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我国首次在古西域地区发现盛唐佛教石窟 华声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古西域龟兹国地区)县最近发现一座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盛唐时代佛教石窟。   

这座石窟位於库车县城以北六十公里处,有大量汉文题记,壁画风格为汉风,艺术水平极高。这是中国首次在古 西域地区发现汉文化如此完整、丰富的佛教石窟。   

石窟是一位维吾尔族农民在峡谷崖壁上采药时意外发现的。   

文物专家称这一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唐代中央政权与龟兹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紧密的有力证据,也 为研究各民族共同开发新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壁画中大量墨书竖写的汉文题记,是石窟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内容。其中可辨识出裴、赵、梁、寇、李、白、申、 傅、似等姓氏。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研究员陈世良指出:“题记中姓氏之多为世所罕见,表明石窟是由众多姓氏人士捐资修建的 ,这与国内各地石窟大都由王公贵族或富人单独捐资修建截然不同。”   

石窟开凿於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的一条峡谷内,峡谷东南侧是古时龟兹国北方边境要道。   

从谷底沿软梯垂直攀援三十馀米,才能进入凿於峡谷西侧陡崖上的石窟。石窟长四点六米,宽三点四米,墙侧高 一点七米,窟顶为拱形。窟内现存彩绘壁画约十五平方米,保存良好。   

文物专家将这座石窟命名为阿艾石窟。从壁画的内容和风格考证,石窟开凿於盛唐世代,约在公元七世纪末、八 世纪初。石窟以北二十多公里处是唐代屯兵驻守的阿艾古城遗址,石窟周围还分布有可可沙依等四处唐代冶铁、炼铜遗址。考 古专家推断,石窟是由中原来的戍边士兵或汉族工匠合资修建的。   

据《新唐书?西域传?龟兹》记载,公元六百九十二年,唐中央政府“置安西都护府於龟兹,以兵三万镇守”。 此后,大量汉使、汉兵、汉僧涌入龟兹,建寺开窟。库车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