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考古历史专家聚郑州 探索华夏文明起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文明探源:考古与历史的整合”学术研讨会,11月23日在郑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河南等14个省市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结合探索华夏文明的源头以及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展开讨论。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历史发展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对全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包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出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夏代以前的情况却不太清楚。为此,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了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华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目前,国内部分专家认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期就是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尔后“禹传启,家天下”。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正式形成。但是,对这样一个时期,以及《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长期以来考古界与历史学界也有争论。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探讨华夏文明史,考古学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考古学研究同样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研究的方法和模式,在课题的组织上,吸收不同学科的人来参加,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这方面,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积累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经验。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不仅要依据古代文献记载,而且要运用考古资料,通过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整合,才能梳理中国上古史的发展脉络,真正找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