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县发现距今950余年的卧佛
在河北保定市唐县一座干涸的水库旁,近日发现一处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浮雕摩崖群像,大小佛雕个个栩栩如生,其中一座面带微笑的卧佛最具典型,这些雕刻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50余年的历史。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摩崖石刻位于唐县县城西北30余公里的卧佛寺水库东侧。在水库溢洪道下方的石崖上,全长30余米、高3米左右的浮雕群,雕有大小150余尊佛像。
连续7年干旱少雨,卧佛寺水库水位逐年下降,今年已完全干枯。4月初,施工人员在溢洪道施工时,发现一处石坑边有许多泥土和石块,就想把石头挖出来用作工程材料,没想到这一挖,竟挖出千年石佛。施工人员看到上下垂直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佛像。这些佛雕形体饱满、丰腴,气度雍容,大有盛唐遗风。
据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长约5米的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石刻像。侧卧在人工雕凿的凹盒内,头北脚南,面西背东。头、脚各雕一佛,背后是“十大弟子”半身雕像。雕像线条优美,造型逼真,“十大弟子”神情各异,头饰各不相同,其身着服饰与古西域人近似,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卧佛像的北侧,雕有一尊武士,似乎在保护着佛雕群像。
雕像周边及雕像之间,有文字散刻其中,似隐似现。从崖缝中渗出的山水使字迹有些模糊,其字有行有草,似“二王”书法,让人惊叹不已。
卧佛寺摩崖石刻已被河北省文物局定位为河北省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保定市和唐县文物部门极为重视,已派专人在现场保护。据唐县文管所参与保护和看管的同志介绍,当地只流传这一带叫卧佛寺,但并不知道其由来。查阅史书得知,只有在雍正年间曾有关于摩崖石刻的记载,但内容十分简单。据村里的老人讲,20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时,人们不懂文物保护,把雕像给埋了起来。
目前,保定市和唐县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进一步的考察和开发,争取早日揭开千年卧佛的神秘面纱。