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家窑彩陶证明龙图案在史前已经形成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近日提出一系列研究结果,认为马家窑彩陶见证了华夏史前文明变迁,从彩陶的图案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从史前便产生了对于龙的崇拜。
据新华网报道,最近,一件绘有龙形图案的彩陶在甘肃被发现,彩陶上的龙身体两侧有许多挥舞的爪子。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龙图案。经初步考证,这件彩陶属距今约3800年至4000年前的马厂(马家窑文化晚期)时期。因为缺乏具体实证,学界观点一般认为龙图案产生是在史后。这件龙图案彩陶的发现表明中华民族从史前便产生了对于龙的崇拜,龙图案在史前已经形成。这个发现将龙的产生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
水对于人类作用重大。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中,水波纹用精致的线条勾画,当时的先民崇敬水并且庄严地赞美水。到了半山类型,彩陶上水波纹的画法从中心一个小点慢慢向四周扩大,已逐渐图案化和程式化,并且出现了四方连续的图案。同时,蛙的图案——“蛙纹”逐渐频繁出现。这时的先民不再赞美水,而是转向赞美能够驾驭水的蛙。马厂时期彩陶中出现了“蛙神”,“蛙神”身上长了很多善于游泳的“手”,将对蛙的崇拜推向顶峰。发展到后来,先民的崇拜对象需要更多功能:不仅能够战胜水,还要能上天,能腾空而起。龙的图案雏形就在蛙图案的基础上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