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谱写民族团结颂歌
新浪网
《珠穆朗玛》展示了西藏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歌颂了对藏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歌颂了各民
族之间的团结融合。在其中的"汉藏亲情"段中,随着象征着汉藏亲情的唐柳迎出了几位在 藏民族历史与文化进程中有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几段舞蹈各有特色,其中有表现藏族文字
的发明人吞米.桑布扎的藏族舞蹈、表现编写藏医《四部医典》的学者玉陀.云单贡布的" 景舞"、表现统一西藏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双人舞--唐柳风韵、表现藏戏的创造者唐
东杰布的"白面具舞"、表现元朝"帝师"八思巴叔侄三人的"蓝面具舞"及"加鲁"。为 了便于广大观众深入了解这段剧情,记者特地采访了该剧的副总编导次仁顿珠,他先介绍了
这几位在藏族文化进程中具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
吞米.桑布扎:吞米.桑布扎是藏文字的创造者,据藏文史籍记载:吞米.桑布扎 聪颖好学,颇具才识慧眼,遵藏王松赞干布之命旨,到印度学习印度文法,学成回藏后,他参照梵文文法,创造了三十个字母的藏语拼音文字,创立了藏文。
玉陀.云单贡布:藏医《四部医典》的创始人。云单贡布出身医学世家。他医德超群,群众把他尊为医王的化身。其毕生致力于藏医学。除了编写《四部医典》外还著有《内外密部》、《解剖幻鉴》、《心脏及治疗之管》等三十多部著作,对藏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
唐东杰布:藏戏的创造者。唐东杰布 (1385年--1509年) 噶举派僧人, 他因看到西藏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于是决心为民修桥造船,他一生共计建造了五十八座铁
索桥,六十四座木桥和一百一十八条渡江船。为了修桥造船,需要广泛地募化筹集巨资。他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白面具"藏戏艺术形式,不断吸收、借鉴、加工、提炼,逐渐发
展成为具有今天规模的"蓝面具"藏戏,迄今已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
八思巴:元朝帝师八思巴(1235年--1280年)本名罗追坚参,西藏佛教 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幼从伯父萨班.贡嘎坚赞归顺蒙古,1260年封为国师,
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行政事务。后奉忽必烈之命,仿照藏 文字母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因造字有功,于至元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
大宝法王。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出生于公元617年,十三岁时继位。当时吐蕃王 朝发生了灾难性的变化--大臣离心谋叛,父亲被谋害致死。他执政后,平息了内乱,并于
公元633年迁都拉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使吐蕃奴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642年,松赞干布二十五岁时,迎娶了唐朝
宗室文成公主入藏,才高德重的文成公主到达西藏后,给卧塘带来了迅速的繁荣与发展。文成公主到西藏后,把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授给了藏族同胞,对促进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开创了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先例。他对西藏的历史有着重大的贡献,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写下了藏族历
史的光辉篇章。充满深情地描绘完几位藏族英雄人物,次仁顿珠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描述了 这段团结颂歌的藏戏舞蹈,由于该剧的对白均采用藏文,因此我们特请他翻译成汉语。以飨观众。带歌唱的吉祥圣乐再次奏响。曲别拉姆,扎西雪巴及在场全体翩翩起舞。元代帝师八思巴叔侄三人用藏戏纵声歌唱祖国统一,歌唱在统一祖国下的国泰民安、西藏稳定昌盛……
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以100分钟的时间长度浓缩了西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歌颂了祖国的统一,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