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达神
小乘禅定的分类
佛教一般把禅定按性质、境界、功效、果位的不同划分为三类: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前两类属于小乘禅,后一类属大乘禅定。有的方法虽然相同,但出现的境界和修证果位会出现不同的,就再另分一类,即亦世间亦出世间禅。这样就共有四类:
世间禅。属佛教所吸收的印度外道禅定。佛教认为此类。禅定虽由浅入深,跳出了物质世界,但不超越有神论或神我的精神境界,仍有化入神我或与神合一的特征 ( 如婆罗门教一印度教就以“梵我合一”为最高境界 ) ,不能达到佛教所希望的超脱生死的目的,故名世间禅。又佛教认为此类禅非佛家所独有,佛家以外的诸家瑜伽、外道 ( 如气功 ) 也依此类禅渐升阶级。无论小乘、大乘的禅定都以此类禅为根基。世间禅主要有四禅、四等、四无色定。“四”字表明浅深有四等。因是三类各有四等,故又称十二门禅,或名世界净禅。在这里,禅定与三界相配,禅表示是色界之法,定为无色界之法。
亦世间亦出世间禅。此类禅定修行者发心不同,会有两种指向,如利根者依此真断惑,钝根则随禅而生,此类禅也属于佛教与世间共有,故亦名共禅。此类有三种: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以调息为门径。
出世间禅:此类禅为佛教独有,不与外道、凡夫同,故又名“不共禅”。此类禅分四类:观、炼、薰、修,细分有 9 种:九想、八念、十念,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位,超越三昧。此类禅以观想为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