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物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2000年秋,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挖掘现场,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抢救保护性发掘获得重大发现,一尊人面鸟身、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频伽”,汉语译作“妙音鸟”首次出土。中国考古界专家认为,“迦陵频伽”可与古埃及金字塔前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的残臂维纳斯媲美。然而,这仅仅是西夏文物的“冰山一角”。从西夏王陵到西夏佛塔,从西夏文字到西夏印刷术……一个个历经千载的西夏之谜也随着西夏文物的陆续出土,不断重现在世人面前。
近日,记者就西夏文物的民间收藏情况,采访了西夏王陵博物馆有关专家。据了解,西夏文物的数量相对较少,品种也较为单一。流于民间的西夏文物主要为西夏时期的钱币和西夏黑瓷碗。这两种文物可以在文物商店的柜面中零星见到。另外西夏铜牌饰、西夏官印、剔刻花瓷器在民间就显得相当珍贵了,拥有者也多为半收藏半经营状态。
但是,一些专家告诉记者,西夏文物在近几年中,多为施工时零星出土,因此不好监护。另外,极少的盗墓行为也使部分西夏文物流于民间。为保护珍贵文物,博物馆的人员也常常在市面以高价收回文物。从目前情况来看,西夏文物的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近日,银川市西塔附近的几家文物商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西夏文物因其数量稀少,显得相当珍贵,许多西夏文物往往是有市无价,决定了西夏文物的交易频率不是很高,成交一件文物至少在数万元到数10万元之间。而且市面上很少能见到。目前,市面上交易的西夏文物也多为赝品。
“那么如此珍贵的西夏文物为何还能在民间交易?”面对记者的提问,文物商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国家对文物买卖的判定不清,致使许多珍贵文物常以私下交易的状况在民间流通。正是因为这种私下交易的存在,许多古墓被盗,大量文物流于国外。许多文物商也建议由国家来掌握文物市场的买卖。但国家掌握文物市场,又会在不同程度上遏制文物收藏行业的繁荣。
一位西夏学学者对记者说,西夏文物因其稀少,显得相当珍贵,每件西夏文物对西夏文化的研究都不容忽视。但由于我区的现行的文物管理条例是20世纪80年代出台的,导致了在20年后的今天,许多违规的文物交易不能受到相关法律约束。另外,西夏文物分布相对分散,也致使文物单位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管理。银川市正处在发展建设阶段,建设城市要强调文化思维,把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妥善处理文物保护问题上,既要坚决克服出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功利主义做法,又要防止“有钱造景、无钱护宝”的利益驱动的短视行为。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才是我们银川真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