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西安7月14日专电(记者 冯国)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秦代封泥的断代性专著《秦封泥集》最近出版,使秦代的百官志与地理志的总体框架首次得以确立。
专家认为,《秦封泥集》的出版也为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民族等方面提供了翔实可信的历史资料。
这部精装《秦封泥集》,是由相家巷秦封泥的最早鉴定人西北大学教授周晓陆和北京古陶博物馆馆长路东之2 人共同研究整理。本书以相家巷秦封泥为主,并收集了原有秦封泥,共计1,620品。
此外,本书还辑录了秦公印谱131品,是历来辑录最多的1次。
封泥是中国古代封缄物件的遗迹。这种留传下来的物件多数是中国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和木片,即人们常说的竹简和木牍。当古人把所需封缄的物件(如竹简或木牍)捆扎之后,为防止内容为他人所知,便在捆扎的绳结上捺以特制的粘性泥团,再加盖上特别标志--印章,然后用微火烘烤,使其硬化,与物件及绳子连为一体。这种带有印章的泥块,便被人们称之为封泥。
秦封泥是指战国时期的秦国及统一中国的秦朝所遗留下来的起封缄作用的封泥。由于年代久远,在1995年以前,传世公认的秦封泥不足10枚。1995与1996年人们在西安北郊的相家巷先后发现了数千枚秦封泥。学术界认为,这是 20世纪中国继云梦秦简、秦兵马俑等之后,秦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