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两千年前中山国王陵将原样恢复 华声报   

经过周密的勘测和设计,2300多年前的中山国王陵将在河北平山县原址原样恢复。   

中山国曾是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国王在位的鼎盛时期(公元前34 4年至公元前324年),开始修建规模浩大的国王墓、衰后墓及附属的正奎宫、执帛宫、大奖宫等。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战国中山国都城,在平山县南三汲村附近发现了中 山王陵墓群。   

考古人员通过对中山国第五代国王墓及车马坑、葬船坑等进行多次发掘,出土了中山铭文壶、兆域图、双翼神兽 、四龙四凤案、中山古酒等1.9万余件文物,有许多是世间孤品。其中中山铁足大铜鼎、夔龙纹方壶等3件重器上刻有10 00多个中山国鸟篆文字,记载了中山王世系和中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兆域图还被文物专家确定为 世界最早的有文字标述的地图。   

这座墓葬中出土的金、银、铜、玉、陶等类文物,豪华富丽,工艺精湛。尤其是一些人物造型和动物圆雕,与中 原艺术风格迥异,充满了神秘的幻想意味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将战国中山国的历史面貌及风土人情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恢复的王陵地宫是河北省古建筑研究专家根据墓中出土的兆域图补充设计的。河北有关方面决定首期投资600 万元,建设中山国王陵地宫博物馆,之后恢复国王、衰后、王后及夫人5个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