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商文化时期大型墓葬群首次现身
9月3日,从鹤壁市刘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先期开工项目——我市刘庄遗址考古发掘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首次发现的先商文化大型墓葬群,填补了先商文化发掘研究的一项空白,极具历史和考古价值,将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新的实物资料。
刘庄遗址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 镇刘庄村南,遗址面积30多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占压遗址面积7万平方米。今年6月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我市文物工作队并邀请郑州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考古专家对刘庄遗址实施考古发掘。
经过50多天的现场发掘,工作人员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迹600余个,出土大量文化遗物,采集大批人骨、兽骨、木炭、土样等标本,共发掘墓葬269座之多,其中还发现了一座石棺墓。这一时期的石棺墓主要见于我国北方长城内外区域,中原地区发现石棺墓尚属孤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赵新平:“这种石棺在夏时期、在中原地区、在河南也应该是第一次发现,这种东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发掘所见文化遗存可分为两个时期。遗址下层为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主要遗迹现象有房址、窖穴、灰坑、灰沟、灶坑、陶片铺垫现象等。遗址上层为先商文化墓地,墓地在发掘区域内可分为东、中南、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墓群。三个墓群墓葬均成多排规律分布,墓框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狭长,单人仰身或俯身直肢葬式, 80%以上墓葬有随葬陶器1至 6件不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平:“这个墓葬的发现,包括它出土了很多随葬品,包括墓葬的排列的规律、包括它的规模,对于研究先商文化的葬俗、葬制,包括人种所属、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商人起源,应该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也会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考古专家指出,目前,考古界已经发掘的先商文化遗存以居址为主,主要分布于冀南豫北地区,但墓葬从未发现过。我市刘庄先商文化墓葬群的发现,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