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卦
 
先天者,对待之体;后天者,流行为用。
二、六子卦与六气、十二脏腑
乾坤为父母,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六子化六气:
兑化为湿气,兑为月为泽润;艮化燥气,艮为光为火;离化暑气,离为热;坎化寒气,坎为水,主冬令;震化相火,震为雷;巽化风气。 { 冬伤于寒,坎也;春伤于风,巽也;夏伤于署,离也;秋伤于湿,兑也。皆当令之气太过 }
乾为纯阳,主天;坤为纯阴,主地;天地合气而生人,人禀乾坤相杂之六气而立。
六卦卦德:离上,坎陷,震出,巽入,兑现,艮止。
《五运行大论》:“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化生也。”大地由六气而化生,人身也亦然。故六气为人身正气,如乾坤乳生六子。
六气中每一气自有阴阳,阴阳平则为正气,不平则为六淫邪气。一般认为“正气为人身‘下焦元气,中焦水谷之气,上焦呼吸清气',邪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此误也。三焦之气固为正气,六气亦人之正气:巽风即人之木气也,肝胆藏之;离暑气即人之君火之气,心小肠藏之;坎寒气,即人之水气,肾膀胱藏之;兑湿气即湿土、清金,湿土藏于胃,清金藏于肺;艮燥气,即燥土燥金,燥土藏于脾,燥金藏于大肠;震雷火即人之相火,藏于心包三焦。 { 内经言湿生土燥生金,概略词也。观八卦中坤为湿土艮为燥土,兑清金乾燥金,可见湿气生土金两行,六子卦中艮代乾 ( 乾为天艮也为天 ) 为燥金,兑代坤 ( 坤为月兑也为月 , 月能生湿 ) 为湿土 }
六气皆为人身十二脏腑之气,即人身“寒暑六入,虚而化生”,无六气,即无十二脏腑之气。六气阴阳平衡则健,失衡则病,何以指为六淫邪气?大误也。
离心小肠 火
肝胆巽 胃 兑湿 肺
木 土 金
心包三焦震 脾 艮燥 大肠
水
坎肾膀胱
卦象配脏腑,一般认为脾配坤,胃为艮,此误也。脾制水,能燥湿,居于阴而功为阳,故当配艮阳卦,艮为光明,艮阳少阴多,贵在上阳,故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配兑。因兑阴少而阳多。故脾为艮胃为兑,也明亦。(肺胃同为兑,用药多关联,如白虎与麻杏石甘汤共用石膏清热养阴。脾大肠同为艮,大肠湿胜溏泄必健脾燥湿)
三、《内经》中的两个六子卦序
《天元纪大论》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为六气。”
《五运行大论》:“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配图为
巳 亥 → 子 午 → 丑 未
(厥阴,巽风) (少阴,离暑) (太阴,兑湿)
↑ ↓
辰 戌 卯 酉 寅 申
(太阳,坎寒) ← (阳明,艮燥) ← (少阳,震相火)
此为《司天在泉六子卦序》(顺时针排布)
六卦顺序:
巽 → 离 → 兑
↑ ↓
坎 ← 艮 ← 震
此为《内经》第一个六子卦序,为顺时针旋转,实质为后天卦中六子卦序的内核:太极螺旋线序, 其与后天卦中的六子卦序比较如下:
巽 → 离 → 兑 巽 → 离 → 兑
1 2 3 1 2 3
↑ ↓ ↑ ↓
坎 ← 艮 ← 震 震 ← 艮 ← 坎
6 5 4 4 5 6
( 后天八卦太 极螺旋 线序 ) (后天八卦圆周线序)
奇门遁甲中圆周线和螺旋曲线都有运用
第二个卦序
《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经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能相失也,博而勿浮,命曰一阳。” 南 广明
少阳 太阳 阳明
↑ 表 中身而上 前 ↑
厥阴 少阴 太阴
北 太冲
三阳在中身之上,三阴在下。依“少阳之上,相火主之……”之例配卦为:
