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时间的相对论

韩重



  在大自然里或人类活动中,周期性的变化无所不在的。地球自转带来日夜循环,月球引力引起潮汐起伏;地球绕太阳团团转,于是有春夏秋冬。人的工作休息 . 吃喝消化也是寻着一定的周期运作。

  任何人工或自然事件定期性重复就是循环,时钟指针的运动是最典型的例子,人的呼吸 . 血液循环也是。乐器发出的声波,电磁波与光波等都是有固定周期的波动,到处都有循环波动,整个世界都是。

  不同的周期差别可以很大,动物世界里繁殖生长也有周期,有一种蝗虫每 14 年就大量出现形成虫害。宇宙星系的运行周期就更长,甚至达几十亿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本身的周期。地球上的生命系统是维系生命的基础,而且深受地球 . 月亮 . 与太阳相互运动的影响。地球绕太阳运行形成四季变化,并主宰 侯鸟 迁移 . 动物繁殖 . 植物开花等等。自然界万物自然循环, 依循着 自然规律来来往往,生生不息。

  在华夏大地上一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的《周易》一书,首先开了辩证法的先河,它断定自然现象是一个“日往月来,月往日来”“寒来暑往,署往寒来”屡迁“变动不居”的过程,并且是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 象 ,四 象 生八卦”。即是说,自然界是由最初天地一体的太极而生阴阳两仪,而生四时,而生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卦,最后到产生宇宙万物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要向对立面转化,形成相对统一的规律,并形成周期性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尚有作用,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就更是古代辩证法无法比拟的了。它从广度深度上探讨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中,他把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通俗地表述为“两点论”。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引用《周易》中的“ 一 阴 一 阳之谓道”来说明“两点论”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同志直接引用“道德经”中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指出,任何事物中包含的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是宇宙的万事万物最普遍规律。

  事物的发展规律唯一不能离开的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 指运动 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我国古时候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说 “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 宙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运动着的存在形式。万事万物,都只能是存在于时空之中,而不可能存在于时间之外。时空与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客观性。

  二十世纪初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把空间,时间与物质及运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清楚的揭示了出来,从而打破了牛顿的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相对论证明了宇宙中没有 纯粹的虚空,在宇宙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形态的物质,因此宇宙中没有一种独立的空间。这说明空间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相对论还告诉我们时间也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宇宙是由无限个事物构成的,而时空也正是这种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它的有限表现为具体事物的时空存在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和有 边有际 。它的无限揭示世界万物在空间中无止境、在时间上 无始终 。

  对时空的有限性,我们好理解,我们所看见的具体物质形态,都是在空间有大小、宽窄,在时间上有长久、短暂的一定限度。当你买了一套房子时,你会看到它有多少平方米,这就是空间的限定。当你借到一本书,你会被告知什么时候还,这就是时间限定。

  时空的无限性就体现在物质无限的广延和永久的持续上。空间无限性的意义在于 : 具体的事物虽然有 边有际 ,但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边际组成了宇宙的无限延伸。我们向宏观世界看,地球外面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有河外星系。人们现在发现距我们 200 亿光年的星体,但宇宙仍然没有尽头,仍然是一个深奥的谜。我们再向微观看,从原子到原子核,再到中子、质子、再到基本粒子,人们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这里的宇宙也仍然没有尽头,仍然是一个深奥无比的谜。时间的无限性在于 , 具体的事物虽然受时间的限度,但无数事物的有限时间组合、延续为物质存在的无限时间。我们向前追溯,公元一千年,公元一百年,公元前一百年,公元前一千年 …… ,向后推公元一千年,三千年 ...... ,永远找不到时间的始点,也找不到时间的终点。这充分表明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空联在一起有共同的地方,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空间具有三维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一维,指在一条线上的度量,二维,指在一个平面上的度量。三维,指的是立方体的度量,即通过空间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与其他物体之间,都有上下、左右、前后三种关系。这就是空间的三维性。时间的一维性就没有长、宽、高,它只能向一个方向前进。它从遥远的、无穷无尽的过去到现在,又由现在到无穷无尽的未来,不断的单线型的向前。事物的空间位置是可以移动、 复环的 ,而事物的时间却是不可逆的·,一去不复返的。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期,形成不同的时空坐标,不同的宇宙曲线。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期,形成的坐标就把过去、现在、未来三 大时间 聚集在一起。通过时间周期的研究和类比、概率论的方法,就能对未来有所预测。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云:“凡是预则立, 不 预则废”。所谓“远”,当不是三两天,而是较长远的一年、两年或更远。所谓“预”、则是“预测”、“预报”的意思。周易云:“数往者逆,知来者往”,“知来而晓往”,“彰往而察来 ”. 都揭示古人的预测方式,告诉我们知道过去就能晓得未来。

  以循环理论和类比、概率论的方法为基础,历史将会重现。预知未来必须要知道过去曾发生过什么,并且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指在过去相同地点,一定时间所发生的事件)

