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去世时间晚了两年
“长乐打郑和牌,思路没错,但一定要紧扣历史,不能出现常识性错误。”近日,长乐郑和研究会的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前不久,他在长乐闽江口公园内看到,去年新落成的郑和石雕像所刻的郑和去世时间及郑和下西洋中的某些时间出现了常识性错误,如郑和的去世时间应为1433年,而石像底座却标着1435年。
据了解,郑和石雕像是目前海内外最大最高的一尊郑和雕像,乃闽江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14.05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底座所标注的郑和生卒时间为“(1371~1435年)”。
郑和去世时间
引自《辞海》
南京郑和研究会的孔令仁解释了郑和去世时间应为1433年的原因。他说,郑和逝世于1435年的认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1985年均是如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权威的郑和研究的老学者郑鹤声通过考证认定,在1435年之后,明朝的皇帝旨意中再也没有提到郑和的事迹,以此推断郑和在1435年去世。1985年,中科院海洋所郑和研究专家郑一均提出,他在北京图书馆《非幻庵香火圣像记》最后一页看到郑和死于第七次下西洋的返程途中,即明宣德八年,1433年。孔令仁说,《圣像记》的著作时间距郑和去世仅20余年,这样的直接证据虽是孤证,但比起推断来,明显具有说服力。随后,学术界都采信了这个观点,邮票也是这么标注。
长乐市一位参与郑和石像塑造决策的官员说,该雕塑所标注的郑和去世时间,是引自《辞海》的,但那已是旧材料。长乐郑和研究会顾问张国英说,他们已向长乐文化部门提出,但至今错误仍未被纠正。
下西洋时间错误
源自《明史》
另据长乐郑和研究会的专家介绍,这个标志性的雕塑所刻的郑和下西洋的第六次返回与第七次出发时间均出现错误。其中第六次的返回时间在底座上是刻为永乐二十年八月,确切的时间应为永乐二十一年;第七次出发时间为宣德六年闰十二月,而确切时间应为宣德六年春,而不是农历年底十二月。
据介绍,底座上所标注的时间主要引自《明史》。张国英说,上世纪30年代在长乐南山土的《天妃之神灵应记》石碑,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石碑明白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的准确时间,该碑为郑和舟师所造,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准确性,比清代所编纂的《明史》要高得多。之后,判断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均以石碑记载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