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石家庄首次发现大规模先商遗址

  “这是石家庄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遗物最多的先商遗址!对于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研究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昨天上午,省市文物专家在鹿泉北胡庄遗址发掘现场,向记者披露了省会考古的又一喜讯。

现场

先商遗址距今4000年

  鹿泉北胡庄遗址的发现绝非偶然,石家庄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昨天透露,这一带早在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就已是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今年这里要修陕京输气管道,文物部门率先进驻进行抢救性发掘,先商遗址的发现是个令人兴奋的惊喜。由河北省文研所、石家庄市文研所和鹿泉文保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4月1日开始发掘,已经开挖了1000平方米,完成了600平方米的发掘。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还要再发掘1000平方米。”他同时透露,这片遗址应该有15万平方米,“目前仍然保留有五六万平方米。”

  昨天上午记者在北胡庄东北的一片农田看到,从东到西排列着40个方形坑,这就是考古人员所说的探方,不少方坑的边上摆放着灰色和土黄色的陶器残片,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挖掘出来的陶器残片有何区别,考古人员表示一是看器物是在哪个地层出土,另外先商的陶器胎薄,纹路比较细。在其中三个坑中记者还看到了古人类遗骸,有的遗骸头东脚西,也有的遗骸头北脚南。考古队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段宏振介绍说,“这些遗骸出自商代墓,应该是平民。”记者看到这些探方都不深,距离地表两米左右,一些探方有半圆形的地穴,考古人员透露这是当时人们用于放置杂物的“灰坑”。段宏振指着这些遗迹告诉记者,:“从地层年代和出土的东西特征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先商遗址,初步推断距今4000多年,同时这一带还有商代和战国的遗迹。”

  在考古队驻地记者看到复原后的部分出土器物,有三足大肚的鬲,考古人员说这是典型的商代器物;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陶片则是先商时的农业工具——铲,考古人员拿起的一个长形粗针状器物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它叫骨锥,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还有截动物骨头上分布着几个孔,这是商代人们用于占卜的卜骨……对此段宏振告诉记者,“初步推断这一带应该是个聚落遗址,是个人类长期居住点,从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先商时的人们以农业为主,种植小米等作物,另外他们也打猎,这次遗址就出土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鹿角骨架。他们居住的房屋有半地穴,也有的是地面建筑。”

价值

石家庄是商人发祥地之一

  商族始祖名契,《史记》记载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其氏族为商族。夏朝建立之后,商族是夏的直属。商族随着势力的强大,最终取而代之。商文明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发生模式代表着东方古代文明的产生模式,在人类文明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多年来关于商人发祥地究竟在哪里依然存有争议。

  段宏振告诉记者,商人与燕赵区域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国内学术权威丁山、邹衡等认为商族始祖契的居住地就在平山县东南一带,“具体说,就是平山县东南20里左右、黄壁庄一带,鹿泉北胡庄先商遗址的发现,正好跟他们的结论互相印证,提供了最新的实物证据。商人的故地、发祥地就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漳河一带,追溯商人最早的祖先应该在滹沱河流域,北胡庄先商遗址发掘为研究商人的来源提供了新证据,因此此次考古发掘也是石家庄市文化史上重要事件。”他同时强调,夏商周三代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夏文化圈集中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商族人的不断迁移壮大,开创出新的文明,将夏文化圈扩大至河北南部一带。先商文化研究对于探源中华文明,特别是河北文化的形成意义重大。

  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则表示,石家庄已发现商代遗址200多处,“最著名的就是建国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台西遗址。多年来包括赵县、元氏等地都发现过商代遗址,省会的诸多专家和学者早就推断石家庄有先商遗址的存在,只是一直不知道在哪里。北胡庄的这处先商遗址早就登记在册,没想到在这里挖出了先商的东西。在石家庄这么大规模的发现先商的东西是第一次,原来也有零星发现,都是一个半个的陶片之类。这次的发现相当重要。今后我们将把这一带的遗址和考古发现联系起来,进一步展开研究。”

延伸

北胡庄遗址

要申报省保

  除了继续挖掘,如何保护成为当务之急。石家庄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对记者说:“成片的保护不太现实,现在我们计划结合实际,给它划定界限,树立标志,适时地设立保护单位。毕竟先商的东西在石家庄大面积、大范围的发现还是第一次。文物普查结束之后要申报一批文保单位。作为重要发现,这处先商遗址肯定要申报省保。”另外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建议保留部分遗址,为今后的考古和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5月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