太阳坎寒水
少阳震相火 阳明艮燥
厥阴巽风 太阴兑湿
少阴离暑热
此卦序命名为《阴阳离合六子卦序》。顺时针 兑离巽震坎艮
实为先天八卦中二八巽雷互换之后的太极螺旋曲线六子卦序,而月体纳甲术运用先天八卦圆周线 。故此六子卦序具有先天八卦对称和谐的结构特点:上下相错,左右相反。上下相错者,言表里两气相通;左右相反者,金木土有相成之妙。兑反巽,金木有相反之性:胆为木,而可决断,肺为金,而有风气往来;震反艮,木土有相成之德:震肝木有艮止藏血之功,艮脾土有震动运化之力。
若逆时针 震巽 离 兑 艮 坎
木 火 土 金 水
具有后天卦流行相生之理。
据“厥阴者,两阴交尽,阳生于下,其形为震”,则少阴者,心为离,坎为肾,其形取坎;太阴者,肺兑脾艮,其形取艮; 三阴 经配三阳卦, 阴 多阳少,以护阳气为主。
少阳者胆巽,三焦震,其形取巽;太阳者,小肠离,膀胱坎,其形取离;阳明者,胃兑,大肠艮,其形取兑; 三阳 经配三阴卦, 阳 多阴少,以存津液为主。
六经配卦,与所主六气,恰好上下相错,正合形气互涵之理。
太阳离
少阳巽 阳明兑
厥阴震 太阴艮
少阴坎
观其内核 S 太极螺旋曲线序:兑上爻、离中爻、巽下爻、艮上爻、坎中爻、震下爻,暗藏一个地天“泰”卦,正符合人体生理。
此图当中:震巽为乾坤初爻之交,居左;坎离为中爻之交,居中;兑艮为末爻之交,居右。
《内经》中运用此图还有一处:《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四盛以上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
可见,病阴阳失衡一倍者,病在震巽;两倍者,坎离;三倍者,艮兑;四倍以上者,阴阳离决,成乾坤,纯阳不生,孤阴不长,死症
四、《阴阳离合六子卦序》并乾父坤母纳甲图与帛书《周易》及《京氏易传》中的卦序配伍比较:
离己
癸坤 巽辛 兑丁 坤乙
壬乾 震庚 艮丙 乾甲
坎戊
此图当中乾震坎艮阳卦序为逆时针,坤巽离兑阴卦序为顺时针,符合阴阳顺逆相交的易学规律。
《阴阳离合六子卦序》并乾父坤母与帛书《周易》中的卦序配伍比较
帛书《周易》中的上经卦序为:乾一艮二坎三震四坤五兑六离七巽八,配图为
离七
巽八 兑六 坤五
震四 艮二 乾一
坎三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构成一个大的 S 型太极螺旋曲线。
帛书《周易》中的下经卦序为:乾一坤二艮三兑四坎五离六震七巽八,配图为
离六
巽八 兑四 坤二
震七 艮三 乾一
坎五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构成三个小的波动着的 S 型太极螺旋曲线。
《阴阳离合六子卦序》并乾父坤母与《京氏易传》中的卦序配伍
离七
坤五 巽六 兑八
乾一 震二 艮四
坎三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构成一个大的 S 型太极螺旋曲线。
可见《阴阳离合六子卦序》的太极螺旋曲线序即是帛书《周易》、《京氏易传》的卦序 , 而圆周线序可以认为是后天八卦气候之序 : 震春温 , 巽春风 , 离夏暑 , 兑长夏湿 , 艮秋燥 , 坎冬寒。
五、《阴阳离合六子卦序》与左右手六部脉象脏腑配伍
离心小肠
火 { 左寸 } 夏暑
肝胆巽 { 左关 }春风 长夏湿 { 右寸 } 胃 兑湿 肺
木 土 金
心包三焦震 { 左尺 }春温 秋燥 { 右关 } 脾 艮燥 大肠
冬寒 { 右尺 } 水
坎肾膀胱
此六子卦序其实为后天八卦艮居乾位 ( 乾为天艮也为天 ) 之六子卦序,顺时针旋转:震巽离,一日之太阳东升至南气象,一年之春夏;兑艮坎,一日之太阳西落北藏气象,一年之长夏秋冬。
