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学文化的历史,人们普遍都认为源远流长,究竟有多长呢?是 5000 年,还是 10000 年?或者大于 10000 年?截至目前为止,考古学界没有能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常常是从出土文物里的甲骨文上,去读取历史信息。有的学者注意到,当本期文明(现在期)还处在发明新文字的甲骨文时代,易经已经是成系统的东西了。这其间明显存在一种原始状态和先进系统的矛盾,学者们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从易经的定向描述着手,结合科学界已经认可的资料,另辟蹊径,希望能够在探索中,求证中国易经的系统历史。
中国古籍易经中的后天八卦方位放置:离为火置于南方,在图上位于上方;坎为水置于北方,在图上位于下方。而先天八卦方位放置:离为火置于南方,在图上位于左侧;坎为水置于北方,在图上位于右侧。就这个先天和后天八卦方位的放置,从古到今的易学学者们也没有一个人把它说清楚过。
根据自然科学的资料,古地磁极倒向的记录中,在最后的所谓布容正向期的最后一次反向期,被称为哥德堡反向亚时段。其顶端的时限被发现者莫尔尼确定为距今 13750-12350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通过几年沿海地区的古地磁研究,大量钻孔资料证实哥德堡反向亚时段的存在,经 C 14 测定距今 10250-11510 年前 [1] 。古地磁极倒向的数据记录,被学者们划分为正向期和反向期,在其中又细分出正向和反向的亚时段。这样划分究竟表示了什么?你在专业院士那里也得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答案。依照笔者的认识,这个资料数据表示,在那个时候,地球现在的北极正处在南极范围内。我们可以取距今 11500 年作为界线,那个时候以前的中国古人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古文明一样,自然会把不动的南天极作为定向的主要标志,置于图的上方。 古人们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斗转星移的现象,而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不动的星星,就象人世间人们围绕着大王一样,这种不动的星星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于是面向不动的星星而依次确定其他方向的定向问题就出现了。在中国古代的地图上存在和易经相似的、上南下北的定向习惯。而埃及人现在依然在制图时把南方置于图件的上方。它们是古代定向习惯的继承和延续现象。
读者会疑问,北极又是如何变动到现在位置的呢?我们引用两段古籍资料看看: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是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是"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 ?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两段文字记录的,一个是天倾西北,其实就是地球自转轴向东翻转;另一个是四极废,即原来的东、南、西、北四极作废了,两者说的是同一次灾难现象。在那次灾难性变动之前,全球应该存在着一期古文明(古 1 期)。如果没有天翻地覆的全球性大变动,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灾难性变化的。这个天翻地覆的全球性大变动就是 地球自转轴突发性快速翻转(简称为地球翻转)。这是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里的一个新发现,希望更多了解地球翻转论述的读者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网址(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earch.asp?author= 慧海舟人 或者 http://www.sea3000.net/ 常健民专栏)看看 。
全球文明从古1期变化到现在期的多学科的许多证据,不是本文要详细叙述的。需要再着重说明的是: 哈普古德教授曾经就古老地图的问题进行过成功的研究,提出了南极曾经处于无冰的温暖地带的问题 [2] 。而且从古老的地图着手,详细论证了前一期史前文明在航海、定向、测绘、制图、数学、天文、制造业等等领域的成就。中世纪欧洲所绘的世界地图被称为 Mappamudi ,现存的中世纪"世界地图"共有 1000 幅左右,其中 90% 都是附在手稿著作中,独立的地图很少。在这些"世界地图"中,最为常见、最著名的就是 T-O 地图。在所谓的 T-O 地图上,一般是东方向上,西方向下, 右边为南,左边为北 [3] 。西藏也保存有东方向上、西方向下、右侧为南、左侧为北的古老地图。这种现代人认为奇特的定向方式,不是古人的无知和随意。而是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发生之前,前一期文明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已经能够准确记录全球性的海陆分布。很显然,就是前一期文明的惯性延续,造就了所谓的 T-O 地图的奇异的定向。古老地图的定向上存在上南下北的方式,经过上东下西的方式的过渡,再逐渐变化成上北下南的现代制图方式,说明地球自转轴曾经在低纬度区域停留过。这种连续的演变过程,传统学术界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可是那些古老的、说不清楚来源的地图,正好给我们标定了全球文明的现在期、古 1 期、古 2 期、古 3 期……。
当现在的北极稳定在南极位置期间,全球文明(古2期)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 那个时候的太阳是"从现在落下的地方升起的,从现在升起的地方落下的" [4] 。这种貌似荒诞的记录古籍中也有记载,只是被外国学者们用"神话和荒诞无稽",尘封在无法研究的角落里面。 地球翻转带来的毁灭性大灾难,摧毁了多期世界文明。历史资料是: "在中国,已经消逝的时代被称为'纪' , 据说,从太初时期到孔子诞生,其间人类已经度过十个纪。每一纪结束时,'山崩地裂,海水暴涨,河流转向,淹没地上万物,毁灭所有生灵 [5] " 对于上古时期的十个纪,其名称分别为:"其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 [6] 所以在 11500 年前的稳定状态(古 2 期)之前,仍然存在着更早期的文明(古 3 期)。当那一次地球翻转运动之前,地球自转轴正好是横卧着的。那个时候的定向就是先天八卦的南北位置,即北极(坎位)向东居右侧,南极(离位)向西居左侧。而古 2 期的古人称古 3 期的遗留文献,自然就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了。如果古 2 期的结束时间是距今 11500 年,至少可以说易经已经存在 15000 年以上。而古 3 期的先天八卦应该存在 2 万年以上,应该不是什么瞎话吧?
古 1 期与现代期文明的突变时间应该在距今 6000-7000 年间,仅仅依靠上下 5000 年的文明最近一期的考古资料,怎么能够解开易经的系统历史呢?国外的学者们能够有延续 20000 年的民族历史记载吗?我们自己具有比 20000 年更长的历史古籍,为什么一定要外国学者来认定才算数啊!
参考文献
[1] 陈德昌 陈俊仪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8 8 ( 4 ) P101-103
[2] Charles H . Hapgood FRGS , 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Chilton
Books,Philadelph and New York , 1996 .
[3] 龚缨晏 邬银兰 T-O 地图中的东方 《地图》 2003 年第 3 期
[4] 希罗多德 《历史》上卷第二册 142 段
[5] H Murray J . Crawford et al , An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ue Account of China,and edition , 1836 , volume l , p . 40 .
[6] (清)马 ? (钦定四库全书绎史卷一 365 )《绎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6 第一版 6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