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多攻城将选点考古挖掘
多功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宋末年重庆军民坚持抗元斗争的有利屏障和历史见证、钓鱼城的姊妹城。记者昨日从市考古队了解到,市文物局已将其纳入了全市“十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并将给予资金支持,市考古队正计划对其选点发掘1000平方米。
据介绍,多功城位于鸳鸯街道花朝村7社,地处翠云山顶,地势险峻,视野开阔,是南
宋古城址,明清时期均作过修缮。城依山而建,平面布局呈椭圆形。墙体以条石错缝平砌而成,楔石券拱城门,占地约19900平方米。
目前,该城墙下部、上部及城墙垛大部分已经拆毁,南北两端城墙拆毁严重。城门只存门洞,门已拆除。城墙残长约700米,残高2~6米,厚约2~3.7米,东西城门均用条石卷拱,东门面阔1.9米,进深2.8米,高2.8米。西门面阔1.9米,进深2.87米,高2.8米。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经开区现已拨出专款委托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多功城文物保护规划》,市文物局还将此纳入了全市“十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并给予了资金支持。市考古队有关人士介绍,多功城内有宋代文化遗存,能够提供当时社会的有关历史信息,应进行相应的考古工作。目前,市考古队已规划勘探5000平方米,选点发掘1000平方米,进行考古挖掘。
1
市考古队试掘两座涂山窑系
小湾1号窑炉形制前所未见
昨日,记者从市考古所获悉,考古队对两座涂山窑系的慈母山窑址和小湾窑址进行了试发掘,发现慈母山窑年代可能略晚于南宋末期的小湾窑,而小湾窑1号窑炉的形制规模更是前所未见。
涂山窑位于我市南岸地区,是宋代民间瓷器窑场,同时,也是重庆地区最著名的本土窑场。据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涂山一系列窑场的出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文物考古老专家董其祥将之命名为涂山窑。南岸区慈母山窑和小湾窑都是涂山窑系的组成部分。
据介绍,慈母山窑位于南岸鸡冠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慈母山窑文化堆积层较厚,在窑址出土了深腹碗、大碗、三足罐、圈足盘、双耳罐等“涂山窑”典型代表性器物,大多风格内青外黑,其年代可能略晚于南宋末期的小湾窑。
小湾窑钻探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小湾窑发掘出土窑炉2座,灰坑1个,灶1个,房址2座。其中1号窑炉的形制与规模特别大,在“涂山窑”系列窑址的发掘中前所未见。同时,小湾窑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瓷器和窑具。
市考古队对北部新区经开园进行文物调查
经开园发现102处文物点
北部新区经开园83.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竟然存在各类地下、地面文物点102处,市考古队昨日公布了对该地区文物调查的结果。据了解,为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市考古队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已制定了《北部新区经开园文物抢救性保护规划》,将对10处地下文物进行考古重点钻探。
此次为期5个月的文物调查中,市考古队发现了各类地下、地面文物点102处,其中古遗址4处、古城址3处,古墓葬63处,古建筑13处,石刻13处,近现代纪念址2处,其他文物4处;包括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多功城和渝北区文物保护单位鸳鸯牌坊。
目前,市考古队已计划对10处地下文物进行考古重点钻探,勘探面积15300平方米。同时,计划对34处文物价值较高的地下文物进行留取资料。市考古队副队长、副研究员林必忠说:“作为重庆城区重要的在建经济开发区,发现如此众多、门类各异的文物点,应当把它作为重庆城市考古的一个良好开端,彻底做好文物抢救性的保护工作。”
3
宜万铁路发现文物点23处
我市考古队昨日宣布,在对全长52.7公里的宜昌至万州铁路重庆段的文物调查中,共计发现各类文物点23处。
市考古队副队长林必忠介绍,此次发现的向氏墓,可以说是该地区石室墓的代表。他说,该墓前的坟前坊均为石质仿木结构,其上雕刻内容丰富,整座牌坊就是一件工艺精湛的石雕艺术品,充分展示了清代民间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此外,调查中发现的罗田普济桥对研究清代桥梁史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林必忠说,该桥为清代单跨石拱桥,跨度大,结构精巧,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却仍保存完整,是清代中期石拱桥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