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现代方法论与创造
(作者:卞光曹)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系统提出的原子论奠定了西人逻辑分析的思维。 道家鼻祖老子的万物总源"道"给东方人一种矛盾、辩证、高屋建瓴、富 于创意地把握世界和思维习惯,这就使东西方的文明沿着人两条不同的 轨迹延续。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四大发明掀起的四次波澜和 近代自然科学不甚发展就说明这一点。由于各种原因,&127;不同民族的心理 素质和思维习惯也不尽相同,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但作为理 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是应该进行优化的,如何进行优化使其 适应创造,即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才是有益于创造呢?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发现方法较其它更为重要,总结现代的 科技、人文、思维科学大量规律后人们提出了现代科学方法论。它是凌 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又受哲学普遍规律支配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指导 方法学。其中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 理论就是广为大家熟悉的代表,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是要运用联系、发 展、辨证的方法,创造性的认识实践活动也是如此,从方法论层次讲即 一定要有系统的概念。系统观点取材于现代诸多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论。 任一事物都可看作一个系统。系统可分为母系统、子系统和分系统,&127;如 一个工厂的各个部门都可看作是工厂这一母系统的子系统,系统包括互 相作用的一些结构元素,其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作用,&127;如一个 工厂的各个部门(包括管理,生产,销售,后勤等)之间,&127;部门和工人以及 工人之间就存在各种交换关系,系统有边界和外界联系.&127;系统的功能是 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转换输出,如工厂将原料进行加工改造然后卖出 实现其存在的意义且和社会上其它单位群体发生关系,同时也从社会上 获得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一个好的系统必有反馈机制,且对系统 的控制应达到稳、准、快的目标,假如工厂不顾外部社会(主要是市场) 的反应及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而进行前馈或反馈的自身修定(如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人员的适当调配)并加强自身的管理,就难免 出现与外部的冲突,致其主要输出的产品不为社会所承认接纳,这个工 厂同样也不会受到其内部或外部认同的。分析处理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 将一个事物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其间构成元素,构成元素之间的作用,&127;物 质,能量.信息流的产生.变化.归宿,与外界的作用,将要实现的功能,&127;并 放到一定的包容时空.一定层次上的另一个系统中考虑,加以调整,控制。 如以上的对工厂分析就可以放到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如结合当 前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的形势多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开发,增加 其附加值,向高档化发展。以实现最佳系统为目标来进行工厂的各个部 门,各种关系的不断调整,如为提高知名度参与社会的文化、福利活动, 由此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外界的各种物质,能量,信息。  

由现代的系统论也可看出,具体面临一个事物应该抛掉点,线的陈 旧的思考方式,多维多角度多层次去把握它。思考它的生存时空,与外 物联系,构成的方方面面,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并预测它的走向。 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运用形象、抽象、潜意识等多种手段,做到分析间题 尽可能全面、深刻。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对事物进行把握,使自己的 行为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谋事有成,行事顺达。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不断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自然,向历史学习,才能建立起一 个满足创造性思维需要的,符合现代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思维模式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建立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容易使人想到框框, 它是否会囿闭人的思维,与创造相悖?实际上这是没有把握隹事物发展 的脉络。因为:1、所谓创造就是对事物不同层次上的角度变换思维, 这种模式不仅不妨碍变换角度,倒是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多角度、多层 次、辩证、联系地看问题。就象人睡觉也是在进行生活一样。2、这种 思维模式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没有平衡不能为物,没有运动就会僵化。 它的存在有一种富于变化的元素集合,变化富于创意,元素集合又是可 以依托的实体,对创新实在是大有裨益的,动态平衡是最佳模式,万物 皆应从流。神经病和白痴就是不能动态平衡的事物。3、逻辑分析看看: 这种模式介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而且更为贴近具体科学,&127;那么它就 能统领指导具体科无疑了。正如自己的右手包含自己右手的手指一样, 它们之间永远是决定关系。   

其它如利用信息论中关于信息这一运动形式的定义,信息与物质、 能量的关系,信息的产生、杂合、处理、输出,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等 来指导认识。控制论中系统环节的串、并、反馈的关系及其间各环节对 系统的影响。从协同理论对宏观系统间复杂要素间的协同及自组织原理 中得到启示。 耗散结构中负熵的内涵及耗散结构中物质远离平衡态时 怎样从无序状态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等都会促进我们更深刻的思考。突变 理论是一种解决复杂而又不连续系统的新方法,揭示从量到质的转变, 描述飞跃的渐变过程,并且如果设N个变量<X1,X2,X3,。。。 。Xn>为系统状态参量,外有N个独立参量<U1,U2,。。。U n>作为控制变量,突变理论造诉我们系统状态性质可能不取决于状态 变量的数量而取决于控制变量的数目,由此我们可以在增加外界信息上 多加注意及时补充有关的新信息。其它如灰色理论论述怎样使灰色系统 白化,层次分析方法帮助决策,&127;模糊方法对系统中大量的具有模糊性的 现象提供研究方法等都是创造中可以借鉴的方法。由此,如果我们充分 了解掌握了这些科学方法,我们在创造时就会想得更广更深,思考时就 会感到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供选择,而不会找不到思路,思维枯竭、展不 开,深入不下去,因此对我们的创造是有极大帮助的   

围绕创造这一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对思维、创造和现代的科 学方法论一个粗略的浏览,并希望大家都能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进行 创造,相信它一定能给你的发明创造提供更多的启发。当然,&127;我们只有 在实践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并且广大发明爱 好者的一些思考方法也可以进行理论的总结并上升为某种创造理论,如 著名技术革新能手张光鉴的“相似论”就得到钱学森的赞许,这里的"相 似论"也可看为是现代的科学方法论。&127;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 进行实践,这样对创造将更为有利,&127;因为毕竟方法比知识更能促进人类 的创造。即如美国末来学家阿尔温.&127;托夫勒的《预测与前提》中所说: “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

发表于《发明与革新》杂志1994、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