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有一种本能,那就是追求幸福健康和快乐。金色年华中的当代中国大学 生,当然不会例外。
但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撞击中,在面临诸多问题的当代社会 中,青年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如何真正走出误区,实现人生的
幸福健康和快乐,是大学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今科技发展现状及古 今中外文化现象的分析,努力挖掘诸多问题的根源,并就华藏心法生命科学体系对解
决问题的可行性作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主题词] 华藏心法 大学生 发展问题
“少年中国兴,则中国兴,少年中国亡,则中国亡。”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 望,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中,作为高等科学文化教育的接受者— 大学生,无疑是中华民族振兴之路上的一支中坚力量。
二十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在内忧外患中颠沛困顿,力图自强。辛亥革命,中国的封建政体被打倒了;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古老文化被破坏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正式“作桩”;改革开放,国门敞开, 西风劲吹……在这古今文化的激烈变更中,在这东西文明的强烈撞击下,当代青年人
的思想,无法避免地陷入矛盾混乱中。1997年9月至1998年4月30日,《中国大学生》 杂志社举办的“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100个怎么办”大型征问、调查活动,受到全国大
学生踊跃参加,其调查统计结果,列“100个怎么办”前五位的分别是:
1.社会风气不好怎么办?
2.找不到理想工作怎么办?
3.想使自己充满信心怎么办?
4.世界环境问题怎么办?
5.课余生活枯燥无聊怎么办?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其追求人生价值,追求平安、健康与快乐的激情是无法掩盖的。
然而,分析上述问题显而易见,面对诸多的怎么办,他们的迷惘与困惑。现代西方工 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出一片
富丽堂皇。于是作为现代工商业的先进代表—美国,自然成为许多大学生羡慕的天 堂。他们盲目追随这个历史太过年轻、有冲劲、有干劲,而文化太过幼稚的朋友。崇
拜她的民主、自由,倾心她的裸体美。但是美国文化并非人文文化的标准,“国者, 人之积,人者,心之器”累积全国人心上下数千年的经验和思想,方可构成一个文化
的大系。美国始终不知如何才为安邦定国平天下的上策,在美式的民主和自由的旗帜 下,弄得全国充满了黄(色情泛滥)、蓝(工人问题)、白(吸毒和麻醉品流行)、
黑(种族问题)等各色危机,外加学生闹事、妇女运动、逃避兵役、和漏税等问题, 无一不是领导世界青年走向堕落的歪风。今天,打开各种报章、杂志,所有政论家对
世界动乱根源的分析,都以“经济的不平衡”、“政治的对立”为主因,而忽略了政 治、经济等表面问题背后的思想文化与心理问题。
政治是人对事的安排,主体是人; 经济是人对物的处理,主体也在人。而指导人的行为的,是主观的思想和客观的文化
背景。换句话说,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及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政治层次和经 济境界。没有精神文化做基础的物质文明,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吗?总之,放眼
当今世界,集古今中外人类几千年的思想与学术,仍然无法使人类社会得到长久的平 安、幸福和快乐。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足以使人类震惊,然而自然科学在独自前行
时,很少受到人文科学的指导和规范,致使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严重。所以用正确而深 刻的人文精神来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尽快找到他们共同的基
点而统一起来,已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若只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当作文化全部的需 要,忘记人文科学,或只将其流于无奈的口号,其结果只能是在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
逐渐变成坟墓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愈发变得空虚,或是堆满了垃圾。前文提到的大 学生最关心的第五个怎么办的问题:“课余生活枯燥无聊怎么办?”似乎是在为此敲
响着警钟,看看当代的大学生们,除了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之外,尚须在计算机、外 文等基本知识技能上投入一部分精力。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无论是学校开的人文课、 哲学课,还是躺在图书馆中的此类书籍,似乎都是遥远的、与现实生活不相干的事。
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掌握最适合当代社会的知识技能,以求毕业后能谋一份厚薪 的高职。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报考大学时,绝大多数人都将眼光放在财经、医学、
信息学等“热门”学科,各种人文科学则门庭冷落,即使勉强被分入此类专业,大多 数学生迫于生计,不得不在校期间就开始三心二意,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庸俗的娱乐、打斗片、简单刺激的足球运动等,成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 粮,在这样的氛围中长期熏陶,真不知该如何设想未来。
摆在人类面前几千年的老问题,所有人生生命的奥秘、宇宙生命的奥秘等等悬案,始 终没有得到科学的解答。碍于科学的局限,古老的宗教虽被冠以“迷信”之名,似乎
大可敬而远之,但现实中,无论寺庙、教堂、乃至道观,却大有门庭若市之感,其 中,不乏大学生。建国后的几次气功热中,又何曾缺了大学生“气功迷”。但是无论
宗教或是气功,在无法避免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却也无法得到社会合理的规范和引 导。于是毕竟还年轻的大学生们,或将宗教作为单纯的精神寄托,或曲解宗教的本义
而消极避世、不思进取,更可悲者,在气功修持之路上迷茫、徘徊。 悠悠五千年,在东方这片沃土上,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累积无先数人之心智,形成一
部优秀的人文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时代,并非中国人将统治全球,而是中 华传统文化将影响全球[1]。”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启发人们的内心自
觉,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且追求“同 天人”、“合内外”,即殊相与共相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这种“天人合
一”中得到最高的理智的幸福。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 的方法,并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教人“安身立命”,“安身”一词,最早出现
在《易-系辞下》,“立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安身立命”讲的 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它研究的是“生命的学问”
