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年前台湾海峡地区已有古人类生活
新华社福州1月14日电(记者禹志明)海峡两岸考古专家最近合作展开的考古研究首次证实,3万年前大陆与台湾两地相连,当时已有古人类生活在这一区域。
两岸考古专家本月初对不久前在福建东山岛发掘出的近百件哺乳动物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这一动物群的面貌与淮河流域的动物群非常相似,与台湾澎湖海沟发掘的完全一样,同属于一个动物群;其中9件鹿角化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人为刻痕,与台湾的这种刻痕化石相类似,显示古人类打猎时利用鹿角作工具,证明当时已经有古人类在台湾海峡生活。
考古专家们指出,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突破,首次将台湾海峡有人类活动的年代推溯至3万年前,并确定了台湾动物群来自淮河流域的事实,推翻了以前史学界认定的台湾动物群源自华南地区的观点,再一次有力证明了两岸同胞自古就是一家人,而东山岛就是连接两岸的“桥梁”。
东山岛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面积194平方公里。在东山海域发现的这批包括古菱齿象、犀、四不象鹿、牛等动物骨骼的化石显示,在距今1至3万年以前地球最后一次冰期时期,因天气变寒,淮河流域的动物南迁至现在的台湾海峡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由于这次合作是两岸考古界首次联手对两岸出土的动物化石进行比较研究,因而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琵琶湖博物馆高桥启一博士、美国华裔考古专家关键等人也闻讯赶来福建东山参与考察。
考古专家们对海底动物化石一件件认真仔细地考证鉴别,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测定出化石的年代,并终于从9件鹿角化石上发现有被人工用石器砍、刻、刮平、磨过的痕迹。
“直至1.5万年前,台湾海峡还是一片陆地,古人类与哺乳动物在此共生共存”,长期从事台湾澎湖海沟古动物化石研究的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何传坤说,“由于冰河时期的到来,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比现在下降了130米至180米,这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祁国琴指出,台湾海峡自古横亘着一道浅滩,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只要海平面下降40多米,这条浅滩便可露出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直到距今约8500年以前,东山陆桥才最后被淹没。“陆桥”使海峡两岸相连接,使远古人类及哺乳动物群得以由北往南迁移,途经福建进入台湾。
来源:新华社 2002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