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文明史观受两大科学思潮的影响:经典物理学和进化论。前者已由卡你波普等人作过批评,后者则有文化相对论学派的检讨。尽管如此,它的影响今天仍很大,其主要特征有:
1.力图用简单化的方法(其极端形式是伽利略式的典型化模型)阐述文化史,排除非典型的、偶然的因素,把文明史描绘成单线发展史或纯之又纯的几个因素发展的历史。
2.以决定论、因果性和必然性为前提,试图象揭示自然规律一样揭示文明发展规律,描绘文明发展过程并准确地预见未来。
3.相信文化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史越来越进步,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相信不同文化系的差异是发达程度不同使然,且“低级发展阶段”的民族必然要发展到“高级阶段”民族现有的状态。这类文明史观所描绘的历史模式没有一个具有普通必然性,现实的文化史不能被强行纳入其中任何一个框架,这个事实使另一些人怀疑文化发展有内在机制,怀疑文化价值的可比性,因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盛极一时。
当代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模式,这就迫使我们反思文化史论所依据的方法。
20世纪的自然科学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乃至进化论的天真。正如普利高津所说:“人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向着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发展的根本变化。”“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处在一个可逆性和决定论适用于有限的简单情况,而不可逆性和随机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之中。”这关于随机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的科学,最主要的是混沌学。
一般说来,一个混沌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混沌是一个非周期性的动力学过程,是不可逆的;2、对初值呈敏感的依赖性,混沌系统中一个小小的扰动变化,会被放大,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3、长期行为不可预测。
混沌系统存在复杂的轨迹。系统在多维的相空间运动,每一个质点的行为是随机的和非线性的。在特定的临界点上,微小的变化可以放大。相对于初始条件,系统会出现无限多个分散性的集合,即既随机跳跃又被约束在一起的奇异吸引子。当一个系统表现为奇异吸引子时:
1、系统演变过程不重复,轨迹不稳定。这是因为,在一确定的临界点微小的偏差会随时空变化呈指数函数放大,随机地布满整个相空间;系统分支在一定区域会出现混乱,原有信息数值经重新吸收包容进系统过程中,发生连续叠代反馈,产生放大效应,以至人们无法用决策论预测未来的状态。
2、系统的轨迹可以通过展开及折叠达到混合。在混沌流的作用下,系统的集合先是发散性的,沿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但这种发散又逃逸不出奇异吸引子的约束,结果,系统经由折叠、迭代而相互靠拢,分布在奇异吸引子规定的相空间,这即是所谓“面包师效应”。
当然,混沌学所谓混沌,决不是只承认混乱,把一切描绘得乱七八糟,而是说,混沌即是有序,混沌产生有序。
混沌即是有序。史蒂文森(Wallace Stevens)说:“狂暴的秩序即是无秩序;而极度的无序则是一种秩序。二者实为一体两面。”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如云、山峰、树冠,其形态复杂奇怪,但内在地包含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是所谓分形(Fractal)。分形既是混沌又是秩序,分形现象的客观普遍性说明有序无序相通的客观普遍性。
混沌产生有序。混沌因子互相耦合形成负反馈,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混沌系统会突然逆转,出现组织和秩序。耗散结构、孤立波就属于这种情况。现代科学表明,我们世界的许多有序系统是从混沌中产生的:从宇宙大爆炸中产生今天的宇宙秩序,从地球的原始混沌状态产生后来的生命,从混沌的思绪中产生逻辑思想,等等。
混沌学理论对我们重新反思文化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虽然我们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和混沌学形式去描绘它(这也许永远不可能)。文化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与文化的直线式发展观的二律背反,或许或借助混沌系统得以解释。与线型动力学相比,文化系统更符合混沌系统的特征:文化的要素无比繁多,这些要素又分属于多领域(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多层次(从思想观念到物质根源)、多等级和多隶属关系(民族、地域、宗教、职业等),它们可以视为文化运动的相空间。这些要素在这些相空间的运动基本是随机性的、涨落式的非线性运动。
混沌系统仍是确定系统中的一种定态:它的扰动来自内部,不存在随机的外部干扰,且系数和初始条件是非随机的。文化也是这样,它的许多初始状况差不多,但后来确实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最初面临的问题、进行文化创造的起点都差不多,只是后来各种因素棗这些因素起初微不足道,后来被放大棗的影响,文化发展的理路才逐步分化,竟至大相径庭。梁漱溟先生关于世界不同文化次第演出的预言我们不信,但他关于文化发展的历程却是有道理的。他说:“最早一段,受自然(指身体生理心理与身外环境间)限制极大,在各处不期而有些类近,乃至有某些类同,随后就个性渐显,各走各路。”
