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600年后敦煌开凿现代石窟
据新华网敦煌7月27日电(记者穆东 朱华颖) 在沉寂了600多年后,开凿的锤声又在敦煌响起,一个崭新的现代石窟目前已初具规模。
记者日前在敦煌采访时了解到,这项工程名叫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其创意最早由著名画家常书鸿提出。工程1998年动工,目前通往地下的通道和新石窟的雏形已经完成。
在距莫高窟20公里的党河岸边,从30米高的断崖上进入石阶通道,就可以来到开凿在地下的一间间新石窟。
公元366年,一名游方僧在中国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三危山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其后的1000多年间,敦煌的开凿和艺术创作绵延不断,各个朝代都在敦煌的洞窟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和艺术。现在,保存有700 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莫高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艺术宝藏。
新石窟的开凿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青海市邮局无偿援助接通水电管线,敦煌市政府则指示党河水库提供水电;日本WACOM工程总经理赠送了电脑用品,上海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无偿协助做电脑规划设计。
按照设计,新石窟全部建在地下,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从结构上看,分为地面入口处、阳光长廊、艺术家生活区、当代艺术石窟群、多媒体石窟群、展厅和交流区。从功能上看,兼具艺术家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信息交流库甚至外太空试验基地的功能。
据介绍,新石窟外貌要保持戈壁断崖状,只在沟隙间以钢结构玻璃罩相连形成阳光走廊,窟内墙和穹顶展现岩石质感,不加修饰,而地面却用大理石做得光可鉴人。新石窟还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