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惊现大型瓷器坑 百万残片尽纳瓷器精华
当工人们缓缓铲去位于北京明皇城西北角的一个坑上的沙土时,呈现在眼前的竟是满满一坑的瓷器残片。北京市文研所的考古人员闻讯赶来,如获珍宝似地把这些瓷器残片装进箱里才发现,这些瓷器残片竟有上百万片,整整装了满满1200多箱。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兴奋地宣布,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明瓷器库,它尽纳了明朝瓷器之精华。不过,这个瓷器坑的来历目前还是个未解的迷。
这个长7.8米、宽5米的大型瓷器坑是今年7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铺设供暖管道工程时发现的。据史书记载,瓷器坑所在的前毛家湾位于明皇城西北角的西侧,其北面是明代所设的太平仓,西面紧挨鸣玉坊。鸣玉坊是当时较大的居民点。专家据此推测,这个瓷器坑的形成原因,可能与当时其附近的官府仓库、居民点有一定的关系。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有关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出土的大量瓷器残片,绝大部分是民窑产品,仅有个别出自官窑。这批瓷器除少量为明代之前的遗物外,其余绝大部份属于明代早中期;窑口较杂,有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德化窑等,其中以景德镇烧造的最多;所出器型有各类碗、盘、杯、罐、壶等,基本涵盖了日用瓷、陈设瓷、建筑用瓷等范畴;釉色以青花釉、白釉为主,还有青白釉、龙泉釉、蓝釉、琉璃等。此外还有较为珍贵的红彩、红绿彩、青花红绿彩;纹饰图案种类题材丰富、典雅秀丽、清新明快、极其写意、自然传神、意味隽永,极具艺术魅力。
专家认为,一次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瓷器,在国内尚属罕见。而且这批瓷器时间跨度长、窑口杂、器型丰富、釉彩种类繁多、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科技、美术、民俗等研究价值。
目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正对这批瓷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