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三星堆的青铜时代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距今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古人最早发明的。其实在此之前,史书里已经说,黄帝时,蚩尤部落已经把天然的铜做成兵器用于战争,并一度战无不胜。

  中国青铜器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大概延续了1500年左右,它的高潮,出现在商周时期。这个时候的青铜器,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一件件绝世精品,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1986年,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我们以前从未见过,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也都找不到与之相类似的文物。三星堆人创造出这些奇异、诡秘而陌生的青铜器,到底想说明什么?

  让我们诧异的是,有些青铜器根本就无法解读。一件青铜器,模样如同一个穿着衣服的无头人一样。他的衣服上,刻着五只猫头鹰,下面是两条腿;然而,当腿着地的时候,衣服上的猫头鹰却是倒立的。另一件人身鸟爪形人像,穿了一件紧身裙,而它的脚丫,竟然是鸟爪。它到底是神,是人还是鸟?

  距今3000多年前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此时,青铜冶炼技术逐渐成熟,大型青铜器开始出现。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古国,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商王朝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们创造出来的青铜器代表了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史学界称之为青铜时代。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让我们看到了古蜀人奇异的手艺和创造力的荣光。不过,让三星堆进入青铜时代的,显然不仅仅是这几件青铜器而已。

  纵目面具

  古蜀人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中国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说的是成都平原上的狗很少看见太阳,一当太阳露出脸时,它们就感到奇怪,感到是个怪物要去叫,要去咬它。成都平原自古多雾,天基本上是阴沉沉的,生活在这里的蜀人想要看清远一点的东西,很不容易。天长日久,古蜀人十分沮丧。他们就在想:怎样才能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呢?

  终于有某代蜀人发现,把眼睛集中在一点上,把耳朵拉长点,看和听的效果都要好得多。神话史上的两位神仙据说就是如此:千里眼为了看远点,眼睛要伸出眼眶;顺风耳为了听远点,耳朵变得比兔子还长。

  对古蜀人来说,这个发现是创造历史的。困扰了无数代蜀人一辈子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蜀人决定把这个伟大的发现用青铜铸造出来。于是,一大批青铜器很快造了出来:眼睛或眯起来,或已经伸出了眼眶;耳朵已经完全竖了起来,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1986年,这批曾让古蜀人无比自豪的青铜器在三星堆遗址出土。它们的形制,跟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并无太大差别,考古学家称之为“纵目面具”,迄今为止,这些面具共出土了数十件。最大的那一具,是倒立在祭祀坑里的,远远看上去,像把椅子一样,挖出来才知道是个2米多长的巨型面具。面具的眼睛是柱形的,这大抵意味着:它有超乎寻常的望远能力,可以看见很远的地方。两个尖尖的耳朵像鸟的两只翅膀一样。三星堆人认为,在天空中飞翔的鸟能够听到很远的声音,甚至是云霄之外神灵的指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纵目面具描绘的是一些脸,是三星堆王国在特定的情景下需要的超现实的脸。它们产生于蚕丛王和鱼凫王的政权更迭时期。蚕丛部落衰败后,鱼凫王取而代之。不过,蚕丛的子民都记得自己是跟随蚕丛王来到成都平原定居的,蚕丛对待他们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好,所以都不买新任蜀王鱼凫的账。于是,鱼凫王用青铜铸造出蚕丛的脸,令人把它们放在宗庙的中央,蚕丛遗民看到了,果然安分了很多。

  学者孙华还有一个观点。他说,纵目面具根据眼睛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眼睛的瞳孔如柱形突出于眼球之外的是神;眼睛中间有一道横向棱线,没有表现瞳孔的,应该不是普通的人;眼睛中或有眼珠或用黑墨绘出眼珠的才是普通而真实的人。自古以来,眼睛便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眼睛开闭的幅度大小,眼球在眼眶中位置的变化,甚至瞳孔的大小,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些纵目面具似乎也想传达着一种信息。

  民族志记载说,许多民族的神职人员在通神做法时,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药物,他们被称为萨满。这些萨满,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都是一些不正常的人,他们之中有瘸子、疯子,更多的是瞎子(也叫鼓矇),古人认为这些人反而可以更好地跟神沟通。三星堆古国大抵也有这么一群人,纵目面具塑造的便是一个叫鼓矇的阶层。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掌握着较高的文化,眼睛却是瞎的,在辉煌奢华的三星堆文明中,真的是这群瞎子掌握着古蜀人的灵魂吗?

