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藏”着古墓群
■已发掘战国汉唐辽金古墓72座
■出土陶器三彩器铁器等珍贵文物百余件
北京市延庆县发现多达72座墓葬的大型古代墓葬群。昨天,在发掘现场,已在这里忙碌了近一个月的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告诉笔者,这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发掘的最大一处古代墓葬埋藏地。
在延庆颖泽洲居民住宅工程考古发掘地,笔者看到,几十个已清理过的古代墓葬连成一片。工作人员正在对最后一个(即第72个)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据市文研所和延庆县文物管理所介绍,这片住宅工程位于南菜园市级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于6月17日完成的先期考古勘探表明,这里藏着几十座古代墓葬。7月5日,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全面展开,截至昨天共先后清理了战国、汉唐至辽金几个时期的墓葬共72座。其中,以汉唐墓为主的砖室墓25座,以汉墓为主的土坑墓47座,也有少量战国、辽金时期的墓葬。伴随如此众多古墓的发现,大量珍贵文物随之出土,包括陶器、三彩器、铁器、铜镜等重要文物百余件。
古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延庆县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专家认为,如此丰富的大批墓藏,充分说明延庆县城附近在汉唐时期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城市。据文献记载,延庆境内,西汉设有居庸、夷舆二县;在唐代时,作为妫州的下辖县,还设有防御军;一般以为汉居庸县治及唐妫川县治和防御军城即在今天的延庆县城附近,此次大量汉唐墓葬的发掘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此次发掘的墓葬还有许多特别之处引起了专家的注意。首先,无论是唐墓还是汉墓,其大量出土物及墓葬形制不仅与中原地区相异,而且与北京地区及其它几个区县出土的同时期遗存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延庆始终是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热点地区。其次,唐墓中共出土3件三彩炉,其造型在全国都很少见,而且三足均已脱落,在墓内也没有发现任何残片。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在下葬时有意去除的,体现了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
工程未动,考古先行。市城建开发公司和延庆县县委在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工程开工前即向文物管理部门办理报批手续,并注入工作资金,保证了此次发掘工作的顺利完成。(张亚丽)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