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三峡枯水石水下躲藏近十年日前露面 华声报   

日前,三峡中部湖北省巴东县一枯水石刻躲藏了水下近十年之后在冒出了水面。这一石刻位於该县东让口镇的绿竹筏 村的长江北岸边上,石刻约有一平米左右,上刻有“化险为夷”,四字右边竖刻:“乾隆辛卯仲春”,左边分两行竖刻:“荆 南观察使者西蜀李拔/率属同修江上题书”。   

这一石刻是长江三峡船工历史的见证,是长江水运奇特的水文站。   

巴东东让口的绿竹筏村是长江西陵峡同巫峡交界处的险滩,这儿江面狭窄,古时候航船到此十有九翻。因此,人们在 岸上建有“义塔”,以收葬在江中打捞得的遇难者尸体,塔边建有的地藏殿至今保存完好,也属国家重点保护搬迁文物。   

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冬季治理河道,河道官员在此刻下这一枯水题刻在江边,过往船只见此标志,就可以放 心安全航行,当地船工又称该石刻为“古代水文站”。历年来凡石刻在冬季水枯出现则表示来年无大水患。因此,每逢长江冬 季枯水,便总有船工和当地群众前往江边观察石刻,庆贺丰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几十年来,长江的水位不断上涨,该枯水题刻很难露出水面,葛洲坝建成后该石刻就一直销声匿迹。巴东县文物部门 也因其深藏不露而无法作保护性迁移。   

今年,石刻不经意抛头露面,有关专家分析,这同长江中上游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有关。县博物馆正抓紧难得良机 着手对珍贵的枯水石刻作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