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镇遗址考古证明:人类五千年前就进入“温室时代”
人类大量砍伐树木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进而使全球气候变暖,这已是现代人形成的共识。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大约5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进入了“温室时代”。
这是中美考古学家在对山东日照龙山时期(公元前2600-2400年)两城镇遗址长达十年考古后研究所得的结论。考古队从这一遗址中发现了各类植物遗存,为探索史前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95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专家与美国部分考古学者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距日照市东北20公里的两城镇进行区域系统调查,一开始考古队就确定了进行综合植物考古研究、认识人类为与植被关系。
考古专家称,早在1万年前后,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了农业活动,早期人类活动对森林等植被有重要影响吗?逻辑上是有的,但考古界一直都无法提供出科学答案和证据。
当今学术界中,对于史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传统观点认为,19世纪之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气候变化,或者环境灾难影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乃至消亡,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很微弱。
中美联合考古队在两城镇遗址中采集了大量的木头样品,并对其中的21个浸水木头样品和3块木炭进行了研究。
考古人员发现,在两城镇遗址中保存下来的木头样品主要是史前人类燃烧和建筑活动的遗留,主要用于炊煮、照明、烧制陶器,可能还有青铜冶炼等活动。现场大量木炭的发现说明龙山时代居民已开始大量采集聚落周围的植物作为薪柴。发掘出的各类房屋遗迹,说明当时房屋建筑也需要大量的木头。
考古队推测,古代人类还将植物用于很多其它用途,如药物、制作家具、制作各种生产和生活工具、动物饲料和配制燃料等,只是这类植物遗存不容易保留下来,被发现的可能性小。
考古队成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认为,两城镇种种植物遗迹表明,史前人类就已经广泛开展了森林和农业活动,大量采集木材,在前工业时代确实已经出现了二氧化碳增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