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西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新华网拉萨10月15日电(记者刘喜梅、巫奕龙)西藏自治区在加速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十分重视保护藏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央和区政府先后投入近3 亿元人民币,对布达拉宫、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等重要文物单位进行有效维修和保护。目前,布达拉宫二期、萨迦寺、罗布林卡等古建筑维护工程正在紧张准备前期工作。
  西藏是国家文物大省。据自治区文物局统计,西藏现有各类文物点1800处,其中有古生物石地点、旧石器地点和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勾勒出西藏的历史轮廓,反映出西藏社会生活的演进状况,以及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真实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拥有拉萨、日喀则、江孜3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布达拉宫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目前正在申报之中。
  西藏文物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了防止文物丢失,当地有关部门将文物集中起来,加以保管。1995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成立,拉萨市、日喀则、山南等地也陆续成立了文物局。西藏文物管理机构和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轨道。
  现在,西藏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树立了保护标志,大部分有专人看管,其馆藏文物的登记造册基本完成,建立了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文物档案。从1999年开始,西藏文物局组织内地测绘人员,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建筑实测建档,此项工程计划在3 年内完成。
  在此基础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也将逐步划定。
在国家有关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文物局的帮助下,西藏重要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设施逐步改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和山南地区历史博物馆已经安装了现代化安全防范监控设备,布达拉宫的防火自动报警工程正在建设中,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昌珠寺、白居寺、桑耶寺等著名寺庙的电线改造工程、消防工程正在进行中,部分已经完工。文物单位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大大增强。
  9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并于今年初出台《布达拉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全区文物执法大检查,以确保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