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云南对最大古滇文化墓葬群进行二期发掘


  云南自上月中旬开始对迄今发现的最大古滇文化墓葬群进行二期发掘,考古工作者计划在3 个月内清理200 多座古滇文化墓坑,截至今天已清理完5 座小型墓葬。

  这个最大古滇文化墓葬群位于云南滇池畔一座名叫“羊甫头”的山坡上。过去两年内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已清理完530 多座古墓,古墓群面积之大实属罕见。在已发掘多年的滇文化墓葬密集区李家山和石寨山,人们发现的墓葬还不到200 座。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山坡上划着纵横交错的墓坑印记,文物考古人员蹲在墓坑里,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件件古老的青铜器、陶器……负责现场发掘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领队杨帆兴奋地说:“在这4 万平方米的缓坡上,估计有以滇文化为主的墓葬1000余座。令人欣喜的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墓葬占了大多数。” 

  据介绍,在羊甫头一期发掘中出土的5000余件珍贵文物中,有大量完整的漆木器和陶器,这是考古工作者首次在云南发现完整的漆木器。最为珍贵的是一套象征生殖崇拜的动物漆木祖,共11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滇人的祭祀用具,它不仅反映了古滇王国畜牧业的发达,还说明在对人类繁衍的认识上,古滇人已从“感生说”提高到了“性生说”的阶段。而且,每个墓坑里都有爪镰和生产工具,反映了当时滇池一带为稳定的农耕社会。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文化繁盛于中国的战国时代中后期至东汉初期,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学术界认为,古滇文化以青铜器为代表,特别是滇青铜器的“失腊”铸造法,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被西方传教士发现后,其高精度的工艺已被广泛用于现代精密仪器铸造。羊甫头墓葬群发现的大量漆木器和陶器进一步丰富了古滇文化的内涵。(记者杨跃萍 邹峥)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