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固镇县南城孜遗址第二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古城墙和壕沟等遗迹。这是固镇县继垓下古城遗址之后,发现的第二座史前城址。
“古城墙呈梯形,北墙是东西向,东墙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墙大概是南北走向,南墙被澥河冲刷,已不存。 ”现场考古人员武汉大学考古系博士曹昭介绍,考古人员判定这段城墙修筑于距今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
南城孜遗址位于固镇县湖沟镇境内,现辟为农田,由多个谷堆组成,是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挖掘两个月以来,除了发现大量的房屋、灰坑等遗迹之外,考古人员在遗址的东部还发现了古城墙和壕沟的遗迹。城墙和城壕遗迹的发现,证实了南城孜遗址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史前城址。
在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在一个窖穴遗迹中,发掘出土了鹿头、鹿角、龟甲、牛骨等大量的动物骨骼和小麦、水稻等植物种子。考古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对于研究这座古城的变迁和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
南城孜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是固镇县继垓下大汶口史前古城遗址后,发现的第二座史前古城遗址。考古人员表示,如此近距离的发现两座史前城址在全国还十分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