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世界观解读

陆嘉申


      

道观与宇宙观
  史上道观与宇宙观,看似一事,用却二事。道观观自然而然,宇宙观观来源去处,史上谓之"观道"。其用有别于无为与有为,道观人与自然合一之道术,与世无争而用于道教;宇宙观乃天地人三才通贯道法,为人处世而用于儒教。道观之术,道术;宇宙观之分法,道法。
  道观体静,宇宙观察动。静为自然主体,动在自然主体之内。合静动之道,自然本体原本。此观法为道朴之学,道学,主德之性以言人;朴学,主事之理以讲物。道朴之学,自然本体为一之简易省略法,只讲原本大体,不拘细枝粗末。
  宇宙观为认识论,认识论需细致分析与判断,排练归纳与比较辨别,如此方法论展开于各个枝末细节。宇宙观以其一致统一性为大体,有其同一之统一规律与规定。而后其中生成变化之万象与万物,是生成人之场合,人于其中反思认知生成过程与变化规则,以便应用。而这一切生成与再创造之知识与技术,是人认识宇宙,求知现象之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所需要者。天有天产,地有地产,人有人产,所用之处也。人产智慧才能,地产物也财富,天产财富才能之共需,如天有日月星辰,有风雨雷电,有春夏秋冬。财富与才能之得,兑现于天。故天地人三才之道,乃宇宙认识论之结晶。

先天学与后天学
  先天与后天,乃宇宙始终两极之端。宇宙起于何处终于何处,即先天与后天。道曰:终即是始,始即是终。所谓始终相易之有无相生。这一轮之后天,化生为下一轮宇宙起始之先天。这一次宇宙起源之先天,乃上一轮之后天,为"太易"。
  而宋时邵雍《易》学,出现了《易经》史学之大分,按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为分,伏羲八卦为先天学,文王八卦为后天学。这与汉时孔安国与刘歆所谓"《河图》为八卦之原"相符。即先天学为后天学之原。这就解决了《易》卦自然顺序排列问题。
  先天之学,为宇宙始终排序;后天之学,为伦理上下排序。刘牧《河图》数九,《洛书》数十,以中天流行序为用之学。
  先天之学,含宇宙始终与生成顺序,故有邵雍"伏羲八卦排序"与朱熹《河图》十数模型位制。
  后天之学,乃先天卦变之位制,呈天事意志。为人事效法天事之序式,人事法天事,逆数。《周易》乃立仁义伦理之法式。即史上仅以先天学提供了自然宇宙学之序,据此而后则是在更多论说伦理制度建设,由形式结构到必要手段占卜,和东方必然发展之历史原因。如果说西方《圣经》为西方历史文学巨著,那《周经》当之无愧于东方历史文教巨著。后天之学以《周易》为代表,由刘牧《河》九《洛》十按阴阳五行叙述。
  即《周易》只是《易经》之人事伦理学,是从自然学中演生者,为儒经之首。《易经》之先天、中天、后天乃自然宇宙学。《东方智慧之源》已根据"先天卦"演绎出自然中天卦与自然后天卦。
  《易经》之先天学,早已告知着宇宙始终顺序,为一切学科之原引,即道学,也是形而上学之源。
  《易经》之中天学,虽未现于易卦方程,却早已用于国家社会道德仁义建设,其学术在《大学》与《中庸》之中正儒道,也是形而中学。
  《易经》之后天学,已在九宫八卦之《洛书》位序之神秘术数序列。"上下四方之谓宇,古往来今之谓宙。"是全天整体观法,一切大成乃在后天学。但后天学非形而下学,形而下学乃在流行之下之过程或成果。《易经》之后天学乃大全学。大全,无所不包者。
  自然而然之先天与后天,始终起止之处,非人定之处,所谓伏羲画卦乃先天之学,文王八卦为后天之学,乃人定者。

先天学学术
  道统,体统制生。生于体中,以体之静,观生之行。此法乃一体多事之象,即一切现象发生在同一之统一场之中。又是体察观法,即万变不离其宗,万事不离其体。道生之制,决定着流行之序、发展之延、变化之律。故先天学主生。生以制化,化以制成,成以见变;变而又生,生而又化,化而又成。物理与化学之分割,难以合其为一式制。生成,一始终;变化,一过程。生成之间、变化之间,乃一过程间隙,在间隙领域察走向者,玄学。玄学,以其玄机妙算之法,可以掌握走向,所用玄机也。这可是高水准之思维与技术,绝非迷信活动所能发现与创造之发明。当还不知生成因果与变化规律,何以谈投机?如商业投机行为,是积累市场知识前提之后的发生,否则,是盲目之名。故,《易》之形上名曰道与统,形中名曰公与正,形下名曰玄与器。易为公用正定,故无体。易卦生卦由道主,变卦由玄用,成卦由易正。成卦,对象以应意,对事以应用。

中天学学术
  中天学,以形式主张流行之生成与变化,以形象显现成因,即以现抽象,以形征象,为刘牧阴阳五行八卦钩隐术。
  中天之象,只有阴阳五行之气质,以阴阳为气者,五行为质。由气而质,由质而形,由形而器。究器之质,在五行之中;究质之本,不过阴阳二气;究器之成因,道。道成大器,天地;天地所成大器,人。人,为中天学之至终。而人由天地运载,由天地生成;天地之功成在人物之名。人为万物最贵至玄,乃物理化学之至高。人之内学,为心学;人之外学,为仁义。人之经学,为行道;人之纬学,为行事。
  事,起于人而非出于自然。自然所出象与物。事起于意而作为业,吉凶生大业者,行事之道。顺天道以行,为人道;行人道,为事;务人事,为业。此顺序为吉,背之则凶。是说,伦理学说事,非说自然而然。故说,知道易,知行难。身不由己与不由自主,迷也。史上中天学之主要,在事理学。事理学,乃万法唯心,因为事出于意,意出念,念出于想,想出于欲。欲之善恶,而有善事或恶事,乃人为之事,非自然之事。自然而然,无所谓事。
  故现代称自然现象为事物,误也。应称象物,象物,在史上生成辩证法中为"道器",即器之终成于大道之中。在此澄清事实,以区分自然客观与人文主观两大领域。即中天自然学术无"事"。
  以上在自然学术中澄清出无为客观与有为主观二者,"时与事"乃人为认识论之界限之用,在伦理学中为主论。在自然而然之中,生、成、变、化旋环而已,时为场合,事为一义。而在西方文义中,事物不分;在中国文义中,人物不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