  青铜神坛

  古蜀人心中的天堂

  青铜神坛,跟青铜神树一样,被誉为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三件青铜神坛残件,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历时两年,才将神坛成功修复。

  修复后的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底层兽形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其中的兽,便是著名的“坛下神兽”。神兽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动感,彷佛正在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上面的神坛。它们的眼睛是纵目的。一说这种神兽叫角端,跟麒麟一样,是上古时的神兽。两汉时期的成都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写到:“神兽有麒麟和角端”。据说角端日行万里,通晓四夷的语言;世间的事,都瞒不过它。寺庙里的和尚常常圈养它们看护寺门,它对人和善,专吃豺狼虎豹。

  第二层居住着四个大立人,他们的脸,跟出土的纵目面具一样,威严肃穆。剽悍的身体上,套着一件紧身的对襟衣;衣服背后,画着数轮正在散发着光芒的太阳,这个太阳造型,很容易就让我们跟金沙的太阳神鸟联系了起来。大立人戴着帽子,系着腰带,手中抓着一根藤条。更为奇异的是,在它们的帽沿上,还有左右两张脸。模样很怪,长眉、大眼、直鼻、阔口,活像个小丑。

  第三层是高山。四座山峰相连,峰顶上还有一轮太阳。也许,古蜀人想塑造的场景正是太阳在正午照在山顶上那壮观的一幕。这些山峰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盆地”,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四川盆地。我们知道,四川周边有秦岭、岷山,四川盆地由此形成。难道3000年前,古蜀人已经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像一个被包裹着的圆盆一样?

  最上面一层是最神秘的,这似乎是一个方形的匣子。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他们可能是古蜀国的巫师,通通盘着头,穿着祭祀用的长裙,双手呈环状,如同青铜大立人一样抓着什么。神坛的用途,也异常扑朔迷离,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着古蜀人天、地、人三界观念。

  青铜轮形器

  太阳、盾牌还是车轮?

  众多纵目面具和青铜神坛的出土让整个考古界欣喜不已,随坑出土的一些车轮残件一样的青铜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目光。

  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几件“车轮残件”,考古学家把它们复原后,发现它们就像车轮一样,并且似乎可以组成一辆威武的战车。于是,考古学家又开始寻找战车的车身。这个推断一度让考古界兴奋不已,同时期中原地区的战车几乎全是木制的,从不使用青铜铸造,古蜀人也许就是最早用青铜铸造战车的人。也许,当年古蜀人正是乘着这些青铜战车挥师中原,参加牧野之战。

  然而,几年过去了,想象中的车身却迟迟没有找到,这又让这几件轮形青铜器的用途重新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人说这些青铜车轮器是古蜀人战场上使用的盾牌,不过这个推断也很快被考古界引为谬误。青铜轮形器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圈,周围等距离分布着5根支撑棍,敌人很容易就可以从中间砍杀过来,这样的盾根本起不到任何防御效果;而且,这些青铜轮形器作为盾牌显然过于沉重,三星堆人如何手持这些笨重的盾牌作战?

  自1986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常常出土一些神秘的文物,这些文物自成体系,跟考古界熟悉的中原文明有很大区别,根本无法破译,考古学家只能根据它们的质地和形状猜测他们当时的功能和地位。这几件青铜轮形器也是如此。谜团还没有揭开,就有学者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青铜轮形器的5根支撑棍是经过精确分割的,几乎分毫不差,这件青铜器代表了古蜀人在数学上深厚的造诣。

  考古学家把目光投到世界文明中,试图寻找答案。苏联学者谢·亚·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一书中曾经提到过古人与太阳的联系。他说,远古时期的古人喜欢用轮形、盆形、圆形的器物表达他们对太阳的敬意,这些器物中间往往还有一个“十”号或射线,用来代替太阳的光芒。正如托卡列夫描述的那样,三星堆的青铜轮形器大抵也是对太阳的一种摹画。

  青铜轮形器中间凸出,周围是呈发射状的光芒,芒外还有一周圆晕圈,它描绘似乎是一个正在发出耀眼光芒的太阳,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太阳。这样的太阳形象源于三星堆人对太阳的观察。英国学者罗森认为,这些青铜轮形器曾经被供奉在神庙中,接受着古蜀人的顶礼膜拜,是祭祀礼仪中的必需品。至此,青铜轮形器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称号:青铜太阳轮。

