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3000年前就有青铜冶铸工艺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恩元说,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可以推测,贵州青铜冶铸工艺可以上推至距今3000年左右。
刘恩元认为,贵州最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铜矿的开采和冶铸,贵州青铜冶铸工艺可以推至距今3000年左右。
1984年秋,贵州省博物馆在毕节青场瓦窑遗址商周地层中发现6块青铜铸型石范。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贵州已经出土了千余件青铜器和50多件青铜冶铸范模及生产工具。
刘恩元说:"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即铜石并用时代。人们称之为红铜时代。从使用自然铜过渡到青铜冶铸,标志着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
清朝时期,贵州青铜冶炼及铸造业经历了从兴旺到渐行稀少,而后又走向繁荣昌盛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等记载:清乾隆时期在雍正时期的基础上,增设铜厂,共计二十一厂处,为贵州前清之极盛时期。
历代史籍对贵州所产的青铜器有过极高的评价。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今中国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有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侯皆铜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可见贵州所产铜器早在明代以前就为全国上品。
根据史籍记载,贵州西部地区铜矿资源丰富,青铜冶铸工艺亦有悠久历史。"益州郡,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怀山出铜。"温指温水,即今天贵州境内的南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