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科教城三期工地上连续出现多座明代墓葬。来自省考古研究所的杭涛担任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队长,他透露,目前已挖出4组墓葬,分别为吴氏和恽氏之墓,武进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谈大庆表示,根据区文管办掌握的恽氏家谱,可推断此处的恽氏墓葬群为恽南田先祖之墓,具体事宜要待考古队继续挖掘后才能明确。 据当地村民反映,工地所在地叫湖塘镇大华村委寿山村,1967年这里曾被村民动过,相传所挖的墓主人叫恽釜,当时出土了一对小金人,卖了一二百元。 省考古研究所杭涛介绍,前几天发掘了2组共6个吴氏墓葬,为两对夫妻,均为一夫两妻。其中一座墓志铭上有“明承事郎南水吴张孺人墓志铭”字样,根据家谱可推断年代为明嘉靖年间,这位“孺人”的丈夫当时的地位相当于七品官,但没有担任实职。而北部墓葬的墓志铭已漫漶不清,依据仅存的字样查县志,推测该墓葬年代应在弘治、正德年间,按排列顺序左昭右穆,专家推断北部墓葬主人为南部墓葬主人的长辈。 “这处明代墓葬群大概有10组恽氏墓葬。”谈大庆说。这两年,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文物普查活动,自己根据文管办资料及村民手里的家谱,大胆推测此处有墓葬群。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谈大庆寻访了当地村民,年过八旬的张九头回忆,年幼时在此地曾看到过墓碑、石人、石马,“文革”中许多墓葬被改成了农田。 最令谈大庆期待的,是发掘出恽釜的墓葬。对于村民间恽釜墓已被挖出的传言,谈大庆并不相信。今天,考古队将开挖两座石室墓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