象混沌系统一样,文化演进是一个涨落的过程。一个小小的因素可能会呈指数倍地放大。一个哲人的灵感可能会形成一种传统,影响一个民族上千年;一项科学发现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起枪杀事件可能会导致世界战争……这些现象仅仅是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思辩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其实是文化动力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在文化系统中,不同价值、不同文化特质、不同的意志和选择,使得文化系统中存在无穷的干扰因素,因而“蝴蝶效应”具有普遍性。
文化的演进也存在迭代现象,这就是文化传播中的强化效应。某种思想或价值取向被吸收、溶进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并经过该文化的创造,然后输出,影响更多的人。一种文化特质被另一文化集团(民族)所接受,他们反过来作为传播者对更多的人施加影晌,这个过程类似混沌学中的迭代。通过迭代,一种很小的文化特质会被放大,一种偶然的、不起眼的现象会风行一时。印度人的数字对近代数学的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近代世界史的影响,可以看作一种迭代现象。
文化的这种跳跃性、随机性涨落以及它的迭代行为使文化的演进呈发散性趋势,它不遵循确定的轨迹。不过,它仍能形成某种集合。如果我们把时间、地域、民族、条件看作文化系统的相空间,则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可以被看作文化的奇异吸引子。个人的行为、个别的文化现象完全是随机的,但又能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和模式内。
分支或分叉也是文化演进中的常见现象。文化在传播、吸收、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一源多流、一流多源、多流多源现象,存在不同源流的分野与融合,使得文化演进呈弥漫态,以致我们要想清晰地梳理它们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个思想流派、一种文化传统在演进中会不断发歧,系统会因分支、交叉而走向混沌。在文化演进过程中,人的行为常常处于“迭皱激变”状态,文化常常面临分支和选择,时时站在十字路口。汤因比谈到的公元前725椙氨?/FONT>25年古希腊城邦危机和选择,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许多城邦面临人口增长、生活资料短缺的压力,但不同城邦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科林斯、卡尔基斯在海外夺取农业土地作为殖民地;斯巴达采取征服邻邦的办法;雅典使农业生产专业化,使它出口,发展制造业。结果,雅典的经济和政治革命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上分析表明,文化类似混沌的动力学系统,这种系统是确定的,但却是非决定的。我们能描述它的初始状态,但我们想预测下一刻时,系统包含无数可能的状态,从而使预测变得不可能。例如80年代的社会学家预测21世纪时,是以两大阵营的“冷战”为前提的,几乎没人料到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实际上,造成类似剧变的临界点布满整个文化空间,只是我们的“蝴蝶效应”。
文化的演进是混沌的,也是有规律、有秩序可循的,这种规律是混沌性的规律。
文化的混沌就是有序,或者说,文化史是混沌式的有序。例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模式、民族心理等文化传统,类似曼德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所谓分形现象。一国、一忆族有它的传统,进而,这种传统体现在城市、社区那里,后者对前者呈自相似性,是前者的具体展开。城市、社区的传统又体现在工厂、街道、村落、团体上,再进而体现在家庭和每个人身上,体现在人的思想、行为的每一方面,等等。同样的复杂性一再重复,使文化呈混沌的有序态。所以,我们不能确定一定的文化系统中的人们在具体境况中会怎样选择,也不能确定一定的文化特质会受到怎样的扰动,导致怎样的后果;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稳定的、有序的,它有该文化系统特有的结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因而作为一种传统而延绵不绝。
从混沌中产生秩序和规则,也是文化演进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化危机、混乱到极点,也就是它走向有序的开始。阿拉克西曼德、老子等先哲就认为文化和秩序是从原始混沌中产生的。历史上,天下大乱常常导致天下大治。文化的极度稳定会形成保守、腐败、内耗等无序势力,而这种无序往往会成为文化新生的契机。再如,不同文化的冲突、撞击会造成文化的危机和混乱,但这种混乱不会无限持续下去,相反,它们会出现耦合作用,即经过自我调适,形成良性机制,产生新的秩序,为文化的发展开辟出新天地。
历史不走唯一的一条直线,毋宁说走多维的路向,有如树枝分叉,枝枝桠桠,方向各异:或如生物进化,纲目科种各自分别。虽然灵长类高于爬行类,但不等于爬行类必进化到灵长类。当然,文化又不同于自然物,它存在普遍的吸收、传播等现象,从而使文化发展的道路呈弥漫态发展。这就是鲍亚士(Franz
Boas)学派看到的文化传播现象。历史不存在宿命论式的规律,它不过是现实从无数可能中选择了成为后来事实的那种可能,不过是随机涨落造成了后来的事实。我们应该承认潜历史和潜文化,承认人们本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创造某种文化,一定的文化本可能以其它的形态出现。
混沌秩序表明,未来不是绝对确定的、唯一的。我们面对多种可能的未来,其中有些我们能预测,有些则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不能认定明天一定怎样,并依此来制定行动方案。否则一当情况有变,就被动尴尬。我们只能推测明天会有哪几种可能,实现这些可能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怎样选择好的可能,实现这些可能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怎样选择好的可能,避免不利的结果棗当然,有些结果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的。
混沌规律只能洞察、揣摩、直觉、推测、而不能揭示、推演和精确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