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VS經商之道──易理相通
作為企業家,都希望獲得利潤,對既定的經營目標都是信心百倍,志在必得。可是,這種信心和希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有的人可能嚴重虧損甚至傾家蕩產,因弄不清失敗的原因而常常抱怨運氣不佳。誰曾想過,生意上的失敗和自己身體欠安存有密切關係呢?這就是大家想知道的中國天人合一思想所揭示的宇宙奧秘。
現代科學說明宇宙運動是整體性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宇宙的組成部分。以老子為代表的中國先哲,在2500年前就揭示了這個道理,並形成了偉大的學說,即“天人合一”。美國一傑出的社會學家指出:“西方社會能否生存,將取決於能否吸取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革命。”
人和與己相關的事物陰陽互抱
人是宇宙之子,又自成小宇宙。推動這個小宇宙運動的力量是陰陽。它極為平常,又深不可測。老子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就是客觀規律。天地沒有時先有道,天地消亡時道還在,天地因道而生,也因道而消亡。道確定了人運動的路線,順則存,逆則亡。人人都希望得道,但真正能領悟的人只有極少數。所以老子說:“大多數人終生無緣懂得道為何物,因而嘲笑之。”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一個認識事物的方法,即“遇繁就簡”。就是說矛盾複雜到什麼程度,解決的方法就應該簡單到什麼程度。事物的發生,變化和發展常常是多因一果,但其中必有一個起決定性作用的。運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會找到事物的本質。
事業成敗在自己身體的好壞,這是因為人的內因影響事物變化的趨勢,主觀和客觀相輔相成,即所謂天人合一。一個人身體氣血暢通,事業則通,身體欠佳,氣運下滑。按現代科學的說法,這就是生物場效應。
陰陽主宰萬物,又寓於萬物之中。人和與其相關的事也有陰陽之說。根據陽清陰濁的理論,人為陰,與其相關的事物為陽。當人自身不協調,與其相關的事物也必然發生變化。因為陰陽是對應的。以此推論,人能夠看到的物質世界,就必然有一個人們看不到的負物質世界。在實踐中,證實這一觀點的事例很多。
1994年下半年,美國一家公司與中國大陸一家公司簽訂合同,投資項目額約合1億元人民幣。中方公司為堅定美方公司信心,帶美方代表找我諮詢。我告訴他們,雖然雙方簽了合同,但不會合作成功。因為將出現一個第三方,她是30~40歲的女子,能夠阻礙這次合作。事後證明我講對了,這兩家公司果然沒有合作成功,就是那位女子拿走了這個項目。當初我是通過美方代表的身體狀況作出了準確的判斷。因為在他們向我諮詢時,我發現美方代表肺不好,肺在中國的八卦中歸為兌卦,兌為金,又象徵著沼澤和口舌是非。和這位美方代表同來的女士穿紅色衣服,坐在他的南面。南在八卦中為離,離為火;衣服的紅顏色也為離,離火克兌金。從《易經》角度講,離兌組合是火澤睽卦,卦像是:二女同居,同事一夫,勢必相妒;轉過來兌和離的組合是澤火革卦,卦像是:二女同居,同妒相爭,改變同居之現狀。根據上面的跡象,我得出結論:來訪者雖簽了合作合同,但好景不長,現狀難保,必然分道揚鑣。
人法自然 智者主靜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的陰陽學說告訴我們:“天為陽,為剛,地為陰,為柔。”人為陰,與人生活有關聯的外界事物為陽;人的身體及其五臟六腑也都是陰陽各半,互為依存。陰陽平衡,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發展才是有序的,正常的,穩定的。大地主陰,主靜。人是大地之子,從大地中孕育出來,又回歸大地中去。當人與大地母親相通時,便獲得她的滋養,就有巨大的力量。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破了天地之間的平衡,造成嚴重的環境惡化,包括空氣污染,糧食,蔬菜中化肥,農藥的污染,水源的污染,噪音的污染,各種電磁波和輻射的污染等等,以及人們懸空居住高樓,衣著被大量人造化學物所代替,使人們與大地的自然環境隔離。所有這一切使人的內臟失去了平衡,吸收營養和排毒,解毒的能力急劇下降,對各種疾病的免疫力減退,這就導致了一個必然結果:陰虛陽盛,躁動不安。這種病症表現在孩子身上被西醫稱為多動症,表現在成年人身上可以演化為西醫所稱許多種病症。它的主要表現是肝火過盛。所以,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為一點點小事就吵罵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地方相當高級的會議,議員在大庭廣眾面前竟然大打出手,而且屢見不鮮,都是肝火過旺造成的。