,它探讨的是“人生的方向”,它触及的是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和“心 性”的根本问题。它揭示的是人类的真生命、真性情、真智慧。
当今西方掀起东方文 化热,连许多曾嬉皮为乐的青年们,如今也正放下手中的行当,开始参学中国的禅 宗、道家的丹术等等,作为趋向超心理学的路线。这一趋势,无疑表明,西方正在努
力从东方文化中寻找解决众多危机的良药。科学界公认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 纪,重构科技与人发展的新模式,逐渐建立“以人为研究核心的”将自然科学与人文
科学融合的生命科学观以使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摆脱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当前人 类面临的这三大不协调的困扰,走出生存的误区,生命科学在此提供了历史性的机
遇。而作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虽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掌握了相当的知识,但作为跨 世纪的人才,必要的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及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是不可缺少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是当前大学教育体制面临的紧迫问题。华藏心法,根植于中 华传统文化、融会佛、道、儒诸家文化之精华。其思想理论体系虽至简至易,却直切
每个人的“心灵”与“心性”,传统文化中“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 人的方法”尽含其中,人生观上,华藏提倡以“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
立身济世,以“出世不离世,入尘不染尘”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华藏的世界观,从 全息的角度理解自然规律、从合融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时代,并非真
正失去了道德的标准,没有了善恶的意识。道德和善恶永远存在于人的心中。她是人 性中自然具有的功能。华藏总结传统文化中至简至易,至真至善之理,以此唤起人们
心中的善念和良知。中国人都知道“口头禅”一词,它常用来形容空谈理论而不付诸 行动的现象,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流于一种惯式,对于一种道理接受、理解较
易,而躬身实行则难。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天生的禀性,加之后天不同生活环境的影 响,从而形成自我的性格,要逐渐优化这种性格,达到心性的升华,绝非简单的事,
这不仅要发自内心的主动性,从而依靠这一主动性而产生的勇气和毅力,努力修正自 己的心性,同时不可缺少来自外部的合理的方式、方法的作用与影响,即内因与外因
缺一不可。再者,人的身体和心性是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要达到心性的优化与升 华,就不可缺少自身健康状况的优化与升华。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理论,而忽略 了必要的方法。华藏心法强调理法并重,其理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其法同样吸取了传
统修持术的精华。她从一切根本戒[一切根本戒,没有具体的戒条文,教人依据自己的 善心努力做到,凡是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一切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不要去
做,即启发人们内心的良知,规范自己的人格]出发作为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人格的方 法,自觉由人格的规范与完善,逐渐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祥。同时配合适当的静坐观
想等手段,从静中优化身心,开发潜能与智慧。华藏的理与法是合融的,合理的运用 华藏的理与法,才能切实可行地优化个人生命,并由点及面,优化整个社会生命。更
可贵者,华藏是包含上述内容,以生命科学的面目步入当代社会的,当代社会是科学 化的社会,任何理论和方法必须科学地表达,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华藏提倡的生命
科学有异于西方当代的生命科学,它拓展了生命科学的研究空间,努力建设“以人为 研究核心”的大生命观,此生命观视宇宙万有为生命,以生命的观点看待一切所有,
从而找到人类的本有位置和最佳的生存方式。同时,以生命的观点等视一切万有,努 力使一切万有能圆融协调,各处其位,各司其职。
此生命观包容了与人相关的各种领 域,不仅包括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同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
以生命为服务对象的众多领域,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将在对人的生命现象的共同研 究中实现大融合。此生命观将解决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现代科学的分类虽多,至目
前为止,却没有一个综合科学的创立,更不能与人文科学会师。大生命观的建立,将 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起着根本性的变革作用,这对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
与自然的不协调将起到根本作用。至此,前文提到的大学生诸多怎么办的问题已勾画 出解决的蓝图。
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人生充满热情的大学 生们是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气功协会就有二十几位这样的同
学,他们起初由于对气功的共同爱好而组织在一起,希望通过气功的修炼获得身心健 康、开发潜能。然而,气功中的种种弊端,及人生、社会的种种问题,迫使他们放弃
功、四处寻找。终于他们接触了华藏心法,近一年多的实践,在人生观、世界观上, 他们走出了迷茫,开始积极面对人生,对人生、社会充满信心,在为人处事上,他们
懂得应从自身做起,在规范自己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在集体合作中,他们更加增 强了整体观念,减少了矛盾摩擦,提高了效率;在身体状况上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优化。吴泽恒先生素有将华藏生命科学体系纳入教育轨道的宏愿,我们期待这
一愿望能在实践中早日得以系统、全面的探讨、实验,期待华藏生命科学体系能为中 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平安、幸福、快乐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泽恒. 生命的思索. 北京 燕山出版社 1993
2. 吴泽恒. 生命科学与二十一世纪. 北京 中国生命科学学会内部发行.
3. 南怀瑾. 亦新亦旧的一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4. 《中国大学生》 1998年第六期 北京 中国大学生杂志社
5. 郭齐家. 中国古代研究生命的学问—“安身立命”说. 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第三届生 命科学研讨会论文集.
6. 周岩. 从科技与人的历史演变看生命科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第三届生 命科学研讨会论文集.
个人简历: 刘春平,男,生于1976年3月,现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专业,任该校气功协 会会长,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曾学习多种气功功法,96年底接触华藏心
法,并从中受益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