  过去即现在,现在过去已有。任何事情都按照固有的周期循环发生,人类的生活、国家、股票市场、地震、天灾全无例外。

  宇宙万物都处于周期性循环运动之中,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预测未来的方法是重视历史,并努力发现我们处于在什么样的循环中,据此指出其未来的轨迹,未来不过是宇宙运动的再现。波动法则就是建立在波的相似性原理上。即相近的原因产生相近的结果。无线电、电话及收音机的发明都归功于这一法则。制约使用这种数学方则对未来进行的预测的 唯一样因素 是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数据、资料。威廉 . 江恩讲如果 你站在正确的起点上,又知道再现历史的那种循环。那么 100 年甚至 1000 年将会同预测 1 年或者 2 年一样简单。

  预测未来循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开始,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开始,我们就将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我们知道结果的起因,我们也就不会对未来的事件和结果有疑问。我们寻找事件的原因,一旦我们确定了原因,我们就可以肯定预测未来事件的结果。在宇宙自然中有长期的循环,大型的循环,小型的循环,中型的循环。循环之中又包含循环。时间决定一切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长达 100 年至 5000 年的循环。有 500 年, 100 年的循环。

  威廉 . 江恩在 其著作中提到:如果我们回溯到一千年,我们就会获得充分的论据发现历史正在重演。公元 916 年至 923 年的欧洲与 1000 年后的 1914 年至 1920 年的欧洲极为相似。对于前者,当时的欧洲正在经历战争、恐慌和谷物歉收。历史显示公元 916 年英国农业严重歉收,小麦和玉米短缺。部分人为争夺土地而战争。 1000 年后 1916 年至 1917 年发生了几乎同样的事,这个国家被要求向饥馑的欧洲运输食品、兵源和资金以挽救他们战败的军队。公元 917 年,康斯坦丁诺夫被保加利亚人所拥戴,战争持续到 919 年。我们知道 1914 年至 1919 年一场战争发生在土耳其以及整个欧洲。公元 923 年法国爆发内战, 1000 年后的 1923 年法国出现了类似的麻烦。

  100 年的循环的证据,美国, 1814 年至 1822 年曾发生过谷物歉收、战争和黄热病,特别是 1819 年至 1822 年尤为严重。 1821 年波斯尼亚发生了疟疾, 1823 年地中海几个港口城市也发生了疟疾传染病。一百年后的同一时期,美国也爆发可怕的传染病,欧洲、俄国发生饥馑、和疟疾和各种致命的传染病,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822 年爱尔兰发生饥馑, 100 年后饥馑再次困扰爱尔兰。另外 1922 年中国和俄国同时发生饥荒是 100 年循环的又一证据。

  诺查丹玛斯在其预言书中提到:“世界的开始于七大行星汇聚于白羊座 1 度,世纪末日将发生在七大行星合于双鱼座末度之时。世界末日并不表示真正的末日而是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诺查丹玛斯发现历史有着 2000 年的大变化与 500 年的 小变化 的重复,过去发生的未来也会发生,历史有惊人的重复。

  在现代中国翁文波院士,著作有《预测论基础》,《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远程预测地震、洪涝、干旱有突破性的成就。翁先生在书中揭示了 天干地支纪历周期 的预测功能,根据 60 周期性推导出干支周期 和年支周期 对天灾预测,通过对天灾预报与实际发生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干支周期预测可以作为天灾预测的重要方法。

  翁文波院士书中提到,天干地支 60 年的周期,同时 12 年, 10 年, 6 年的周期同时存在,并准确的利用 y = 1923.2269 + 0.1642746*I,y=1314.86+60*i 等公式,成功的预测中国地震,日本地震,长江洪水,华北的干旱。有力的证明时间周期的存在,及预测的可能性。

  通过周期性和类比的方法,我们会发现预测的可能性,时间的周期具有相对性。我们来看 史蒂芬 . 霍金的《时间简史》,霍金认为宇宙的量子是处于一种基态,空间 -时间 可看成 一 有限无界的四维面。从一个事件散开在四维的空间 -时间 里形成一个三维的 园锥 ,这个 园锥 称为未来光锥。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划出另一个称之为过去光锥的圆锥,它表示所有可以用一光脉冲传播到该事件的集合。(图 1 )一个事件 p 的过去和将来光锥将空间 -时间 分成三个区域(图 2 ):这事件的绝对将来是 p 的将来光锥的内部区域,这是所有可能被发生在 p 的事件影响的事件的集合。从 p 点出发的信号不能传到 p 光锥之外的事件去,因为没有东西 比光走的 更快,所以它们不会被 p 发生的事情所影响。过去光锥内部区域的点是 p 的绝对过去,它是所以这样的事件的集合,从该事件发生的以等于或低于光速传播的信号可到达 p 。所以,这是可能影响事件 p 的所有事件的集合。如果人们知道过去某一特定时刻在事件 p 的过去光锥内发生的一切,既能预言在 p 将会发生什么。(以上见史蒂芬 . 霍金的《时间简史》的第二章空间和时间)

  然而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变为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时,或一个力起作用时,它影响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线:反过来,空间 -时间 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的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情所影响。(以上见史蒂芬 . 霍金的《时间简史》的第二章空间和时间)

  通过学习研究周期,类比方法,概率论的方法,及历史的经验。浅浅的学习物理知识,我指出,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可推断出,时间的相对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