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基本格局搞清
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勘探和发掘
新华社西安9月12日电 “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毁灭了1100年的唐长安城的基本格局已经清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长安城考古负责人龚国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唐长安城的城墙、城门、大小、道路网络和里坊布局等已基本清楚。
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奇葩
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奇葩,唐长安城是“大唐气象”的典型物化体现之一,其承载的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价值,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没有了唐诗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唐长安城的中国城市规划史同样也是无法想象的:近84平方公里的面积,如棋盘的布局井然的总体规划,中外客商会聚的丝路中枢,卓异的音乐绘画艺术等,它已经成了普通中国人的梦,一个古文化的梦。
对于唐长安城的文化追寻,在其废弃之后直到清末,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追述,或实地考察,以作记述和考证。著名的如北宋的宋敏求的《长安志》、元代李好问的《长安志图》、清代毕沅的《关中胜迹图志》,以及董佑诚等人的《长安县志》和《咸宁县志》。近代进行实地调查的有日本学者足立喜六,他利用1906年至1910年在西安教学的机会,对唐长安城的外郭城、皇城、宫城和里坊的遗迹进行了调查考证,其著述的《长安史迹研究》中还有若干复原图,对了解唐长安城具有重要价值。
20世纪30年代发掘了遗址
据龚国强介绍,随着中国考古学事业的起步,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来陕西调查,发掘了唐中书省遗址,出土了刻有唐大明宫和兴庆宫平面图的宋代吕大防的刻石残块,为后来复原唐长安城的布局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图形资料。上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基本完成了对城址的外郭城、皇城、宫城、里坊街道、殿址和城门、东市和西市等范围和形制布局的实测核实,才真正绘制出唐长安城址的实测图和初步复原图。
龚国强认为,上世纪70至90年代中,考古人员进一步调查或发掘了兴化坊、明德门、青龙寺、含光门以及大明宫内三清殿、东朝堂、翰林院等主要遗迹,极大地丰富了对长安城内部结构和个别遗迹的认识。同时,长安城的隋城遗迹和一些遗迹的变化被加以区分,搞清了郭城内十字街划分出小区的设计原则,从长安城的建立、发展的阶段性中看到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而对青龙寺、含元殿等遗迹的复原研究也使城市平面遗迹立体化了。
他对记者说:“近十年来考古工作主要在大明宫,尤其集中于含元殿遗址的复原和太液池遗址的发掘清理,为了解唐代宫廷、禁苑制度做了很多工作。今年4月,我们又对唐长安城西南角进行了实地钻探,明确了西南城角的位置在今唐延路南段西侧、陕西省体育中心草坪之中,从而推知了唐长安城四角的明确的经纬度,为了解300年未变的唐长安城基本格局提供了真实而准确的重要依据。”
保护唐长安城遗址只是“亡羊补牢”
唐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万余首关于古西安的脍炙诗篇,但循诗思人时偌大的西安市却难以觅得其踪迹。谈起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安唐城考古队负责人龚国强说:“唐长安的格局虽然保存下来了,但是诗人生活其间的里坊遗址一个都没有发掘,配合基建这么多年了,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现在西安地面的唐代文物只是几个孤零零的点,保护唐长安城内的遗址已是亡羊补牢了。”
面积近84平方公里的隋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由于规划超前,其城市格局历三百余年而未大动,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的巨大城市,其中皇帝居处的宫殿区和百官衙署所在的皇城只占全城面积的10%,近90%的城区留给了居民、商业和宗教及其他公共活动,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准备了沃土。
龚国强说,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其唐长安城遗址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唐长安城的城内遗址保护状况较差。唐长安城有108个坊,是中国历史上里坊制度发展至巅峰时期的典型代表,其构筑的生活空间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但是,截至目前,各坊中只有极少数零星地做过考古工作,对里坊的布局、结构等具体情况根本不了解。同样是唐城考古,唐代东都洛阳的情况就好得多,不但保存、发掘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遗址,还能根据发掘出的白居易故居等追寻唐代生活的遗迹,以展示出更全面、更人文的唐代生活。
十年八年后再做就晚了
这位专家认为,西安地区周秦汉唐遗址密布,但各遗址所处位置不同,破坏程度各异,其中唐长安城址因紧压在现代西安城区之下,被破坏的程度属最严重,抢救性的工作最为迫切。他说:“唐长安城内的一切建筑项目都应该报文物部门进行审批,待考古勘探清楚后再施工。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建筑项目或行为没有报批,而目前的考古力量在配合基建活动中根本不够用。同时,社会上存在着重墓葬、轻遗址的倾向,遗址的钻探和清理发掘费工费力,不容易出引人注目的成果,这也影响了唐长安城内众多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在可观性差和没有‘宝贝'的功利心态下,不少遗址就被有关部门抛弃或毁掉了,其学术研究价值也永远失去了,在报道中很少见到遗址考古工作就是明证。”
龚国强说,除大明宫遗址外,唐长安城址内不太可能有大规模的遗址可以主动发掘,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材料对唐长安城至关重要,今后的唐长安城的研究资料只能用拼合零星考古材料的方法来提供了。如果等十年八年后有钱了,再来做就晚了,后悔是没有用的。原来曾发现过对日本佛教发展具有重大价值的鸡鸣寺遗址,但当时挖得不充分,后来盖房给破坏了,唐长安城的一段历史也就永远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