北半球人居住多坐北面南,前为赤道后为北极。《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南北向顺地磁也。北半球人面南,前为离,赤道,后坎北极,左震巽者日东升,右兑艮者日西落,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地轴略右偏,故北半球人左手脉寸关尺配离巽震,配脏腑为左寸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三焦心包 ( 命门 ) ;右手脉寸关尺为兑艮坎,配脏腑右寸肺胃,关脾大肠,右尺肾膀胱。肺胃居右寸,以同为兑湿气,诊脉者候六气也,非候五行也,此六气乃乾元消息盈缩于坤元之六位也。(先贤郑寿全在《医理真传 / 杂问 / 拙见解》提出“予意当以仲景六经次序排之,方与一元真气出入之机相符”,笔者即本其意而为之。)此配伍与《难经》有差异,秦越人必另有所本,不如《内经》精妙准确也。(先贤江永在《河洛精蕴》中解释左右手脏腑配伍先后天相射或平或斜,体用混杂结构支离,且不合元气升降出入之机,笔者不取。今本《阴阳离合论》而得此六子卦序,结构和谐,且具有后天卦流行生息之理,与《伤寒论》关系密切,以之配伍脏腑颇合易医之理,读者比较后自可明鉴)
南半球人当左右互换。其若有圣人,当北面立,前曰广明 { 赤道 } ,后曰太冲 { 南极 } ,日右升左降,故右手脉当离巽震,配心肝三焦,左手脉兑艮坎,配肺脾肾。
另所谓左升右降,右非不升,左非不降,惟左应离巽震,应升气强烈。午前者震巽离,北半球人 左手脉应之强,午后兑艮坎,右手脉应强,故当诊之以时。
或曰:北半球人面北居者,日右升左降,面东者日前升,左右脉应何脏腑?
对曰:人,天地间一小倮虫也。人面为离(《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离为心,主五色修明,荣色华于面),后背为坎(后背为太阳膀胱,寒水坎所主,且腰为肾府,又背从北从月,在我国北为坎),此自身寒热两极;大地赤道为离,两极为坎,此大地之寒热两极。人居天地间,如小磁铁置于大磁场中,寒热之相引,自然之力不可抗拒。人面为离,必向赤道;人背为坎,必向两极冰雪之地,故北人气场皆面南,日左升右降,故左脉应离巽震,配心肝三焦;右脉应兑艮坎,配肺脾肾。南半球人反之。
以上皆笔者之推测,质之临床诸大家斧正之。
六、《伤寒论》中的《阴阳离合六子卦序》
《阴阳离合六子卦序》配十二地支正是六经病欲解时。
巳 午 未
太阳离
辰 少阳巽 阳明兑 申 酉 戌
卯 厥阴震 太阴艮 亥
少阴坎 寅 丑 子
太阳病欲解于巳午未,阳明病欲解于申酉戌,太阴病欲解于亥子丑,少阴病欲解于子丑寅,厥阴病欲解于丑寅卯,少阳病欲解于寅卯辰。
依六经传变:太阳离→阳明兑→少阳巽→太阴艮→少阴坎→厥阴震。正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相火,五行相克之理。《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杂病论五脏生克,六经传变又何尝不是五行相克。
七、《伤寒论》中的六子卦与诸症象及证治
《伤寒论》中的六子卦,用之大者如震阳为青龙,兑阴为白虎,离阴为朱鸟(黄连阿胶汤),坎阳为真武汤,巽主往来为小柴胡汤,艮(脾)阳者理中汤,艮(大肠)阴者大承气,坎之离阳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兑阳为甘草干姜汤,离阳为麻桂剂。用之小者临床诸症象及证治。
笔者认为:证,言正气,六气也。六子卦阴阳平衡也;症,正气阴阳失衡而为病也。见“症”而知何“证”阴阳失衡也。故症、证为六气阴阳平与不平的描述,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故“观其脉象、症象(六气失衡之象),知犯何(证之)逆,(六气中哪一正气失衡),随证(六气)治之。(平衡阴阳)”
故 症状之象,证治之法 ,皆归从六子卦。临床诸多症状,皆六子卦阴阳失衡所致,无论伤寒杂病温病,皆不分经络,以所见症象为主。 见症则知卦,由卦而治证,平衡六卦阴阳 而已。《伤寒论》六经辨证即为 六气辨证,六子卦辨证 。诸多症状,皆六卦阴阳失衡的表现, 辨 证 用药,即平衡六卦阴阳,针锋相对,故效如桴鼓。
