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gif (8777 bytes)

  
 
失效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一、 失效和失效分析的定义及问题概述
今天我想提出一个应当在质量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这就是机械产品的“失效”与“失效分析”的问题。首先让我根据国际上通用标准名词术语定义,说明一下什么是“失效”和“失效分析”。失效乃是指机械设备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失效分析—是指分析失效原因,研究和采取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技术与管理活动,再反馈于生产,因而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任何产品,无论是机械产品还是化工产品,都有失效问题,但在国际通用的名词术语中,失效(Failure)一词主要是指机械产品的失效而言的,失效分析也是指机械产品失效的分析工作而言的。机械产品莫不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例如为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或者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并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而制造生产的。人们预期它能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安全可靠地去完成规定的任务。然而,由于每一种机械产品都经历过“开发规划、设计、选材、加工制造、包装、贮存、运输、按装、试运行、使用和维修”等等复杂的过程,而在每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缺陷、失误、偏差和损伤,都可能构成促使机械产品失效的隐患,机械产品就始终存在着失效的危险,特别是在动态负载、高速、高压、高温、低温、摩擦、腐蚀和辐照等苛刻的工作条件下,这种危险性更大。
产品一旦发现失效,必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一般会构成下列两类损失:
直接损失—指失效产品本身的原投资损失;修理或更新费用的损失;失效产品和更新产品所需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损失。
间接损失—指失效设备停产的经济损失;影响其它生产设备失效或停产的经济损失;引起其它生产部门停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身伤亡、引发火灾、水灾、毒害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产品声誉的损失;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政治和军事上的失利,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机械产品失效直接损失往往是十分巨大的。据调查,1979年我国锅炉和压力容器共发生133起爆炸事故。其中较严重的有十起,不仅伤亡严重,直接损失1200万元以上。据1980年统计,冶金、矿山、建材、煤炭等五个部门,因磨损失效而消耗的机械备件达100万吨,经济损失约10~15亿元。在某些失效案例中(例如电部设备、核装置、化工设备等)间接损失远远超过直接损失。如一台30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因鼓风机失效,停机一天,少发电720万度(约70万元产值),还将造成国民经济产值损失3000万元,往往比直接损失大几百倍。若再考虑到其他企业间接损失,就更难以估计,危害的程度也更深远。机械设备的失效问题严重妨碍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因而研究和预防机械产品失效,乃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基本课题。
二、 失效与质量的关系
产品的质量是什么?中外质量管理学界对此做了好几种不尽相同的定义。我国质量管理学界采取“产品质量是使用价值”的一种定义,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我们且从这个定义出发,用工程技术的观点来说明质量的内涵,以便观察产品质量与产品失效的关系,进而认识质量管理与失效分析的关系。
从工程技术观点而言,评定一种产品的质量不仅要有定性的一般概念(例如“使用价值”)和技术概念(例如“可靠性”),而且还需要有定量的技术量度(例如“100cm,330千瓦小时,▽3表面光洁度等等),和了解决定质量的各种因素。说明概念,能使人一听就明白产品的质量所指何义,注出定量的技术量度和质量的决定,才能使人懂得如何从技术上去判别质量和控制质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