老子講:“靜為躁君,重為輕根。是以聖人千里行不離輕重。”“靜生智,定生慧。”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慧是超前意識。人只有進入靜的狀態才能產生智;只有通過靜功達到入定的境界,才能產生超前意識。所以作為商家犯了浮躁之症,難以有智,無智何談取勝。
一部壞機器不會產生優質產品,一個內臟失調的人同樣不能產生高明的決策。使身體內臟和諧,應注意調心和調身。
醫商相通萬變不離易經
世界未來學的一位著名專家看了中國的《易經》和《老子》這兩本書後驚訝地說:“天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完美的哲學。”《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書中有64卦,每一卦中有6種變化,合起來記載了384類變化。《易經》是講變化規律的一部分,萬物變化離不開一定的規律,即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人變到“位置適當”則勝,位不當必敗。中國的聖賢普遍認為:天大地大沒有《易經》大,人得《易經》傑,鬼得《易經》靈,醫生不懂《易經》,難以做御醫。一般的醫生診病靠問診,切脈,中國古代貴族講男女授受不親,醫生不能摸女子的手,只有靠一望即診。有的朝代禁止3歲以上的男童入後宮,男醫生只能隔窗簾通過女患者的影子動作或發出的聲音,用《易經》測病。去年夏天,我在東北一個省會講完課後,3個小時望診了254人,一位西醫教授很驚訝,她問我靠什麼手段。我說靠《易經》的高度抽象法和全息論。
中醫講人五臟六腑相互促進和制約,商家講審時度勢,有張有弛。因此有“醫商相通”之說。例如:中醫講“心腎相交”,指人體的腎臟好,可以保障心臟的正常功能。這在《易經》中稱“水火既濟”卦。《易經》是研究運動變化之規律的,事物運動有交流才有新生。例如:男女交流可繁衍生命。《易經》把腎歸為水,心歸為火,“水火既濟”卦表示的是水的位置在上往下流,火的位置在下向上升,水火處於交流狀態,代表身體健康。反之“火水未濟”卦表示是:火的位置在向上升,水的位置在下往下流,二者不交流。這種狀態屬心腎不交,即水不能正常地參加心臟系統的血液循環而出現病態。
上面這個道理與經商的道理是相同的。經商需要交流,時刻保持“水火既濟”的狀態,才能成功。如果進入“火水未濟”的境地,就難以有所作為了。要保持商場上的“水火既濟”,須先使身體“水火既濟”。正如前面所說,身體的效應影響著與其相關的事物。根據中國陰陽五行學說,與身體五臟相關的商務有如下對應:
腎功能不好,容易出現懶惰,甚至會引起訴訟之事,做水產生意容易虧損。
心功能弱,生意中往往出現面對機遇而財力不足的情況。
肝絡堵塞,周圍振動較多,肝陰不足,機遇常常從身邊溜走。此種情況的人都難以做草木一類的生意。
肺陰不足,周圍口舌是非過多,難以有大的利潤,做金屬類生意容易虧損。
脾虛,做房地產易失敗。
上面所舉幾個簡單例子,難以用現代定性定量的方法予以解釋,只能靠中國的陰陽五行和數千年的統計學說加以認識。細想一下,無論做什麼事業都要與人交往,交往關係融洽,成功率就高。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你身體內臟平衡,你的生物場是平和的,無形中溝通了對方的平和,他會與你一拍即合。道行深的人辦事成功率高就是這個道理。老子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這裏所指的平和,需要以善良的為人與健康和諧的五臟為基礎。
商海茫茫,誰主沈浮?靠的是你我的悟性。這個悟性靠善良和正常的思維,正常的思維靠健康的身體為載體,健康的身體系于中華養生之道。虛實結合,陰陽互抱,才能終身無險,馳騁商海。
作者簡介:
劉逢軍,男,1952年生於中國山東省招遠市。1970年在軍隊服役,1994年退出現役,曾任軍事檢察官,中國軍隊總法律顧問職務。受過法學,中醫學高等教育。現任北京光明中醫學院養生教授,北京大道中醫研究所所長,西藏大道養生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香港大道養生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兼任世界中醫學會理事。其主要貢獻是根據道家“刪繁就簡”原則,運用八卦陰陽五行生克原理,把中國三萬多個中藥成方簡化為八個組方,將藥濃縮為八個品種的膠囊,稱為大道養生八寶,配以子午流注,使中醫診病,調養簡單化,為中醫走向世界打開了方便之門。這套方法抓住了中醫治病的根,即不直接治病,而是恢復人體的平衡,使人產生很強的免疫力,趕走疾病。劉逢軍以治醫院無法醫治的疑難病症而出名,每到一處頗受歡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