现举例数脉象、症象与六卦配伍如下:
巽:进退往来,恶风,泻泄,抽搐、目眩,两胁,脉缓,大而浮
离:自汗,发热,心烦,痒,口苦,噫,胸,脉洪,芤,滑,大而长
兑:项背强,咳喘,心下,口,皮毛,脉濡,短涩
震:痛,湿热,奔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语,脉弦
艮:鼻鸣(艮为鼻,其反震为鸣),干呕,小便不利,腹满,吞吐,脉沉,结
坎:恶寒,呻吟,战栗,血,欠,腰,骨节,脉钩,紧。
中医证治之法,以辨六子卦为务,分析病因,并非经典中医之法。吴又可《瘟疫论》:“天地间别有一种疠气,不在六淫之内……”。天地间未知厉气者多也,观今之世,非典,禽流感,艾滋……病因物种无有穷尽,皆可导致人身六气阴阳失调,故无论何种疠气,皆可命为六淫。经典中医之法,以简驭繁,“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谓治人也,非治病因物种也。故分析病因,并非经典中医之法,不可从。
八、修改开合枢
太阳离
开
少阳巽 枢 合 阳明兑
厥阴震 枢 开 太阴艮
合
少阴坎
少阳巽入为枢;太阳离上为开;阳明兑现为合。此三阳之开合不变。三阴经之开合枢修改为:厥阴为枢,少阴为合,太阴为开,理由如下:
(一)离艮为火为阳,故太阳太阴为开,坎兑为月为水为阴(古有月下铜盆承露,露乃湿气所聚,可见兑为月为湿,坎为水为露,先贤江永取兑为燥配肺大肠金误也),故阳明少阴为合,震巽为动静之初,阴阳之始,可开可合,故少阳厥阴为枢。
(二),由于六卦上下相错,两气互用,所谓“风雷相搏,水火相逮,山泽通气”。故兑为合,则艮为开;离为开,则坎为合;巽入阳为枢,则厥阴震出阴亦为枢;
( 三 ) ,两经相表里,风雷两气,既存于少阳经中(少阳胆为风,少阳三焦为雷火),亦存于厥阴经中(厥阴肝为风,心包为雷火);少阳既为枢,厥阴也当为枢;太阳少阴皆治水火,太阳本于水而标于火,火为阳故太阳为开,少阴本火标水,标为阴故为合;太阴本湿标燥,燥为阳故太阴为开,阳明本燥标湿,湿为阴故阳明为合。
(四),厥阴者,两阴交尽,阴尽阳始生,阳之生,欲排阴而出,出阴入阳,正枢转之象;
(五),少阳三焦为游部,游行出入主持诸气行水道,为除心脏外其他脏腑包裹网膜,肠系膜及外部肌肉腠理;厥阴心包与之相表里,为心脏包膜;内外皆为包膜,故功用皆为枢;
(六),厥阴肝少阳胆五行皆为木,木主条达,疏泄,正枢转之德;
(七),观少阳经用小柴胡汤,因症见“往来寒热”,有进退于枢部之象;厥阴经用乌梅丸,症见“厥热往复”,也阴阳进退枢部之象。厥阴若为合,何来往复?
(八),坎为水,寒,主冬令,闭藏(肾主藏精),所谓“冬至圣人闭关”,闭者合也,何来枢转之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医学,不是经验医学,纵观《黄帝内经》一书,医论多而方少,可见理论为中医的构架渊源,《伤寒论》中依据症状用药,紧扣六气变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产物,并非一般“某病用某方有效”之类的经验方书。掌握好医理,也可如叶天士般未及弱冠,医术名扬天下,不必等到年迈经验丰富之时。
个人简历 :尹海慧,男, 1978 年生于山西平遥, 1996 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 2001 年毕业,现工作于北京总参管理局医院第二门诊部,大学期间,即喜读易、医,至今不辍。但所学尚浅,此文诸多见解,难免有误,但愿能抛砖引玉,引众多中医英才究心于易、医,挖掘中医瑰宝,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书目:《河洛精蕴》《黄帝内经》《伤寒论》《医理真传》《京氏易传》《金匮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