可沖掉,故可合稱為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資產)
二、自有固定資產小計(27)
10.自有土地
11.自有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
12.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廠(場)房倉及營業辦公場所淨值)
13.自有宿舍
14.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宿舍淨值)
15.自有其他營建
16.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其他營建淨值)
19.自有運輸設備
20.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運輸設備淨值)
21.自有機械及電機設備
22.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機械及電機設備淨值)
23.自有什項設備
24.累計折舊(減項)
(以上二科目合稱自有什項設備淨值)
25.未完工程
26.在途設備
三、其他資產小計(32)
28.海內基金及長期投資
29.海外基金及長期投資
(以上二科目合稱基金及長期投資,亦可從社會面局部沖掉)
30.無形資產
31.其他資產
(上面一科目亦可從社會面局部沖掉)
貳、負債與業主權益總計(13)
一、負債(6)
1.短期借款
2.應付款項
3.其他流動負債
(除其他流動負債中在一年內到期應即償還的長期借款外,上面二科目從社會會計的角度來看常可沖掉,故可合稱為從社會面可沖掉的流動負債)
4.長期負債
5.其他負債
(上面一科目從社會會計的角度來看常可局部沖掉)
二、業主權益小計(12)
7.國內實收資本額
8.國外實收資本額
(以上二科目合稱實收資本額)
9.各項公積
10.累積盈虧
11.本年稅前盈虧
(以上五科目若涉及互相持股或循環持股等,也有可能可以局部沖掉)
參、固定資產租用借用價值合計(9),另稱專業製造中租用借用固定資產價值合計
一、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租用借用價值(1)
二、宿舍租用借用價值(2)
三、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租用借用價值(3)
四、其他營建租用借用價值(4)
六、運輸設備租用借用價值(6)
七、機械及電機設備租用借用價值(7)
八、什項設備租用借用價值(8)
肆、固定資產出租出借價值合計(9),另稱綜合理財中出租出借固定資產價值合計
一、廠(場)房倉庫及營業辦公場所出租出借價值(1)
二、宿舍出租出借價值(2)
三、不含上述房屋基地及其他營建基地的土地出租出借價值(3)
四、其他營建出租出借價值(4)
六、運輸設備出租出借價值(6)
七、機械及電機設備出租出借價值(7)
八、什項設備出租出借價值(8)
說明:自有固定資產小計中「17為礦坑工程,18為累計折舊」,固定資產租用借用價值合計中「5為礦坑工程」,及固定資產出租出借價值合計中「5為礦坑工程」,均與製造業廠商無關,故上面未予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