  青铜龙柱形器

  留着山羊胡子的龙

  在三星堆遗址中,龙也时有出现。据说在古代,龙是存在的,贵州安顺就出土过“中国龙”化石。史书说,伏羲“以龙纪而龙名”,说明新石器时代,可能还有龙,只是因数量稀少已经被当作了神物。

  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龙一直备受古人的敬仰。那些有着不同图腾崇拜的古人,纷纷将自己部落的图腾嫁接到龙身上。崇拜猪的部落,说龙很粗壮;崇拜蛇的部落,说龙头上没有角;崇拜羊的部落,说龙是有角的。我们现在见到的龙的样子,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最后定型的。

  3000年前,古蜀人也创造过龙的模样,他们创造的龙的模样,却是最神秘的。三星堆出土了一件青铜龙柱形器。一条小龙在趴在青铜器上,瞪着眼睛,张开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伸着脑袋四处张望,后爪紧紧抱着青铜柱。它有一对大耳朵,耳内侧长着一对犄角,却留着山羊胡子,看上去,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一样。威武的龙,到了古蜀人手中,奈何变得如此沧桑?

  青铜神树上还藏着古蜀人的另一条龙。这条龙的尾部已经残缺,却仍然是商代青铜龙中最长的一条。铸造这条龙的时候,古蜀人卖了一个关子,故意把它弯成了S形,看上去曲曲折折,很是奇怪。然而,在安放到青铜神树上后,令人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无论是正面看还是侧面看,这条龙都是S形的,如同正在腾飞一般,跟枝繁叶茂的青铜神树,天衣无缝地融合了起来。

  眼形器

  古蜀人看世界的窗口

  新石器的古人,普遍有着崇拜的风俗。他们崇拜日月山川、天地水火;崇拜龙凤鱼蛇、牛羊猪狗;崇拜祖先神灵。除之以外,古蜀人对眼睛似乎也有着特别的兴趣,古今中外,崇拜眼睛的民族并不多见。如此说来,古蜀人也算一个特立独行的民族。

  1986年,三星堆共出土了5件眼形饰,33件眼泡和71件青铜眼形器。那些“如此庞大而又独一无二的眼形器,可谓世界考古史上的一道奇观”。其实早在河南二里头,就已经有过眼泡出土,当时,考古学家并不明白它们为何物,直到三星堆如此众多的“眼睛”露面,这才真相大白。

  青铜眼形器,像一只只巨大的眼睛一样,主要有三种形状:直角三角形,钝三角形和菱形。两只钝角眼形器,可以拼成一个菱形眼形器;四只直角眼形器,也可以拼成一个菱形眼形器。菱形是什么形状?它就是一个眼眶和一只眼珠。三星堆人用高明的算术方法,把眼睛观念融于其中。

  飞鸟、鸣蛇、雄鸡

  栩栩如生的动物世界

  鸟形器是三星堆最常见的。青铜神树的枝头上有鸟,青铜礼尊上有鸟。还有许多鸟,出土时便是形单影只的,谁也不知道它们原先栖息在哪里。古蜀人似乎时时刻刻不忘提醒后人:我们是崇拜鸟的部落。

  三星堆的鸟,据说代表着蜀王鱼凫。鱼凫的“凫”字,指的就是水里捕鱼的水鸟。正因为三星堆人崇拜鸟,以鸟为国家的名称,所以才有了如此之多的鸟形器。最具震撼力的是一只青铜大鸟头,通高40.3厘米,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勾喙,如此巨大的体积,似乎说明了它在这些鸟形器中的地位。一说它就就代表着鱼凫王,是鱼凫王权力的标志。

  这些青铜鸟中,还有很多杜鹃。古蜀历史上,另一位君王杜宇据说死后化成了杜鹃,而他生前,也是以杜鹃为族号。

  三星堆的青铜蛇,多呈S形状,彷佛正在游弋或昂首攻击。青铜蛇头部宽大,还戴着冠,眼球呈圆形凸出来,腹部有一排鳞甲。最为奇特的是,蛇的头部和背上竟然长有翅膀。《山海经》里面说,鲜山上,有一种蛇,叫鸣蛇,样子长得像蛇,却有四个翅膀,声音像磐石一样。据说这种鸣蛇不是祥物,见到了就要大旱。三星堆人的青铜蛇,可能就是这种鸣蛇。不过,他们对鸣蛇并无好感,青铜蛇出土时,早已成了碎片。

  此外,三星堆人还用青铜铸造出虎、雄鸡、鹤等动物的造型,加上飞鸟和鸣蛇,成都平原上的动物大抵是非常多的,他们和三星堆人一起,奏响了生命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